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偉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筆者發(fā)現(xiàn)生動、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學生易于接受,教學效果好。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上課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穩(wěn)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較差?;诔踔袑W生的身體和心理年齡特征,竹筒倒水似地傳授知識,只能培養(yǎng)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十分重要。新課程的實施、課程功能和目標的調整,使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面臨著變革。教師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力”成為教師重要的專業(yè)能力。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不例外,上好一節(jié)課必須有一個好的開頭,這個開頭就是導入。能否從一開始就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能否為整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打好心理基礎,這都取決于課堂情境的導入是否有效。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抓住這一教學成敗的關鍵,掌握情境導入的藝術呢?下面談談筆者的數(shù)學教學體會。
一、問題情境導入,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笨梢妴栴}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階梯,是思考的契機。學生的思維就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設計的問題既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課堂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加法法則后,為進一步學習“靈活地進行多個有理數(shù)相加”,教師可以給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10袋小麥稱后的重量(單位:kg)記錄如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請問:這10袋小麥共有多重?問題一提出來,大多數(shù)學生都開始埋頭計算。過了兩分鐘,再提問。
師:怎么做的?
生:直接把這10個數(shù)加起來。
師:計算遇到什么麻煩?
生:數(shù)字多、較大,易算錯!
師:想不想學計算這10個數(shù)和的簡便方法?
生:想!
然后,筆者就把這個問題分設成幾個問題:
(1)如果每袋小麥以90kg為標準,超過的記為正,不足的記為負,這10袋小麥可分別記為多少千克?
(2)這10袋小麥總計超過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p>
(3)這10袋小麥共有多重?
這樣分層次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就能使學生深刻理解新知識,并渴望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這對學生學習新的計算方法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故事情境導入,給學生探索的空間
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課堂導入融入故事時,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學生都很喜歡聽故事,而且還可以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數(shù)學啟示。
例如,在教學“有理數(shù)的乘方”教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在某個王國里有一個聰明的大臣,他發(fā)明了國際象棋,獻給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象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這個大臣的一個要求。這個大臣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放2粒,第三放4粒,第四放8粒,第五放16?!恢钡降?4格。”國王聽后哈哈大笑道:“你真傻,你只要這么一點米粒。”大臣說:“我就只怕你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的米!”結果國王上當了,國庫里根本就拿不出這么多的米。
師:同學們你知道到底要多少粒米嗎?
生:(面面相覷)
師:想知道答案,就和我一起來探索“乘方”吧!
這樣用故事導入,學生就會帶著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開始這節(jié)課的學習。設置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能為新課的完成提供和諧的氛圍,同時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意識又得以激發(fā)。
三、生活情境導入,給學生聯(lián)想的空間
新教材注重實際,貼近生活,從學生身邊的熟悉事物入手,使知識的發(fā)生過程更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對于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留意周圍的事態(tài),熱愛生活,熱愛知識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優(yōu)勢和思維環(huán)境,能引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有趣的生活可以用寓言、笑話、諺語,甚至廣告語。在上“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銷售問題”這一課時,可以這樣引入:多媒體展示一些商場打折標語:虧本大甩賣了!跳樓價了!買一贈一了!
師:某商場來了兩位銷售員。
銷售員甲:(舉著一件衣服,在教室走一圈,大聲吆喝)換季處理,原價280元,現(xiàn)優(yōu)惠酬賓7折銷售!
銷售員乙:(舉著一個水杯,在教室走一圈,大聲吆喝)卡通圖案學生茶杯虧本20%,現(xiàn)在只賣100元了。
讓學生處于這樣一個銷售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完全處于亢奮狀態(tài)中。在這個基礎上學習相關概念:進價、原價(標價)、售價、打折、利潤、利潤率,學生會比較主動地接受知識。
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時需注意,情境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不能脫離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關注學生周邊的事物,從他們身上找到合適的情景用于教學導入,這樣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的道理。
課堂情境導入還有很多形式,只要老師有心,每堂課都可以設計一個最恰當?shù)膶?,讓教學的“第一錘”扣在學生心靈上,讓每位學生走進老師,融進課堂,關鍵就在老師用心設計的情境導入。
實踐表明,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教材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問題情境,做到由以前的“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到新教材的“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改變,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使他們在體驗中成長。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的情境導入的方式變化無窮,只要我們能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就一定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取得令人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白市驛鎮(zhèn)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趙彩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