王曉惠
“數(shù)學學習最終給孩子的不只是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數(shù)學學習所獲得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边@是智者的聲音,這也告訴我們教師,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放眼于學生的未來,幫助他們積累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基本的活動經驗,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具備豐富的經驗,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以及敢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
一、激趣,生成思維的原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資源,營造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帶著激情、充滿興趣地去學習和探索。
如,在“圓的認識”中,先讓學生說出自己見到過的圓,再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圓,然后讓學生剪下一個圓,通過折一折、找一找等數(shù)學活動,使圓心、半徑、直徑等知識浮現(xiàn)出來,最后展示課件,呈現(xiàn)圓在生活中的應用,介紹有關圓的數(shù)學史話等。通過不同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就會對圓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會積極地參與到圓的各部分知識的探索中。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思維是后天培養(yǎng)和訓練的結果,只有經過不斷地訓練才會得到強化。這個教學架構中我們能夠看到學生活動的身影,感受那些能給學生帶來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序推進,一定能喚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探索積極性的發(fā)揮,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激疑,促發(fā)思維的新活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和創(chuàng)新意識已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數(shù)學教學中就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時機,為學生提供質疑問難的機會,讓學生在質疑中得到充實,在質疑中獲得發(fā)展?!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也證實了思考對學習的巨大力量,對學生成長的巨大作用。
如,在教學“長度單位”后,讓學生說說對今天學習還有什么疑惑。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認為你總結的‘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這句話是錯的?!薄盀槭裁??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很自信地說:“你看黑板上寫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公里),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明明是1000??!”“是??!黑板上和書中都是這樣的順序,那其中還有什么奧秘嗎?同桌之間再相互討論討論。” “我認為米和千米不是相鄰的單位。它們之間一定還存在著十米、百米。這樣的話,就說明千米和米不是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了,它們中間有十米和百米,所以我認為這句話還是正確的……”
學生的質疑往往會超出教師的預設,但也正是這個質疑,學生找出隱藏在米和千米之間的十米和百米,從而使學生的困惑得到化解,也使學生受到了啟發(fā)。
三、求異,展現(xiàn)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
數(shù)學教學的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讓創(chuàng)新成為學生思維的核心力量。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擯棄統(tǒng)一思考、標準化答案的詬病,不能滿足于學生會做題,而是引導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同時,引導學生去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思考和解題方法。
如,在“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習題:一個蔬菜大棚(呈半圓柱狀),高1.5米,寬4米,長20米。如果用塑料薄膜做好它,至少需要塑料薄膜多少平方米?每一個大棚的空間有多大?
很多學生都采用了最基本的思路:把大棚看成一個圓柱的一半,計算出對應的表面積和體積。就在大家以為學習已經結束之時,教師卻拋出了一個問題:“這個題目還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嗎?多想一想?!币皇て鹎永?,原本趨于安靜的課堂又活躍起來,學生都在積極地思考著。一段時間后,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把這個大棚沿長一分為二,再把它們合起來,就變成了一個圓柱體,大棚的空間就是這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的塑料薄膜則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在這個新想法的提示下,學生很快進行了計算,并把兩次的結果進行了對照,發(fā)現(xiàn)結果是正確的。
因此,教師要走出唯標準答案的行為,努力地拓展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數(shù)學學習多帶點智慧的色彩。
四、糾錯,拓展思維的批判力
數(shù)學知識、技能,乃至活動經驗、基本數(shù)學思想方法等的培養(yǎng)都是通過訓練來達成的,而糾錯是讓思維蛻變、經驗豐厚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后加強學習反思,特別是對錯題的深度解析,這將有利于認知的科學建構,更有利于學生綜合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如,練習題“一個浴缸容量大約120( ),一瓶飲料容量大約120( )”,一部分學生都填“升”或“毫升”。其實大部分學生根本不知道浴缸為何物,為此,引導學生進行辨析,就成為糾錯糾偏的重要措施?!霸「资怯脕碜鍪裁吹??大家說說看?!薄笆窍丛栌玫摹!薄拔覀兪强梢耘菰诶锩娴摹!薄跋胍幌氚涯闩菰诶锩妫枰氖?20什么?”學生在討論中逐漸明白浴缸的真實用途,也得出120毫升的水還沒有一小碗水那么多,不可能洗好澡。因為學生調動了相應的生活經驗,并在辯論中獲得更直觀的認識,從而對升的認識更上一層樓。
當然,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有長遠的意識,并在日常教學中加以有序地滲透和引領。要保障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動力,教師就得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為己任,科學施教,靈活施教,讓學生學得扎實,思得活絡,從而實現(xiàn)樂學、會學的理想境界。
(責編 金 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