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一日,一個西安朋友來寧波,我?guī)ビ翁焱?。在大雄寶殿,我看見供桌的右側置著一個大如臉盆的木魚。我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執(zhí)起槌子,敲起來,“篤、篤、篤……”
朋友拍了我兩下,我才回過神。我說:“木魚是空心的,敲打會出聲,若實心的就無聲;而做人則講究務實,勿要虛空和飄渺。那到底是空心好呢,還是實心好?”
朋友笑了笑,也沒做解釋,跟我說起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個皇帝格外鐘愛牡丹,許是因為它的象征義吧。又逢御花園牡丹盛開時,皇帝讓畫師作一幅牡丹圖。只一盞茶的功夫,鮮嫩欲滴的牡丹就躍然于紙上了,還招來了許多蝴蝶和蜜蜂。
皇帝十分滿意,想著怎樣獎賞畫師。宰相忽然站出來,指著其中的一片花瓣——呀,缺了一角!他說:“陛下,這不是意味著‘富貴不全’嗎?”果真,皇帝龍顏大怒,殺了畫師。
輪到太子做皇帝了,他也愛牡丹,也在怒放之日,叫來畫師作圖。偏巧,這位畫師的牡丹也缺了一角?;实勖嫔疗饋?。宰相說:“妙啊,這可是寓‘富貴無邊’之意呀?!本瓦@樣,一道必殺令胎死腹中了。
宰相還是那個宰相,為什么兩次態(tài)度截然不同?真教人捉摸不透呀。第一位畫師,勾結權貴,排除異己,屢次陷害忠良,無奈他頗得老皇帝的寵信,這才伺機滅他;第二位是正直之輩,理當維護。
宇宙萬象,幻化莫測!大凡因時因事因人而異,正與反之間的轉換,便常常在一念之間。
木魚是佛家的法器,般若智慧可見一斑。道家也有一件厲害的寶物——太極圖,它以一條S線(非直線)平分陰陽,同時,陰陽之上又各留一個眼,這無疑是天才的設計。創(chuàng)造者的初衷,我不得而知,但的確能讓人聯(lián)想到很多。
我偶爾也寫些短文,總會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干脆痛快,實在不喜歡模棱兩可!后來想想也不盡然,時常會翻揀舊作,竟發(fā)現(xiàn)很多主旨相悖的隨筆,仔細琢磨,不敢說觀點無懈可擊,但也自圓其說,找不出什么破綻,尤其在一些正常的和非正常的特定情景中。于是,想起了人類文明的又一絕唱——儒家的中庸之道。
于是,我在寫各種文章的時候,都努力做一個保持著平常心的旁觀者,而又不是完全不偏向于某一方,但也不把自己的想法一定說成是完全正確的。隨著年歲的增長,曉得了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還真是越來越不敢了。
天底下,能有幾件事可以一語道盡個中玄機的?正統(tǒng)的道理之外,往往還有些道理,或許也是正統(tǒng)的,或許不是,但都沒有錯。
人生的很大一部分空間便存在于正統(tǒng)之外。讀過一個托利得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于上乘,只看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于其處世行事。
想法單一的人,遇事便拿出一貫的法子,然而一旦行不通,便會無所措,此時越容易情緒化;思緒嚴謹?shù)娜藙t不同,故事里的宰相便生動地闡釋了托利得定理,他對牡丹缺邊斷角現(xiàn)象的談論,足見其機趣,而以此達到除惡扶弱的目的更堪絕。
即使腦子里的思維還顯單一,也要善于容納別人的觀點,集眾家之長,方成大勢。我們熟稔的曹操和袁紹就是一對納言和獨斷的很好的正反例,而他們的結局就是最好的證明。
多維思考是眼光,海納百川是心胸,而合起來才是大沉淀、大修煉,使得自己不至于走向偏遠死路。
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边@話聽著像是強調執(zhí)守己見,可也蘊含著另一層意思——相互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環(huán)境,每天所遇之事及人,十有八九是不順心的,何必拘囿于一己之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