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感想,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由此可見,語文教師教學時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廣泛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在多重對話中,學生的第一要務便是與文本對話,即通過閱讀實踐,走進文本,與課文的作者交流,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先與文本對話,取得親身體驗,這樣,教學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課前,我主要從兩個方面充分與文本對話,真正實現(xiàn)了為人師表。
1.仔細揣摩文本的語言文字
在進行閱讀教學前,我都會認真閱讀文本,哪怕一個字、一個詞,我都會翻來覆去地讀,并且查閱字典、詞典,充分理解作者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真正用意,還上網(wǎng)學習其他同行對此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著名的特級教師獨到的理解,幫助自己正確把握文本。如《白楊》一文,我抓住“渾黃一體”,體會到了大戈壁的荒涼,聯(lián)想到邊疆建設者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通過“高大挺秀”一詞,我體會到了白楊的堅強,體會到了邊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通過“笑”字,我體會到了邊疆建設者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讀出了驚喜。在仔細揣摩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我真正走進了文本,為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悟意明理,與文本實現(xiàn)情感共鳴
在閱讀教學的準備過程中,我在悟意明理上下工夫,實現(xiàn)了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我首先全面地了解了作者,了解了文本的時代背景,掌握了文本的時代意義,通過字里行間,明白了作者要表達的道理,以備閱讀時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如《觀潮》一文,作者生動描述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和壯觀,從聲音和形態(tài)兩方面的變化,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潮來時的雄偉氣勢。我反復誦讀重點語句,細細地欣賞品味,通過課件,切身感受到了錢塘潮聲音越來越響亮、氣勢越來越浩蕩,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的宏偉場面。我不由得驚嘆:“這真是偉大的奇觀!”這就與作者達到了情感共鳴。
二、做好指導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边@些話告訴我們:生活經(jīng)歷與作文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感覺、感受向感悟轉化呢?首先,教師要注意發(fā)揮日記在習作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并把這些記錄在日記中。這樣,生活就成了學生習作的源泉。如(1)班會課是捕捉材料的一個窗口,教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些內容都可以借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的文章。(2)學生觀察到的校園里的大事小事,這些是小練筆的好素材。(3)學生跟著父母到菜市場買菜,觀察買菜的和賣菜的人不同的眼神、語言與動作,這些也是很好的寫作素材。(4)和周圍人交往時,對這些人的看法或從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5)學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對主人公說的話等,也可以作為寫作材料。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后,自然會有感而發(fā),再加上教師適當?shù)闹笇?,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了。
三、起好題目
一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會給文章大增光彩,就如同一部電影劇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觀眾,就能給這出劇目以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題是一門藝術。就拿2000年高考的命題來說吧,作文給出的題材是“誠信”,許多考生就干脆都以“誠信”作為文章的題目,千篇一律,這怎能引起考官的興趣?而有些學生就在命題上下了工夫,如《7-1=0》《誠信·人生》……一看題目便讓人耳目一新。根據(jù)小學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教師指導作文時不僅要要求明確,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余地,可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教師可在每節(jié)非命題作文課中,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里進行命題比賽。事實證明,只有題目起好了,學生才能由此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進入構思,寫出內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四、小組互評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是學生寫,教師改。我根據(jù)主體參與的原則,嘗試讓學生分小組互評作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我根據(jù)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把本班學生均衡地分為三個大組:A組、B組、C組。每次習作,讓學生直接寫在大作文本上,要求當堂完成。學生習作后,我會在兩三天的時間內改完一組,并且按順序,第一次改A組,第二次改B組……然后進行作文講評。講評課后,指導學生批改其余兩個組的作文,然后交流,最后進行二次習作。小組互評實施一段時間后,學生們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將大有提高。
訓練學生形成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地在訓練中下工夫,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