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新型學科在各領域的廣泛運用,要求現代社會培養(yǎng)大批新型優(yōu)質人才。因此,現代社會新教育的發(fā)展對學校體育賦予新的歷史使命。普通高中體育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授體育的知識、技術以及增強他們的體質外,還要把道德品質教育、終身體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貫穿始終,把育人放在首位,體育同學校的其他教育一樣,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普通高中;體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4-0332-01
教育是為一定的經濟社會服務的,不同的歷史時代社會對人的培養(yǎng)要求不同,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也不同。我國體育教育課程目標經歷了由"技能"到"體質"到"健康"的演變過程。
1.教給學生學習體育的方法
1.1自主學習法。要讓學生感受屬于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由于新課程標準確立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體系,對于如何實現這些目標,課程標準并未做出詳細的規(guī)定,這意味著對每個學生來說,實現目標的途徑可以是多樣的。例如提高力量這一目標,有條件的學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無條件的學生可以采取俯臥撐、引體向上等練習方法??傊?,自主學習可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從過去被動執(zhí)行教師的教學計劃轉變成主動完成學習目標,從而加強了責任感,樹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時也掌握了終身學習的方法,為今后堅持體育鍛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合作學習法。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合作學習也是自主學習的一種形式,可以是兩人或兩人以上組成小組,一起探究、練習,互幫互助,共同學習,達到鍛煉的目的。合作可以讓學生產生更多的靈感,獲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體驗。當然,強調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并不是排斥學生的個體練習,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個體練習也是完全必要的。例如:在組織低年級學生跳繩練習中,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好的學生在技術上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讓差的學生學有榜樣。
這樣既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跳繩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營造一種愉快、和諧、團結互助的課堂氣氛,增強小組凝聚力,達到共同進步提高的目標。
1.3創(chuàng)新性學習法。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應該從小開始。實際上,兒童在幼年時期就常常表現出良好的創(chuàng)造力,他們會用積木或手里的一切東西,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沙灘上、山溝里構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學習,并使他們形成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體育課堂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經常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活動的機會。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fā)現學生的創(chuàng)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游戲規(guī)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景中產生。
1.4探究式學習法。要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提起探究式學習,會給人一種很高深的感覺,似乎只有科學家才有探究世界奧秘的本領,小小一個學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實,探究行為是兒童的一種常見表現,他們從小就愛問"為什么",但往往由于大人們的忽視,不愿意去回答他們提出的看似簡單、荒謬、愚蠢的問題,從而使兒童越來越少地問"為什么"、越來越少地探究這個世界。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用最明確的結論告訴學生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學生只要照著做就行了,不必問為什么,久而久之,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就越來越淡漠。那么,在體育教學中,應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呢?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去進行探究。
2.教學建議
2.1注意避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用與學生興趣、愛好的碰撞。每當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心理需求之間發(fā)生碰撞時,似乎應該引起我們深深的思索。中學體育課面對的教育對象處在青春少年時期,他們具有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學生不感興趣,教師組織教學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對于這樣的局面教師感到很無奈。這樣的課堂氣氛、這樣差的教學效果不是體育教學的初衷,既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又達不到教學效果。成功的體育教學在于成功地尋找確立學生心理結構與學科知識結構之間的探究最佳結合點。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構建適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體育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實現潛能的最大發(fā)展。這就需要將體育教學置于研究基礎之上,力戒"照本宣科"的不負責任的體育教學行為。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注意從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運用個別指導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有利于個性化學習的體育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潛能。
2.2課堂教學應注意教學評價的運用。在評課過程中發(fā)現不少老師偏重于評價學生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偏重于評價學生學習的水平,而忽略了評價學生學習中表現出的情感態(tài)度。應該明確:教材是教學活動的載體,教法、學法、教學評價組成了整個教學活動。要建立兼顧態(tài)度、方法和心智發(fā)展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模式,要改變單一的來自教師的評價,建立既有來自教師的接受性評價,又有學生自動參與的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的新評價機制。變終結性評價為全程性評價,開展評價信息的雙向交流,使評價機制有機地貫穿于教與學的全過程,體現評價主體互動、評價內容主多元、評價過程動態(tài)。
2.3課堂教學注意避免無效合作現象。體育教學中,應加強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手段時,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合作學習的體驗,提高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應該明確,合作學習要取得實效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一是合作學習的目標要明確、恰當,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可以解決問題;二是小組已經形成合作的機制,小組內的學生熟知合作的規(guī)則,明確自己的分工,學習在民主、有序的狀態(tài)下進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地討論、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學習的效益和快樂,凡是個體學習能力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組織合作學習,必須全盤考慮學習目標、時機、指導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同時,教師要積極、大膽地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高中體育課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體育教育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高中體育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培養(yǎng)教育人才的質量,真正發(fā)展"復合型"的體育教學。高中體育的創(chuàng)新性改革也任重道遠,因此,教師要隨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估、研究和總結,同時還要借鑒他人的經驗,以適應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性的改革,使體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吉林教育》 2010年26期 《高中體育教學反思》
[2]《技術與市場》 2012年12期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