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課外閱讀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具體圍繞如何提高學生課內(nèi)外的閱讀興趣展開論述,旨在挖掘根源,尋求出路,使閱讀成為學生之賞心樂事。
【關鍵詞】閱讀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94-02
思維的緣起還是那次和一位學生家長的談話。那是在一次家長會后,我約班上一位語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家長談話,希望通過交流能夠達成家校共識,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語文。談話的整個過程都很愉快,可當我說起孩子不愛讀語文書,不愿背誦積累課文段落時,他卻表現(xiàn)出了疑惑。在他眼里,女兒簡直是個“小書蟲”,平時在家只要一有空,總是書不離手,甚至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會擠出來閱讀。他的這番話,引起了我的深思。
為什么一個在課外如此癡迷閱讀的孩子,在課堂上會對語文課本表現(xiàn)出這樣的淡漠?難道是自己的課堂教學存在問題,難道是語文課本本身還存在一些問題,亦或者孩子的閱讀存在著嚴重的傾向性?帶著這些問題,我走訪了班上閱讀能力水平各異的幾個學生,進行了專門的調(diào)查了解。調(diào)查的結果給予了我很多思索,確實很多問題都并存著:自己的課堂閱讀教學需要改進;孩子對語文課本存在著奇怪的排斥性等等。
閱讀開始于閱讀需求。到了一定的年齡,閱讀需求就成為每個人的成長需要。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便具備了這種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是不會拒絕閱讀的,因為這充分滿足人的探求本能和求知的需求。而語文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習慣的任務,首先是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是,為什么平時不會拒絕閱讀甚至熱愛閱讀的孩子會對語文課本,語文課堂失去應有的興趣或者興致不高呢?反思再三: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雖然自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有著教育教學理想的老師,但是面對現(xiàn)狀,還是有些無奈,考什么總要教什么,繁瑣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講解,一道道的習題和練習,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沒有充分了解和關注,其實也在無意識中扼殺著孩子們的閱讀需求。
關注孩子實際的閱讀需求,讓他們能夠自由地選擇文本進行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钡拇_,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作為教師更可以推薦或介紹有益的課外書籍、同時開展豐富多采的讀書活動
學生的閱歷和認識的不足需要別人推薦和引導選擇文本,這正是教師的職責。語文課本首先應該是供學生選擇的文本??墒遣簧賹W生越來越不愛讀語文課本了,原因是我們的語文教學僅僅把它當作了一本課本。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解,做不完的苦寡無味的習題,使學生們越來越厭惡語文課。許多學生厭惡語文課的心理已經(jīng)難以自制,他們看到語文課本也不由得五內(nèi)如焚。這種心理支配下的語文教學,怎能談得上學生的自由選擇?強迫學生選擇他不愿閱讀的文本是與教師的責任相悖的。
閱讀中的傾聽和對話,就是讀者和文本、讀者和作者心靈的對話。這種心靈的對話,應該是自由的,而不是強迫的。
再度深入思考,從閱讀教學來說,首先應該是學生自己和文本的對話,其次才是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的對話。離開了學生自己和文本的對話,后面的幾種對話就會落空,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也就會落空。語文教學中剝奪學生自己閱讀文本,就是剝奪學生的傾聽和對話,剝奪學生和作者的心靈對話,也就是放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學生們厭惡語文課的重要原因之一。
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是“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閱讀教學的第一要務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盡管這一條目標只是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提出的,卻貫穿于整個中小學各個學段。如果我們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厭煩了,不愛讀書了,哪怕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再高,學校再獎勵,那也是我們的嚴重失職。如果我們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厭煩了,不愛讀書了,課上得哪怕再花哨、再熱鬧,老師的“基本功”再表現(xiàn)得好,課件的制作和運用得再好,那也只能是一節(jié)不夠成功的課,起碼是需要好好改進的課。
面對應試教育,聽老師枯燥無味的分析講解,做不完的練習,越來越多的孩子厭煩讀書。
由于網(wǎng)絡、卡通、漫畫各種媒體的影響,許多孩子越來越遠離閱讀,不愛閱讀了。據(jù)一個統(tǒng)計,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約有60%以上的學生不愛讀書。
怎么使學生喜歡閱讀?很簡單,就是讓他和文本對話,使他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但是也很不簡單,因為社會的習慣是“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老師的習慣是“我來教你”,學生的習慣是“我聽老師講”;還因為多年來的語文教學成了技藝之學,訓練之學,應試之學。習慣難以改變呀。于是小孩子進了學校,開始時還很喜歡語文課,慢慢長大了越來越不喜歡語文課了,有的還厭惡語文課了。還有一些孩子從此不再喜愛閱讀了,不再喜歡讀書了。這不能不說是語文課程的悲哀!
學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閱讀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對話中,才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學生自己的自主閱讀中,才能培養(yǎng)喜歡閱讀的情感和習慣。
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那么如何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呢?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qū)W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nèi)容,以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jié)創(chuàng)設懸念,讓學生產(chǎn)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推薦圖書要注重方式
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彼越處煵还庖熘獔D書內(nèi)容,更要加深對書的感受,這樣在推薦書時才會游刃有余。當然教師絕不能忽視推薦方式的機動性,據(jù)其要求和內(nèi)容而言:A、推薦方式可以有書刊的推薦、篇目推薦和內(nèi)容的介紹。例如,我在給學生上課外閱讀的時候,就給他們講《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故事內(nèi)容。課后,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看這些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師在推薦過程中,應用必要的指導和技巧。
2、開展豐富多采的讀書活動
(1)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希求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開展一些讀書心得交流會、朗誦比賽、講故事、猜謎語、讀書經(jīng)驗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比如在班里開展“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等。
(2)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璀璨明珠,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于發(fā)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yǎng)文字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平時課外詩歌指導時,安排每周背一詩(詞)。在每首詩詞拓展引進時,采用“同題異文”(同一題材的詩詞)、“同人異文”(同一作者的詩詞)、“同意異文”(同一情感類型的詩詞)等途徑擴大古詩文的閱讀量。在進行詩文感悟時,以感受為主,理解為輔。主要以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美讀,去背誦,去想象,讓學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這樣積累多了,語感不斷得以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形成。
(3)我們還可以根據(jù)學校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
閱讀是我們?nèi)祟惖囊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fā)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冰心老人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帶著學生在書海里暢游,使閱讀成為他們的賞心樂事。讓閱讀更快樂!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
[3]《碎語閱讀教學》 李志遠
[4]《像種莊稼一樣教語文》見《中國教育報》2005年7月23日第3版《閱讀創(chuàng)新雜談》李昭常 見《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