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戰(zhàn)
詩的語言要有張力,這是好詩的要素之一。語言的張力有兩個含義,其一是指語言所表達的信息量的密集度;其二是指語言表達方式的彈性度。這種信息量的密集度和表達方式的彈性度,形成一種美感,在美學上可以稱之為語言的張力美。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保ㄌ啤り愖影骸兜怯闹菖_歌》)一個“獨”字,囊括了歷史幾千年。多少風云變幻、人世滄桑,多少文治武力、盛衰榮辱,都融匯到讀者的心中。這樣高密集度的信息量傳達給讀者,這就是語言的張力。“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保ㄌ啤ざ鸥Α督戏昀铨斈辍罚┣皟删湔f的是十五年前在長安的事,后兩句說的是眼前的事,一步跨越了十五年。而這十五年,正是社會大動蕩、作者顛沛流離、人生苦辣酸甜遍嘗親歷的十五年!這種大尺度的跨越、高密度的濃縮,這就是語言的張力。
語言表達方式的彈性度,是指語言表意的具象不確定性,讀者在具體意境的選擇理解時具有彈性,給讀者留下了對意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諺日“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就是這種彈性度的體現(xiàn)。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我們從詩中感受到了無怨無悔的追求、如饑似渴的執(zhí)著。但追求的是什么?執(zhí)著的是什么?是官場落魄?情場失意?親人離散?朋友蹉跎?什么都對,什么都沾邊。每個讀者在品味欣賞時,和自己具體的切身際遇產(chǎn)生共鳴。這種具象不確定就是一種彈性美,也是語言的張力美。
“遙感”也是一種彈性度。我們看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讲辉壙蛼?,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吓c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鳖}為《客至》,沒有一句直接寫客人,可是句句都是圍繞著客人寫。讀者卻覺得客人形影不離,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對客人、主客關(guān)系的印象,已經(jīng)深深進入腦海之中。這種“遙感”,就是語言張力表現(xiàn)出來的彈性美。
張力不同于力度。力度指語言的分量和厚重感,它也是語言的表現(xiàn)力之一。而張力是指語言的信息密集度和彈性度,它是語言的效率和質(zhì)感,這和力度是有明顯區(qū)別的。
語言的張力大小,是詩人語言功力的體現(xiàn),是千錘百煉而成的語言技巧的精華,是詩人“四兩撥千斤”的妙手,是詩人打造藝術(shù)精品的熔爐。張力也是一種美感,它給讀者的藝術(shù)享受是深層次的感動,是凝神沉思反復(fù)咀嚼的精神營養(yǎng)品。詩所以精煉,所以不厭百回讀,語言張力的藝術(shù)魅力,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
修辭手段可以增強語言的張力。比如雙關(guān)語,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保ㄌ啤⒂礤a《竹枝詞》)以“晴”說“情”,大大增加了語言的張力。兩棲語,也可以增強語言的張力?!坝弥芾深?,時時誤拂弦?!保ㄌ啤だ疃恕堵牴~》)是“耽誤”了拂弦呢,還是“錯誤”地拂了弦呢?一個“誤”字,具足張力。望詩人們涌現(xiàn)出大批的具有張力的好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