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州
【摘要】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普遍存在教學組織工作力度不夠,教學流于形式,隨意性教大,缺乏科學考核與評估,導致該課程實效性不強,教與學兩個方面積極性不高。針對這種情形,改進與創(chuàng)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模式顯得十分緊迫,本文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教學組織工作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關鍵詞】大學生 形勢與政策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64-02
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明確指出:“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形勢與政策教育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苯鼛啄陙?,浙江傳媒學院著力在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增強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實效性上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有力推動了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形勢與政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師生認識模糊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絕非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形勢與政策課其目的是讓大學生掌握和分析、認識當前形勢與政策的正確方法和培養(yǎng)正確的民族情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勢與政策課的重性不言而喻。形勢與政策教育因其具有政策性、動態(tài)性、時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又與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應當更能引起廣大師生的關注,但事實不盡人意,形勢與政策課是天下第一大課,也是天下第一大難上之課。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廣大師生對該課程認識模糊。當前,高校教師樂衷于專業(yè)課教學或科研工作,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夠,對形勢與政策課則更加輕視,視其為形式化、隨意化和非課程化。廣大學生則將該課程定位為“任務課”,只重視專業(yè)課的學習,在形勢與政策課的認識上存在誤區(qū),甚至認為該課程是“宣傳課”、“說教課”、“灌輸課”。
2.管理混亂
由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模糊,功能定位不清,導致管理 “缺位”現(xiàn)象非常明顯。部分高校領導對該課程重視程度不夠,組織領導不力。形勢與政策教育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在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就設及宣傳部、學工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以及教務處、團委等部門,而該課程的科研和經費劃撥又設及到科研處和財務處等部門。在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浙江省高校而言,有些高校形勢政策課劃為二級學院組織實施,有些則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有的是由黨委宣傳部負責組織實施。但即便如此,該課程組織實施過程中也會設及其他各部門,經常會出現(xiàn)推諉和不配合的現(xiàn)象,教學組織管理的難度不言而喻。
3.師資隊伍參差不齊
形勢與政策課的動態(tài)性特點,該課程一般由思想政治理論課部門骨干教師、機關從事德育管理工作的優(yōu)秀人員和優(yōu)秀輔導員組成,師資組成的復雜性,無疑增加了教學組織的難度。但由于認識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致使無固定隊伍、無教研室、無集中培訓、無考核要求的“四無”現(xiàn)象較為明顯,部分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學歷層次低、穩(wěn)定性差。
4.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有待加強
形勢與政策課動態(tài)性、時效性較強,有些高校在內容安排上時效性和針對性不強,要么過于陳舊和滯后,要么是專題設計并未針對學生當前的思想動態(tài)。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往往存在兩種傾向,要么是“嘴、粉筆、教材”定天下的傳統(tǒng)模式,要么則過程依賴多媒體教學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這兩種傾向的后果要么是嚴重阻隔了教學內容和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融通,教師唾沫橫飛,隔靴搔癢,學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與學“兩張皮”;要么只是通過多媒體對學生感觀刺激,教學過程缺乏深度和啟發(fā)。
二、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改革思考
1.優(yōu)化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
形勢與政策課專題的設計上要把握教學的針對性,堅持內容的時效性,使教學內容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要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發(fā)展的特點和動向,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疑點問題和思想特點,超前規(guī)劃,精選內容,堅持政治性與時代性相結合,動態(tài)性與靜態(tài)性相結合,既要考慮全局,又要突出重點,實現(xiàn)對學生的形勢觀、政策觀和歷史觀教育。
具體而言,形勢與政策教育內容安排首先要緊密結合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發(fā)的“教育教學要點”,根據教學要點科學安排好學習專題。形勢與政策時效性極強,內容的安排除結合教學要點之外,還應該與時俱進,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學生正在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安排最新熱點專題,并且打好提前量,如我校2010年下半年形勢與政策課專題中,安排了一講將于10中旬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的精神學習專題。此外,形勢與政策內容安排還應結合學生思想特點,不同專業(yè)背景的學生對形勢熱點的關注點和興趣點不同,對形勢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趨勢的認識不盡相同,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對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接受度不同,不同年級學生對形勢熱點關注點也不同。如大一新生,因其涉世未深,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因此,課程重點應該放在利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形勢和熱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社會責任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襲上,而對畢業(yè)班的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內容設計應圍繞大學生擇業(yè)創(chuàng)業(yè)相關的形勢熱點,對經濟走向、社會發(fā)展狀況以及社會矛盾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
2.創(chuàng)新形勢與政策教育方式、方法
形勢與政策課課堂“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雖然簡單易行,但是效果最差,原因是忽視了教學對象的存在及對象的差異性。教學方式形勢單一,講課往往停留在時政信息表層,缺乏深度的分析,嚴重低估了學生對形勢熱點的了解和掌握度,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新形勢與政策教育方式、方法首要的是改變這兩種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圍繞學生關注某個時政熱點話題或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展開互動,采取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走上講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也可以圍繞某個主題進行課堂辯論或討論;可以采取問題啟發(fā)和情景設置等方式??傊扇熒?、問題啟發(fā)、課堂討論和情景教學再輔之于多媒體直觀方式既可以充分調動課堂氛圍,又可以達到教學的效果。當然,課堂講解的環(huán)節(jié)也必不可少,只是要注意各種模式結合的方式和利用的“度”。
校園文化活動融實踐性、參與性和教育性于一體,是當前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載體,彌補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單一的不足。宣傳部、學工部、社科部等部門可以定期組織各種形勢報告會和宣講會,并且利用重大節(jié)慶日開展的各種主題教育活動,立形勢與政策專題網頁和論壇,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團委等部門要鼓勵和支持鄧讀會、學法社等協(xié)會舉辦以形勢政策、國家法規(guī)等為主題的講座、演講會及其他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各二級學院可以經常組織學生看新聞、讀報紙、聽廣播,讓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培養(yǎng)正確的形勢觀。
此外,形勢與政策教育要與“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建立大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實踐基地,開辟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廣闊舞臺。
3.改進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組織與實施
首先,要完善體制機制,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宣傳部、教務處、社科部、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形勢與政策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自身特點決定了該課程的復雜性,課程組織難度高,涉及學校多個部門。但形勢與政策教育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只有黨委高度重視,其他部門整體聯(lián)動,才能形成全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形勢與政策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師資的組織在大學形勢與政策教育組織實施中起著核心作用。因此,要嚴把注入關,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應從思想政治理論課部門骨干教師、機關優(yōu)秀德育管理人員和非常優(yōu)秀的輔導員中選拔,成員應為中級職稱以上。同時要加強對該課程師資的考核管理,可以采取教師相互聽課制度和年度考評制度,宣傳部、教務處要加強對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過程的督導和教師的管理考核。每學期開課前應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統(tǒng)一教案和進度,并定期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和培訓。教師之間經常性的學習交流和聯(lián)系溝通,既保證了教學質量和教師水平的不斷提高,又有利于該課程組織實施。
為保證形勢與政策課的有效開展,還要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督學考評機制。目前,我校已形成了教師教學、輔導員督學、考核驗學的新模式。教師認真教學是形勢與政策有效組織開展,提高教學實效性的的核心。二級學院教學秘書的課程通知,輔導員課前的考勤檢查,對于如此復雜的一門全校規(guī)模課程來說,也顯得十分必要。對我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學生的考核驗學,總結我們的經驗,有如下幾種方式。一是圍繞各學期“形勢與政策”專題內容寫一篇小論文;二是結合社會實踐,以作品的形式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三是采取全校統(tǒng)一開卷考試的方式。目前,我校更多采用的是第三種考核方式,實踐證明,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對于教學的組織開展,學生聽課積極性提高和教學實效性的發(fā)揮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