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富 黃玉華
林良富,寧波國家高新區(qū)外國語學校、寧波萬里國際學校校長,省特級教師,市名校長,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家書院兼職研究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獲教育部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4年經濟領域改革有個很火的詞,即“經濟新常態(tài)”。新,相對舊而言,意指經濟發(fā)展不同于以往的超高速增長,不能一味以速度增長作為衡量標準。這給我們教育人以啟發(fā),一直以來我們孜孜以求探尋的課程教學改革,實際也就是在創(chuàng)生教育新常態(tài)。這里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的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還學習主動權于學生轉變;新,就是要由過分迷信分數的狀態(tài)發(fā)展到真正育人的良性軌道上來。
如何實現育人模式的轉變和課堂的真正轉型?寧波國家高新區(qū)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高外”)的全體教師聚焦課堂,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堅持走“從模式推動到要素推進”的校本化課改創(chuàng)新之路,切實改變了學生“等靠要”的被動學習局面,探尋“學為中心”的課堂范式,讓課堂成為多元能力增值的地方,讓教室成為學室,讓教學走向學教,讓“自主合作”的課堂真正成為學校新常態(tài)。
一、嘗試建模,改變課堂形態(tài)
“我們組創(chuàng)作的是《栁意銘》:樹不在高,有葉則青;木不在繁,有枝則茂。斯是栁意,婆娑娉婷。盤根曲虬結,枝韌結長穗。折柳有巧匠,飛絮無赤手,可以承春意,落青青。有西子之羅煙,有黛玉之顰顰。白堤楊栁岸,三潭映月影。晏殊曰: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風?!?/p>
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稍過會,另一組代表站在白板前,也自信地朗誦起他們創(chuàng)作的《勤學銘》:“智不在高,勤學則行;學不在深,有恒則明。學習雖苦,卻也充實。文字印腦海,墨香入胸襟,往來無惡友,精益皆良師??梢圆┲型猓摴沤?。無噪音之亂耳,無雜務之煩心。北京清華園,上海復旦府,狂夫曰:舍我取誰?”
教室里響起更熱烈的掌聲。上課的彭老師心情也非常激動,她沒想到,放手了的學生在展學環(huán)節(jié)上竟會有如此高水平的呈現。以前也教過多屆學生,在學習《陋室銘》之后都少有如此積極主動地自主創(chuàng)作潛能。這與學校正在開展的“自主合作”課堂息息相關。
2009年學校開始改課行動。當時并不清楚理想中的課堂到底會是什么樣的,只是概念性地提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16字方針。各學科組堅持集體備課,學科中心主任帶頭下水試課,反復打磨,先后經歷了孕育、成型、運用、變化四個階段,逐步提煉出“三環(huán)六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自主課堂是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念指導下,努力創(chuàng)建的一種讓學生自主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的課堂?!叭h(huán)”是用聯(lián)系的、動態(tài)的觀點認識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梢允且还?jié)課中的自學質疑、展示探討、鞏固達標“三環(huán)”,可以是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結構,也可以是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不同課型的體現?!傲鶎W”指的是滲透在三環(huán)中的引學、自學、組學、展學、研學、固學活動程序?!傲鶎W”程序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刪減和組合。自學質疑、展示探討、鞏固運用“三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者為后者做鋪墊,后者是前者的外顯與提升。根據學生自學達標情況的不同和教師介入指導的不同又具體表現為三個閉合的環(huán)路,如圖1所示。
第一環(huán)路是“引學—自學—固學”,說明學生經過獨立自學能夠達到目標要求;第二環(huán)路在第一環(huán)路的基礎上增加組學、展學這一環(huán)節(jié),說明學生通過自學尚沒有達到目標要求,但是通過組學、展學,即集體討論可以解決自學中的剩余問題;第三環(huán)路在第二環(huán)路的基礎上增加研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即增加教師講解環(huán)節(jié),以解決學生自學和組內交流尚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的流程把學生的學置于教學的核心地位,教學過程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多數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則起著組織、指導、促進等作用。
滲透在“三環(huán)”中的“六學”,六學六步,學有不同,步步遞進,螺旋式上升。前學是后學的前提和基礎,后學是前學的深化、發(fā)展和提升?!叭h(huán)六學”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了人本、建構主義等教學理論核心,追求學與教的辯證、和諧統(tǒng)一,兩者都不偏廢?!叭h(huán)六學”既體現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作用,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性原則,促進教學走向學教。
“三環(huán)六學”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不是為了純粹發(fā)明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也不是以此作為“體現新的課程與教學理念”的標志與依據,而是確立一種新的教學哲學與原則,構建一種完整、有序的學的結構,改變了課堂形態(tài),成為實現自主課堂的“拐杖”和“推手”,力求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二、優(yōu)化要素,豐富學習內涵
教學模式強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程序結構,但對于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情或者不同的教師風格都應該有相應的變式。在這些變式中,有些核心的操作要素是共同的,這是課改實踐的關鍵。
結合學校課改的基本模式,我們把研究重點指向下列五個課堂基本要素的操作策略研究,如圖2所示。
這里選擇其中四個要素做簡要說明。
第一,導學案。實踐中,導學案成為學與教的重要依托,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過程中的“拐杖”。導學案主要用來對學生進行目標導學、流程導學、方法導學、時間導學、思維導學。在編寫過程中我們遵循前瞻性、專題性、邏輯性的原則,力爭做到去教材化、去習題化、去零散化。如語文的“組教學”:適時打通教材,將知識的深度和寬度延伸,體現課程教學的專題性、連續(xù)性、綜合性、研究性和時代性。把主題相關、寫法相關或相同作家的作品組合到一起,按“閱讀指南”“知識聚焦”“初讀感知”“問題探究”“閱讀體驗”“讀寫結合”的板塊進行設計,打通課內、課外閱讀界線,實現整本書閱讀指導、研究性學習、專題寫作的教學。各學科導學案不斷發(fā)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如語文組經歷了“閱讀習題的呈現到課堂流程的體現到課程開發(fā)的嘗試”三個階段,社政組經歷了“基于教材梳理、主要問題羅列式到基于課堂操作、教學流程明晰式到基于思維發(fā)展、指引探究遞進式”三個階段。
第二,小組主講。先組內交流,然后每組派代表向全班輪流講解,其他同學進行質疑和補充。這一做法的不足是,參與講解的學生很少,大部分學生仍然以聽為主要學習方式,問題探討無法深入。學校改進合作學習方式,選擇“小組主講式”,即各學習小組依托白板,采用講解交流的學習方式獨立完成同樣學習任務的一種自主學習方式。既要人人深度參與,又尊重學生差異。在小組主講前提下,學生的自學、預習檢測都是獨立完成的,檢測之后的糾錯任務是學生之間互助的,之后關于課時的重要知識、思想方法和內容的講解一般是平均分配到個人,安排講解的內容一般不超過四個問題,分配方法可以是一人一題,或兩人一題,或全組一題。這一方式極大限度地提供了學生講解、質疑、研討、求助與輔導的機會。成熟的小組主講可能成為最高效的小組學習活動方式。
第三,白板展示。利用“人人小白板”將每個人都推到學習前臺,促進小組或全班的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展示欲,反促學生加強預學。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稱之為白板展示。這里,白板是物質載體,展示是核心所在,發(fā)展是根本目的。白板成為學習反饋的重要憑借和公開放大的作業(yè)本,學生運用白板展現思維痕跡,形成研究講解的主陣地,構建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庫,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分享與積累提升。較之傳統(tǒng)學習方式,白板展示利于暴露學生思維痕跡,呈現更直觀、反饋更及時、借鑒更便捷。
第四,分層走班。自主合作課堂增大了學生的自主空間,但“吃不了、吃不飽”的現象客觀存在。我們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自覺性的特點,以分層走班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己選擇的機會。分層走班就是根據同年級行政班全體學生已有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水平差異和潛力傾向可能,把學生合理地分成多個水平相近的分層班,學材層次化,學教層次化,評價層次化,最終使全體學生得到最好的提升和發(fā)展。初中生自控力弱,分層走班易出現散、亂現象。為加強管理,我們以兩個行政班為合作單位,把易分化的學科如數學和科學捆綁分成AB兩層,學生相對穩(wěn)定,適當滾動。教育教學管理評價都以合作班級為單位,調和行政班與分層班之間的管理矛盾。
針對分層班內學生的差異性小、班間學生差異性大的特點,根據AB層學生搭設不同高度的臺階,讓學生各取所需,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主性。B層學生立足課本,在教師的引導下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有限度地延伸知識;A層學生面向課標、超越課本,通過合作探究獲得知識的延伸拓展,教師給予他們充分的學習自主權,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學案分層、作業(yè)分層、多卷備選、捆綁評價,提高了分層走班的實效性。
三、學教相融,促進師生發(fā)展
課程改革以來,學校先后開展了55次專題研討,具體涉及:學生先學什么?如何有效利用白板開展課堂教學?如何有效處理生成性學習資源?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等問題。論壇深刻影響著每位參與者。教師能在論壇上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扎實的課改實踐,同時也增長了他們的專業(yè)自信,激發(fā)其專業(yè)情意。教師的進步與發(fā)展不僅讓他們自己受益,更讓廣大學生受益。
自主課堂,不僅關注學生學業(yè)達成,更關注學生學習情態(tài)的發(fā)展。
理性思考,積極行動。從課堂模式推動到教學要素研究,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教改前進之路?!耙赝七M”不是否定模式,而是希望縮短“依靠模式”推進改革的過渡時期,促進教師從行為的改變走向意義的回歸,它體現了有學校特色的螺旋式上升之路。
從模式推動到要素推進,課改正在向深度發(fā)展。堅持“促進學習”的取向、尊重學科性質、加強教學要素研究、著力課程開發(fā)以達到自主課堂的理想境界,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仍需要繼續(xù)前行!
(作者單位:寧波國家高新區(qū)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任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