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芹
《槐香五月》是蘇教版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它不是詩,但卻有著詩一般的語言。作者通過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為學生們展現(xiàn)了槐香五月的美景,充分顯示了五月是孩子們的季節(jié),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字里行間流露了作者對槐香孩子的喜愛。全文語言清新,行文如流水,讀起來朗朗上口,是值得學生們品讀欣賞的佳作。本文主要就本校兩位教師同時執(zhí)教課文第1自然段時的片段對比談?wù)勛约旱捏w會。
【案例一】
(投影展示)“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
師:大家仔細讀這幾句話,并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槐花非常香。
師: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槐花非常香?
生:從“香噴噴”“濃香”這些詞語可以看出。
生:“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這句話中的“整個槐鄉(xiāng)”是夸張的寫法,說明了槐香的濃郁。
師:說得非常好!誰能把槐香給人的感覺讀出來?(生讀)
師: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讀得感情不夠濃厚。
生:他沒有讀出文章的味道。
師:誰能有感情地再讀一讀呢?(生讀)
【案例二】
(投影展示同上)
師(語言富有啟發(fā)性地):哪位同學能說說“清香”“醇香”“濃香”分別是怎樣一種香味?
生:“清香”說明香味較淡,“醇香”說明香味純正,“濃香”說明香味很濃。
師(充滿贊賞地):你表達得很準確!在這兒“清香”“醇香”“濃香”這三個詞語的先后順序可以互換嗎?為什么?省略號在這里有特別的意義嗎?
生:不可以。這三個詞雖然都是描寫槐花香味的,但是它們的香味程度不同,是一個比一個香,所以不能顛倒。
師(鼓勵地):你品味得很好!
生:在這兒省略號表明了槐花的香味還有很多,并且越來越濃,十里外的人都可以聞到。
師: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同學們,通過這一番品讀,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作者僅用幾個詞語就把槐花香味的變化寫出來了。
師:作者的語言真是精練傳神,值得我們品味和學習。那么,誰能把槐花的濃香讀出來呢?
(生讀,不夠有感情。)
師:能不能讓槐花的香味更濃一點呢?(生再讀)
師(面帶微笑地):你的朗讀讓我聞到了槐花的清香。請大家自由讀,看哪位同學讀得更“香”?
(生全部投入到激情朗讀之中)
師(陶醉地):現(xiàn)在,整個教室都彌漫著濃濃的槐香了!
【賞析與對比】
由上面這兩則案例可以看出,教學內(nèi)容相同,不同的教學方法導(dǎo)致課堂教學效果不同,一個平平淡淡,一個精彩紛呈,案例二無疑是成功的??偨Y(jié)起來,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亮點:
一、“語”味濃濃,勝似槐香
在案例一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自讀,并說說讀懂了什么,當學生答出讀出了槐花香時,教師又通過“從哪兒可以看出槐花非常香”這個問題引導(dǎo)學生深入閱讀。通過閱讀,學生讀出了槐花之香,并且知道了夸張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緊扣文本,隨文學到了必要的語文知識。
在案例二中,教師首先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的詞語“清香,醇香,濃香”引領(lǐng)學生進行比較品味,使學生能夠從槐花香味的變化過程中感受槐花的香味;其次,抓住文中的空白處,讓學生體會省略號的用法。通過品味,學生感受到了正是因為省略號的使用才使人們對槐花的香味有了進一步的體會,仿佛聞到了槐花越來越香的變化過程,由淡入深,香飄十里,并向四周擴散的味道。這樣抓住文中的細節(jié)部分品味,課上的語文味濃濃,勝似槐香。
由此可見,學生理解文本的深度與教師的點撥引導(dǎo)是分不開的。從兩位教師的授課情況來看,雖然同樣都是抓住“槐花香”來引領(lǐng)學生品讀,但案例一中教師引領(lǐng)學生的品讀還停留在表面,而案例二中通過比較品讀,學生不僅品出了閱讀的深度,而且也品出了語言的醇度,凸顯了濃濃的語文味,無疑是成功的。
二、智慧評價,彰顯風采
案例一中,在學生朗讀過后,教師大多采用讓其他學生評價的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聽取別人意見后能夠糾正自己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并逐漸提高朗讀水平。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直截了當”式的評價太過簡單,與此同時,參與評價的同學有時點評得不一定正確、到位,學生不容易接受,反而挫傷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因此,朗讀效果并不是很顯著。
案例二中,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能夠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出發(fā),注重對學生運用充滿鼓勵、欣賞性的評價。比如教師充滿贊賞性的評價“你的表達很準確”,充滿激勵性的評價“能不能讓槐花的香味更濃一點呢”,使學生的朗讀興趣一次比一次濃厚,尤其是最后教師充滿期待的語言“比一比誰讀得更香”,更是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向了高潮,使學生愿意主動地投入到有感情的朗讀之中。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fā)靈光?!痹诎咐?,正因為教師的精彩點評和巧撥妙引,才能夠使學生“如聽仙樂耳暫明”。正因為教師的智慧點撥評價,才有了師生間零距離的心靈對話,也正因為如此,語文課堂才能彰顯出“百鳥朝鳳、各鳴佳音”的局面,從而更加精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