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朱坤
【摘 要】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學習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新觀念,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進行嘗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小學 語文課堂 教學質量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4)02-0127-02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倡導合作學習,課堂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終極目標,我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在踐行這一新課改精神,不斷進行摸爬滾打,不斷在失敗中找出一些成功的點滴經驗,不斷積累,取得一定的成效。以下就“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效果”,談談自己的一些課堂教學策略。
一、理論支撐,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哲學觀點認為意識決定行動,一個人行動受其頭腦的意識控制支配,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是受他的教學觀念制約,因此只有自身加強學習,改變以往的觀念,方可奏效,不然就會出現(xiàn)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農村一些老教師大多是民辦教師轉正,語音不標準,受一些歷史條件限制,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沒有學習一些教育心理學,自身素質有限,有的只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形成一種習慣性教學行為,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經驗,以往應試教育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知識的更新?lián)Q代很快,他們的教學方法顯得陳舊老套,必須進行徹底更新,否則只會制約農村的教學改革步伐,所以必須進行理論學習,更新觀念。
二、巧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大多以感性為主,憑感覺學習和做事,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強,憑自己的愛好對問題進行探究。根據這一特點,我們老師要敢于創(chuàng)設情境,還要巧于創(chuàng)設情境,只要調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學生就會發(fā)揮巨大的潛能,大大提高學習的熱情,因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就會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要善于提問題,提出富有建設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探索,這樣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學生一旦找出問題的答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受到師生的好評,那就會促進對學習語文這一學科感到興趣,慢慢找到學習語文的方法,大大提高課堂效率,活躍課堂氛圍,老師也會教得輕松。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下冊第三課《桃花心木》,我設計三個問題“種樹人那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為什么這樣做?桃花心木給了作者什么啟示?”一下子學生都活躍起來,認真找答案,再用評比的方式,課堂氣氛非?;钴S,剛開始一些學生回答不完整,會有別的同學補充,整堂課很活躍,效果不錯,都是學生說為主。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把語文課堂變?yōu)榛顒诱n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能通過全身心投入活動當中獲得一些感悟理解,通過老師學生給予評價批評,學生的進步很大,學習語文的熱情就會高漲,而且在體會重點詞句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方面效果很明顯,降低了語文課堂的教學難點。 比如:在教學《窮人》這一課,我設計讓兩人表演漁夫和桑娜,進行對話表演,學生參與面廣,而且學生能夠把當時人物的內心變化情況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體會出漁夫和桑娜那種寧可犧牲自己也要幫助別人的可貴品質,學生真正喜歡上語文課,那一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非常好。
三、朗讀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朗讀也是一種能力,朗讀能讀出感情,讀出水平,讀出理解能力,而往往我們老師平時在日常的語文教學當中忽略了朗讀的作用,在一堂課當中安排朗讀的時間很少,怕知識要點講不完,耽誤教學;殊不知朗讀也是在用有聲的語言進行講解,只要身臨其境有感情進行朗讀那么學生就會在讀中感悟,讀中進行體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文言文的教學當中更顯得朗讀的重要性,幾乎整節(jié)課都是在朗讀中進行,不斷地讀,不斷地進行理解,感悟。教師教學用書指出:“小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教師應樹立朗讀第一位的觀念①。”教學文言文我基本上先讓學生自學,再聽朗讀帶進行朗讀指導,學會斷句,學生只有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有感情的朗讀;教學散文時,朗讀更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朗讀的快慢、輕重來讀出文中要表現(xiàn)的感情,有助于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分化難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創(chuàng)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②”創(chuàng)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能學到知識,真正做到優(yōu)生吃好,差生吃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小組學習方式的時間保證
農村小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缺少主動性,而且意識不強,剛開始必須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分工明確,職責分明,每人都有不同的任務,分工是為了更好地合作,在課前要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準備,課堂上才能有序進行小組學習;課堂上也要有時間保證,讓學進行合作學習失敗的時間嘗試,還要不斷進行鼓勵,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熱情。
(二)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
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每一個小組的成員之間參差不齊,有優(yōu)生也有學困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優(yōu)生可以帶動學困生,給學困生排疑解難,幫助老師進行學習指導,有利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小組與小組之間會形成競爭意識,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匯報學習效果時可以互相評價、批評,有利于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在教學《中華少年》時,我以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比賽,各個小組非常積極,從指導朗讀、動作、表情等方面進行訓練,學生熱情高漲,經過朗讀比賽之后,學生對這一節(jié)課的感情變化了如指掌,而且背得很牢,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效果很好。
五、采用多媒體,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我在農村教學實踐當中善于因地制宜,我經常采用朗讀帶進行教學,可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享受,讓學生欣賞到音韻美與語言美,又可以指導學生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改變一下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學會制作課件,盡量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現(xiàn)在農村小學基本上都有配置簡易多媒體,經常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實踐證明,采用多媒體教學最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要不斷學習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更新觀念,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進行嘗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我將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頁。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二部分:課程基本理念,第三頁。
[3]六年級語文上冊、下冊《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學教學參考》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第十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