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秀 胡茶花 袁海珍
心內(nèi)心電圖定位法簡稱心電定位法,指的是在進行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的過程中,利用導管內(nèi)導絲為電極探入到心端,獲得心房P 波,然后根據(jù)P 波特性指導導管頭端準確定位[1]。筆者對我科收治的115 例置入PICC 患者運用心內(nèi)心電圖定位技術進行PICC 導管頭端定位,報告如下:
選取我科2013 年10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115 例置入PICC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2 例,女53 例,年齡19歲~82 歲,平均年齡(35.6 ±5.4)歲;疾病類型:肺癌41 例,胃癌38 例,腸癌30 例,肝癌1 例,鼻咽癌3 例,淋巴瘤1 例,喉癌1 例,均無心臟疾病;置管方式:115 例全部在非超聲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術或盲穿進行置管;平均置管時間(28.2±5.1)min。
1.2.1 材料與儀器
本組研究中,使用BD4F 導管和改良塞丁格穿刺套件、經(jīng)等離子消毒的自制導絲連接器、OICC 無菌穿刺包和心電監(jiān)護儀及其它相關用物。
1.2.2 方法
首先安排專人進行實施,實施前確保和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然后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用Ⅱ?qū)?lián)仔細觀察心電圖P、QRS、T 波波形振幅并按照1 mm =0.1 mV 的標準對患者的體表心電圖進行記錄;根據(jù)靜脈輸液協(xié)會制定的相關PICC操作流程進行PICC 置管操作,送管20 cm 后,將白色電極取下,通過自制的導絲連接器與導絲尾端連接,一邊送管一邊對P 波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一旦P 波上升到最高峰值時,對導管長度、心電圖等進行記錄,然后緩慢退管,直至P 波為QRS 波1/2 高度以內(nèi)時停止,后續(xù)按操作流程完成再拍片;未見P 波變化的,分析原因,排除干擾或操作不當導致的P波無變化;根據(jù)放射醫(yī)生的X 線拍片定位判斷和X 片子再次進行判斷。
對患者進行操作的過程中,觀察心內(nèi)心電圖P 波變化情況,并進行導管頭端定位;結束后,對患者拍攝胸片,將胸片結果作為“金標準”,對位于上腔靜脈的導管頭端的靈敏度進行判斷。導管頭端位于右側支氣管角至心影右側緣的上腔靜脈位置,該位置是PICC 頭端的最理想位置;胸片法定位“金標準”為“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內(nèi)”。另外,將心內(nèi)心電圖法對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的百分率進行計算(真陽性率),作為靈敏度。本組研究中,心內(nèi)心電圖P 波增高、變寬或者變?yōu)殡p峰,則命名其為特征性P 波。
本組研究中,115 例患者有108 例患者出現(xiàn)特征性P 波,7 例無P 波變化的情況。經(jīng)胸片檢查,結果表明108 例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內(nèi),2 例在鎖骨下靜脈內(nèi)(2 例靜脈走向打圈,導致導管在靜脈內(nèi)打圈長度不足,未到達上腔靜脈,圖1),2 例在頸靜脈內(nèi),3 例在肱靜脈內(nèi)。從上可見,心內(nèi)心電圖定位對PICC 頭端進入上腔靜脈判斷靈敏,靈敏度為93.03%(108/115)。經(jīng)檢驗,Kappa 值0.583,p <0.05,充分表明,拍攝胸片和心內(nèi)心電圖兩種檢查方法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對導管頭端位置診斷的準確性均較高。
圖1 胸片結果
本組研究中7 例無P 波變化。經(jīng)胸片檢查結果表明2 例在鎖骨下靜脈內(nèi)(2 例靜脈走向打圈,導致導管在靜脈內(nèi)打圈長度不足,未到達上腔靜脈),2 例在頸靜脈內(nèi),3 例在肱靜脈內(nèi)。
本組115 例患者中,無1 例患者失訪,導管留置時間為15 ~263 d,平均導管留置時間為(120 ±12.5)d,均全部將導管拔除;其中,112 例患者完成治療正常拔管,3 例患者死亡。
心電圖P 波為心房去極波,根據(jù)所探測的電極和心房綜合向量軸的相對位置和距離確定形態(tài)和振幅。在上腔靜脈以外的靜脈內(nèi)放置PICC 導管頭端時,和體表心電圖相比,之間無明顯差異;如導管末端位于右心房內(nèi),則P 波會達到高峰,甚至高于R 波。有研究表明,采用心電定位法對導管頭端定位指導的準確率達到98%[4]。
心內(nèi)心電定位技術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能夠有效、及時的將導管頭端異位顯示出來,進而能夠有效提升醫(yī)護人員插管成功率,減少患者拍攝胸片的排隊時間、精力,并能夠大大降低接觸射線風險;另外,其具有較高的正確性、特異性以及安全性,被廣大醫(yī)師所接受[5]。但在應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如患者伴有心臟病,那么會給P 波監(jiān)測結果產(chǎn)生影響;另外,要求置管護士要具備專業(yè)的心電圖知識,如帶心電導聯(lián)的PICC 導管前端設計為開口樣式,易出現(xiàn)回血情況,因此,需要使用10 U/mL 稀釋肝素液進行正壓封管,大大降低賭管率;還有,導管為一體化設計,不能進行修剪,將其置入后,要妥善固定體外段導管,一旦出現(xiàn)破損,則要立即拔除;刻度由前端開始,每隔5 cm 出現(xiàn)一個標識,每隔10 cm 標注一個刻度,因此,護理人員要認真觀察,避免發(fā)生導管移位的情況;導管能夠用來對中心靜脈壓進行監(jiān)測,但不能進行高壓注射造影劑[6]。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所有患者均對心內(nèi)心電圖P 波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并進行導管頭端定位。心內(nèi)心電圖對PICC頭端進入上腔靜脈的靈敏度為93.03%,108 例患者出現(xiàn)特征性P 波,7 例無P 波變化;經(jīng)X 線片檢查,結果顯示108 例導管頭端位于上腔靜脈內(nèi),2 例位于鎖骨下靜脈,2 例位于頸靜脈,3 例位于肱靜脈。
綜上所述,對PICC 導管頭端定位采取心內(nèi)心電圖定位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可臨床推廣應用。
[1] 姚 輝,宋 敏,劉玉瑩.靜脈內(nèi)心電圖引導PICC 尖 端定位的臨床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08):748 -750.
[2] 江 南,趙銳祎,陳春芳,等. 心內(nèi)心電定位法在神經(jīng)科置入PICC 導管患者中的應用與分析[J]. 護理與康復,2010,13(02):149 -151.
[3] 馮畢龍,姚述遠,周素軍,等. PICC 置管過程中腔內(nèi)心電圖的變化及其對置管操作的指導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01):26 -28.
[4] 劉紅梅,譚 潔.導管定位新技術在心房內(nèi)心電圖引導下PICC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43 -44.
[5] 黃建業(yè),丁如梅.心房內(nèi)心電圖引導定位技術置入PICC 護理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14,29(14):51 -53.
[6] 周蓮清,諶永毅,王佳麗,等.心房內(nèi)心電圖引導PICC 尖端定位方法的臨床應用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13,14(22):2021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