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中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000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與臨床關系的研究
王雙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呼中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大興安嶺 165000
目的分析和研究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與臨床的關系。方法將2011年4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納入研究對象當中,分成三組,A組為正常血糖組,B組為高血糖組,C組為糖尿病組,對比分析各組在治療前后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損評分及預后效果。結果正常血糖組和高血糖組、糖尿病組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恢復效果依次由好到差,正常血糖組的總有效率為82.5%,且無死亡發(fā)生,而高血糖組和糖尿病組的總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5.6%、46.5%和7.4%、15.5%,各組間差異較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如何有效地控制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糖是治療該疾病的重中之重,對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引起重視,加強合理的干預,以保證患者的健康。
急性腦梗死;血糖;糖尿病;療效
腦梗死(erebral infarctio)又稱為缺血性卒中,在中醫(yī)上稱之為中風或卒中。其發(fā)病原因為局部的腦組織區(qū)域的血液供應出現(xiàn)障礙,從而導致腦組織缺血及缺氧性的病變和壞死,進而表現(xiàn)為臨床上對應的神經(jīng)功能缺失。高血糖是急性腦梗死的應激反應之一[1]。有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入院患者中,約40%的無糖尿病史及6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入院時血糖水平升高[2]。糖尿病與高血壓一直備受關注,認為是導致急性腦梗死的重要因素,而正常血糖和高血糖與急性腦梗死的臨床關系卻鮮為人知。對此,筆者將2011年4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納入研究對象當中,分析和研究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水平與臨床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4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對象均經(jīng)頭顱CT或MRI檢查,符合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均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所有對象均剔除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腦出血、腦動脈炎及混合型中風等患者。
依據(jù)患者的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值將125例患者分成三組,A組(正常血糖組):即無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值均為正常,血糖在3.8~6.0mmoL/L之間。B組(高血糖組):無糖尿病病史,但血糖高于正常水平,空腹血糖在6.0mmoL/L~7.0mmoL/L之間。C組(糖尿病組):有糖尿病史或入院后確診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125例患者中,A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42~80歲,均齡為(60.5± 3.2)歲。B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齡43~79歲,均齡為(60.8±2.3)歲。C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齡44~81歲,均齡為(61.2±2.1)歲。
1.2 方法
三組患者均對其行常規(guī)檢測,依據(jù)不同病情酌情給予脫水劑如甘露醇等,對B組和C組患者均采用控制血糖的方法,給予胰島素,并對三組患者尤其是B組和C組定時進行血糖的檢測,療程約為4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三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周及治療后2周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損評分及預后效果。
預后效果分為六個維度:治愈、顯效、有效、無變化、惡化和死亡。其中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中觀測的資料和結果均采用軟件SPSS 15.0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血糖水平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損評分關系
研究顯示,正常血糖組和高血糖組、糖尿病組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恢復效果依次由好到差,正常組的效果最佳,其次高血糖組較好,糖尿病組效果較差,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血糖水平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損評分的對比s)
表1 不同血糖水平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缺損評分的對比s)
注:各組間差異較大,P<0.05。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1 w治療后2 w A組B組C組40 27 58 14.3±5.2 18.1±6.2 18.5±6.4 11.2±6.4 16.5±5.3 17.3±6.2 7.1±4.8 13.2±6.4 15.4±8.2
2.2 不同血糖水平與預后關系
研究顯示,正常血糖組的總有效率為82.5%,死亡率為0%,而高血糖組和糖尿病組的總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5.6%、46.5%和7.4%、15.5%,正常血糖組相比與高血糖組和糖尿病組,預后效果更為顯著,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血糖水平與預后情況的對比[n(%)]
急性腦梗死主要病因有四大因素,即血管性病變、血液成分的病變、血液灌流和機械因素。而高血糖是腦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報道,高血糖使腦梗死進展的危險增加19倍[3]。該研究印證了這一觀點,隨著血糖的升高,急性腦梗死的死亡風險也在加大。該研究顯示,正常血糖組和高血糖組、糖尿病組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恢復效果依次由好到差,正常血糖組的總有效率為82.5%,且無死亡發(fā)生,而高血糖組和糖尿病組的總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別為55.6%、46.5%和7.4%、15.5%。
研究還顯示,急性腦梗死的病程也會反作用于血糖水平。病灶近中線部位的患者會增加其高血糖的發(fā)生率,原因可能是近中線部位的病灶容易刺激下丘腦,使得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從而抑制了體內(nèi)葡萄糖的糖分的分解速度,致使患者血糖升高。可見,血糖水平的高低與急性腦梗死的關系密切,血糖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治療急性腦梗死的關鍵是控制血糖。①必須重點治療糖尿病,在飲食、鍛煉、護理干預等多方面對患者血糖進行嚴格控制;②在治療過程中,還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因為過低的低血糖水平對腦細胞的代謝同樣有害,低血糖可導致神經(jīng)細胞的缺氧、水腫、壞死,加重病情[4]。
總之,如何有效地控制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糖是治療該疾病的重中之重,對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引起重視,加強合理的干預,以保證患者的健康。
[1]邵自強,焦勁松.血糖水平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病情和預后的影響[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2,26(5):262-264.
[2]石冬梅.急性腦梗死早期患者血糖水平對預后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4(23):45-46.
[3]李昀.血糖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的關系[J].海南醫(yī)學,2010,21(2):47.
[4]萬繼峰,陸尤,郝麗梅,等.急性腦梗死血糖水平與臨床療效及預后的關系[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2):187-188.
R743.33
A
1672-4062(2015)02(b)-0136-01
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