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亮玉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教師范讀、指導感情誦讀、比較揣摩和著重朗讀重點段落等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漫談
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是非常能夠體現(xiàn)一個人素質水平的,如果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差,那么就很難去立足于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最起碼他不可能成為一個喜歡在公共場合表達自我的人。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他們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因為語文沒有學習好,而和性格的關系并不是很大。所以,從小學語文開始抓起,重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提高他們的綜合實力,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所努力的目標。
一、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語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交際技能,而朗讀是口語的一種高級口語藝術。朗讀可以體現(xiàn)朗讀者的理解程度、表達技巧和聲調(diào)魅力。如果朗讀者水平較高,能充分發(fā)揮有聲語言的感染力,就能吸引聽眾,使聽者獲得深刻的思想感受其感染力將超過無聲文字本身好多倍。所以,學會朗讀也是投入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的能力技巧。
綜上述可知,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社會交際高級口語藝術。因此,不僅老師要認識朗讀的重要性加強朗讀指導,而且要使學生也明此理知此道,努力學會朗讀技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說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興趣,必須使學生喜歡學。因此,要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必須首先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和欲望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是學習語文的主要動力,語文朗讀也是一樣的。楊振寧曾經(jīng)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就是興趣?!睂W生一旦發(fā)生興趣,就會發(fā)揮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朗讀文章要想讀、愛讀,才能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對朗讀的興趣,朗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首要前提,也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之處。
(1)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先從有意思的小文章開始,讓同學們看一段相關的視頻,結合動畫,再以朗讀訓練的形式,將故事讀出來。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沒有讓朗讀訓練的教學那么死板,也能保證課堂質量。
(2)學生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不管好與壞,應該多給予他們鼓勵和贊揚,讓他們對朗讀訓練有能夠讀好的信心。教師可以用獎勵的形式鼓勵學生,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3)定期舉行小型朗讀比賽,這也能夠帶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滿足了小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課外朗讀比賽,也是促讀的好辦法。在學生對朗讀產(chǎn)生興趣的基礎上,我又把課堂這種朗讀賽引入課外活動。如讀報比賽、讀詩比賽、演講比賽等,都可以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一般情況,這種活動每周舉行一次,每周一宣布活動內(nèi)容,學生人人準備。周末先分組比賽,再全班評比。通過這樣活動,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共同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普通形式,一些語文老師并不是很注重朗讀訓練。有的只是走一下過場,根本沒有發(fā)揮出朗讀真正的作用。然而部分老師認識到了這一點,但還是沒有相關的方法來解決這種問題。
(1)教師應加強對朗讀訓練必要性的重視。部分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經(jīng)常忽略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要求學生朗讀,自己也只是按部就班形式上的朗讀。課堂上缺少學生抑揚頓挫的讀書聲,學生也很難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讀指導要靈活。朗讀教學單一、死板、機械化,教師講讀生硬,只要求讀了就好,這是不可取的。有的教師即使要求學生認真朗讀,但自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就是錯誤的。比如,重音讀錯;只要求讀的有技巧,但是沒有讀出內(nèi)涵;另外,讀長句的時候,沒有間隔,有的是一氣呵成,有的不會停頓。這樣的教學會不僅會讓學生厭惡朗讀,而且對自身朗讀水平的提高也起不到作用。
(3)朗讀層面不廣泛。教師上課喜歡叫尖子生,往往忽略了班里的其他同學。這樣,其他人就變成了這節(jié)課的聽眾,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掌握朗讀的要領,自然而然的朗讀水平下降,很難培養(yǎng)出語感。在朗讀訓練中教師應該擴大學生范圍,不能憑學生學習好壞而評定是否應該朗讀。
(4)朗讀教學形式單一。一般來說,朗讀的時間只有早自習或者課間的時候進行,實際教學中朗讀的成分微乎其微。早讀時大部分為齊讀,這樣有的學生會偷懶,不是假讀,要不就是不讀。朗讀的時候節(jié)奏不同,學生故意拖長調(diào),這也是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改正的。在朗讀的同時,也能穿插游戲,使教學不單一,增加趣味性。
三、學生朗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1)朗讀的時候,首先要有良好的朗讀態(tài)度。朗讀態(tài)度應該認真、自然、主動、投入。這里的投入是說,要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融入在朗讀中。千萬不要拿腔拿調(diào)。
(2)朗讀要用普通話,朗讀的時候,要讀正確,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不錯讀,不重讀,不倒讀,不唱讀。
(3)要做到詞連讀,能按句逗停頓,自然段恰當停頓。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4)要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要讀出重音,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不同,表達的內(nèi)容要求不同,重音就不同,意思也不同。
(5)口齒清楚,聲音響亮的讀。聲音響亮的讀,能夠準確的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受年齡的限制,小學生朗讀的起步主要是能夠讀出聲,
四、提高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技巧和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忘記學生是主角,要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以下是一些教學技巧。
(1)保證朗讀時間。首先要有充足的朗讀時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在讀中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在個人自學朗讀時,一定要要求讀準字音,要求普通話,把文章完整的讀完,做到不漏句。集體朗讀要聲音洪亮。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出文章的情趣,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表達情感的朗讀。
(2)教師要做好范讀和領讀。教師范讀的時候要有感情的朗讀,不能生硬死板,教師動情的朗讀,可以將帶動學生的思維,帶入課文的意境中,學生便可模仿教師朗讀。這樣,學生能夠充分的把握重音、間隔、輕重緩急。引讀就是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寫作文章的特點,加入一些說明性想象性的講解,是一種充分引導學生朗讀的方式。
(3)擴大朗讀訓練面。前面說過,教師能夠利用游戲、多媒體等方式帶動學生積極性。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分角色朗讀是很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童話類的文章,分角色能夠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既能讀懂文章,語言訓練也能落實。
總而言之,朗讀有利于增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口語表述才能。朗讀才能的形成,朗讀方法的應用與掌握,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時間,反復練習。因此,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有恒心、有耐心,利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
參考文獻:
[1]燕敦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幾點新探討[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12)
[2]汪涓.小學中高你啊弩機學生朗讀能力退化現(xiàn)象的研究與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
[3]魏超.徜徉于有聲有色的語文教學之中-談情感朗讀的訓練指導[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