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的發(fā)妻馬佩璋是桂林人,馬父是清末貢生,名門紳士,自視頗高,因此在為女兒選婿時相當嚴苛,結(jié)果馬佩璋直到23歲才嫁給白崇禧。
此時的白崇禧剛剛將舊桂系將領的隊伍趕到湖南境內(nèi)。然而,就在白崇禧成婚后離開桂林不久,舊桂系將領之子就來偷襲,還下令全城捉拿馬佩璋,其岳父家的家財也被擄走了不少。白崇禧聞知,立即帶兵重返桂林,幾經(jīng)波折,終于和妻子團圓。此后,白崇禧每遇變故,都先安置好妻兒后,再單身赴戰(zhàn)。
1930年,白崇禧率部進入南寧,將滇軍趕出廣西。而妻子和兩個女兒則被送往香港,以確保不受牽連。戰(zhàn)戰(zhàn)告捷而又春秋正勝的白崇禧,在南寧陸氏花園的熏風中,胸懷寂寞。鸞孤鳳只,輾轉(zhuǎn)難眠的他,有時甚至會在半夜把警衛(wèi)人員叫醒陪他下棋。但是三天兩頭如此,警衛(wèi)和侍從們大呼吃不消。
一位叫許輝生的副官看出了白崇禧的不對勁,就到南寧的風月場中找了幾個馳名已久的佳麗。然而白崇禧嫌棄她們身份不明,前塵不清。最后,一籌莫展的許輝生居然想到了許婚于己的王氏。許輝生是如何說服未婚妻為自己的前程“獻身”的,不得而知。但這個悲哀而又低調(diào)的王氏,卻真的有效地寬慰了白崇禧的雄心與孤寂。白崇禧還特意為王氏在陸氏花園附近找了一棟小別墅,夜夜留宿。用女人換前程的許輝生,很快就在白崇禧的安排下做了廣西邊城的警備司令官。
王氏在陪伴白崇禧一段時間后,生下一個兒子。彼時膝下只有兩個女兒的白崇禧,在內(nèi)心感到愧對馬氏之際也的確真心歡喜,連連夸王氏立了大功。聞知消息的馬佩璋急急趕到南寧,白崇禧自知有愧,不肯收王氏為妾,只說一切事宜但憑妻子處理。還未能為白家生下兒子的馬佩璋忍下無限心酸,出手闊綽地給了王氏余生的保障,將孩子抱過來自己撫養(yǎng),取名白先道,并和白崇禧約定,對外說是自己的長子。同時,再也不許人提起王氏,也不許有人輕慢了白先道。馬佩璋的表現(xiàn),出乎白崇禧的預料。自此以后,白崇禧從心里依賴上了這個外柔內(nèi)剛的世家女。經(jīng)此一遭,馬佩璋也有了心眼,她恩威并施地對白崇禧的參謀下指示,讓他看緊白崇禧。
馬佩璋和白崇禧依舊聚少離多。有一次,馬佩璋聽說白崇禧戰(zhàn)死在南京,于是不顧一切地沖到了南京。夫婦乍然相逢,恍如隔世,愛情也在這戰(zhàn)火硝煙中得以升華。
敗退臺灣后,白崇禧舉家住進了木板房。在臺風登島的日子里,房子天天哩哩啦啦地漏雨。聽雨茅廬下的白崇禧,此時鬢已星星。好在馬佩璋寵辱不驚,甚至有著出人意料的豁達與滿足。盡管身邊的男人壯志未酬,但他終于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了,自己終于能和他享受執(zhí)手白頭的日子了。在漫長的蟄居生涯中,馬佩璋教會了白崇禧享受生活的恬適與安穩(wěn)。壯心未泯的白崇禧常在夢中偶聞金戈聲,驚坐而起。馬佩璋總是靜靜地從背后抱緊他,輕輕撫著他被汗浸濕的身體。
1962年12月4日,馬佩璋在臺灣病逝。早已把馬佩璋視作精神支柱的白崇禧,頓覺天地變色,高樓傾塌。在馬佩璋過世后的日子里,不是沒有千方百計接近他的“紅顏知己”。但白崇禧深知,紅顏知己,擁有的頂多是一個姣好的紅顏,而會在深夜里緊緊從背后抱住他的,只有知己。沒有了馬佩璋的白崇禧,只覺自己活得太久。四年后,白崇禧離世,他終于可以在另一個地方與妻子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