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痹谶@樣的背景下,教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并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就當前的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師生互動仍有走過場的現(xiàn)象。特別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后,受能否上重點中學的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備受關注,學習任務有所加重,導致課堂教學程式化、機械化,學生被動學習。于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被動的、單一的接受式學習仍占主導地位,教師忽視引導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建構新知,導致知識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機械的“傳遞——接受”過程中隱退。那么,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積極開展有效的師生互動呢?現(xiàn)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筆者有以下一些拙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創(chuàng)造有利的互動條件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學習經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動去解決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科學化,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又要適當增加趣味性,盡量將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數(shù)學和生活密不可分,從而認識到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教材要求用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來幫助驗證猜想,可學生對為什么要選擇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進行實驗并不了解。如果教師按照教材的要求告訴學生,學生不會有疑義,只會被動地接受并嘗試著去進行早有結論的實驗。經過這樣走過場式的活動后,學生得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然后機械地運用公式計算各種圓錐的體積。這樣教學,顯然違背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學生沒有機會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自然談不上自主建構知識,能力的發(fā)展也就受到抑制。要實現(xiàn)將課堂還給學生,將探索的空間還給學生,將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chuàng)新等水乳交融,這里教師就應從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出發(fā)設計如下問題:“研究圓柱的體積時我們請長方體來幫忙,那選擇誰來幫助我們研究圓錐的體積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由學過的立體圖形中選出和圓錐關系密切的圓柱,再到選擇和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這時,教師可再提問:“猜一猜,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會有怎樣的關系呢?”由此引導學生進行操作驗證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猜想——驗證活動——得出結論”的探索知識過程,真正理解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已不僅僅以“解惑”為己任,而是以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以學習主體的身份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引導他們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并及時補充和修正別人的不足,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場景。
二、捕捉契機,鼓勵質疑,抓住生成的互動機會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眰鹘y(tǒng)的師道尊嚴使我們的教師總是高高地凌駕于學生之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很多學生不敢提問,課堂中的互動交流更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建立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并及時抓住契機,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讓疑問成為開展師生互動活動的起點。學生質疑是積極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們的思維才能不斷展開、不斷深入。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提出的問題,積極地進行評價和引導并有效利用,及時調整教學進程,開展互動交流活動,解決來自學生生成的問題。
例如,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一課時,有學生提出質疑:“為什么‘單位l中的‘l要加引號?”又如,教學“小數(shù)除法”一課,探究“7.98÷4.2”的算法時,有學生質疑:“為什么一定要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而不是把被除數(shù)化為整數(shù)?”這些問題非常有價值,通過討論解決這些問題,既能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數(shù)學思考,又能引發(fā)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而且問題的解決過程正是有效的師生互動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質疑,并善于巧妙地進行激疑。特別是當學生的思維遇到“攔路虎”或停滯不前時,教師要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思維,激勵他們主動去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逐步養(yǎng)成想問、敢問、愛問、會問的質疑習慣。例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后,你會想到什么性質?”一生答:“我想起了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教師予以啟發(fā):“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你有什么想問的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以下問題:“在商不變性質中為什么用‘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來描述,而不是說成‘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有聯(lián)系嗎?”“商不變性質、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之間有什么共同點?”……此時學生質疑的興趣極其高漲,解疑的心理也非常迫切。在這種狀態(tài)下,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給予適當?shù)狞c撥,讓學生撥開疑云,變阻為通,呈現(xiàn)出融洽的師生互動場景,使學生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三、優(yōu)化方法,合理點撥,搭建有效的互動平臺
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師生積極有效的互動,就要求師生間要盡可能地進行交往活動。傳統(tǒng)的講授法并不有利于課堂上師生互動的形成,應該盡量少用。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優(yōu)化教學方法,盡可能地使用討論法和探究法,因為這兩種方法非常有利于形成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間的互動。運用這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可根據(jù)學生情況組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研究活動,小組內成員輪流擔任組長,負責召集工作及擔當小組發(fā)言人。這種組織形式由于人人都要當組長,既要“領導”別人,又常常被別人“領導”,所以對組內同學的意見、其他組同學的發(fā)言都能注意傾聽。同時,這樣的小組學習,方便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全班匯報時,每個組的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對話也比較充分,較好地彌補了大班額條件下師生、生生間交往的不便,為提高師生互動效率搭建了較好的平臺。endprint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如果采用講授法告訴學生什么是圓、什么是圓的半徑和直徑……可想而知,這樣教學的氣氛是沉悶的,學生最終仍要通過死記硬背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自學和小組交流的方式,先讓學生課前剪好一個圓,課堂上讓他們把所剪的圓片對折、打開,換一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然后教師提問:“對折若干次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些什么?”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折痕相交一點,交點在圓的中心。”“每條折痕一樣長,交點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薄@就很自然地過渡到教學圓心概念的環(huán)節(jié)。接著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圓上任取一點,量一量圓心到這一點的長度,多做幾次并記下所量的長度,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在小組交流中肯定和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結論。
當然,要真正取得互動的實效,在優(yōu)化教學方法的同時,教師必須對互動過程進行適當?shù)闹笇Ш驼{控,適時進行必要的提示、點撥、設疑、答疑等。有些問題在探究活動中得到了解決,有些問題經合作研究和討論后,學生還是似懂非懂,這正是他們渴望得到啟發(fā)最強烈的時刻。教師要抓住這個時機和問題的關鍵,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渴望的心理狀態(tài)下開拓思維、明晰事理,完善學習過程。
四、開放課堂,引領帶動,拓展創(chuàng)造的互動空間
素質教育旨在使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和諧地發(fā)展。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的教學應該不囿于課堂,要不斷超越書本、超越學科、走出課堂、走入生活,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學習天地中,實現(xiàn)數(shù)學學科與生活教育的融合。
例如,教學“百分數(shù)的應用”后,我給學生留下這樣的實踐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手機話費的收取信息,再交流。”在學生各小組交流并上交調查表后,我利用他們調查的信息,和他們共同編制數(shù)學問題:王叔叔使用的手機套餐的話費標準是每月基本月租費15元,在市內打出的話費每分鐘都是0.20元,在市外打出話費每分鐘都是0.60元,接聽全免費。計費方式是每月話費總額=基本月租費+通話費。
1.一月份,王叔叔在市內打出120分鐘,市外打出60分鐘,這個月王叔叔要付出多少元的話費?
2.二月份,王叔叔一共打出250分鐘,付出手機話費105元,這個月王叔叔在市內打出多少分鐘?
3.現(xiàn)在通訊公司推出幾項優(yōu)惠方案讓顧客選用。
(1)按照上面套餐的話費標準:每月基本月租費15元,在市內打出的話費每分鐘都是0.20元,在市外打出話費每分鐘都是0.60元,接聽全免費??傇捹M給予優(yōu)惠20%。
(2)基本月租費36元,打出每分鐘都是0.30元,接聽全免費。
(3)免收基本月租費,打出每分鐘都是0.45元,接聽全免費。
如果王叔叔的手機每月在市內和市外打出電話各在100分鐘左右,請你為王叔叔選擇一項最省錢的優(yōu)惠方案。
在整個調查、交流、編制數(shù)學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他們通過現(xiàn)場調查、電話咨詢、網上查詢等途徑了解手機話費收取的標準,清晰地整理出所獲得的信息。交流時,各小組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踴躍發(fā)言,對自己組的調查結果充滿自信。在運用調查信息編制并解決數(shù)學問題時,學生仍然興趣高漲,個個爭著發(fā)表意見,體驗到數(shù)學的無窮魅力。這樣的開放式學習,使學生的交流互動充滿活力。
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重視并善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高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師生互動,更要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教師與學生的交往過程,通過師生間的平等對話,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shù)學“學習共同體”,使師生互動真正落到實處,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責編 杜 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