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教育改革及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很多新的教學模式及思維不斷被開發(fā)出來,并且在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適應性思維指的是一種強調(diào)分權、對外部環(huán)境以及內(nèi)部的基本要素變動進行靈活處理的思維模式,它的應用對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適應性維特征 高校教學 管理模式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41-02
從現(xiàn)階段高校教學改革的情況來看,面臨著許多變動因素,其中包括市場對教育的沖擊,以及學生自身條件及能力的變動性。針對這一現(xiàn)狀,適應性思維在高校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應用不僅是從學生角度考慮、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提升高校教學改革質(zhì)量及效率、提升高教學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筆者從適應性思維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作用入手,結合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現(xiàn)狀,就適應性思維在高校教學管理改革中的有效應用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意見,以供參考。
一 適應性思維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作用
就我國高校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來說,受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影響,形成了統(tǒng)一封閉的行政性管理,強調(diào)權威性以及規(guī)范性。而適應性思維是指在經(jīng)濟條件變動的過程中對高校的能力結構以及知識基礎進行不斷調(diào)整以適應環(huán)境的一種模式和思維,具有市場性、變化性以及及時性等特點。
從現(xiàn)今時代發(fā)展情況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實際進展來看,適應性思維模式的應用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作用:現(xiàn)階段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對高校教學改革的質(zhì)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達到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高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適應性思維具有靈活性和變動性,能夠根據(jù)市場情況的變化進行科學合理的調(diào)整,并且能夠結合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出適應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舉措和策略。因此,就適應性思維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來說,不僅能促進高校教學改革對市場適應性的提升,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教學改革的質(zhì)量及效力,為高校課程教育改革的順利完成做出鋪墊。適應性思維在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應用,能最大限度促進教學管理模式與決策實施效率的一致性。當高校管理目標對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要求過大時,只有對管理工作流程及模式進行適應性變革,才能有效達到政策指令下達的客觀需求。在傳統(tǒng)行政管理模式中,校長是主要決策者,然后教務管理部門便依照校長的指令進行任務及目標的劃分,最后落實到二級學院及部門。在這一模式中,與實際教學活動進行密切接觸的二級學院及部門實際上對決策沒有任何參與設計的權利,其主要任務就是對決策進行執(zhí)行和匯報。如此一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實際上是沒有接地氣的。而在適應性思維模式中,主要以政策目標及指令的最終達成為目的,校長最終做出的決定中,大量地包含了各級管理層的意見,不僅能對教育部門下發(fā)的意見和政策做出及時的回應,同時對于促進高校教育管理改革與教育實際的統(tǒng)一性來說,也能起到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二 適應性思維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啟示
通過相關論述,我們已經(jīng)對適應性思維模式的基本特征及重要作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認識,針對現(xiàn)階段高校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其有效應用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下放管理權力
適應性思維模式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應用,首先應對管理權力進行下放。從我國高校教育管理的現(xiàn)狀來說,受計劃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依然以行政性的剛性管理模式為主,在決策機構的設置上,依然采用老套的等級來進行決策,先是由校長對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進行任務和指令的下達;再由副校長將指令和任務下達至教務處,包括了教務科、教研科以及教改科等。整個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由自上而下下達指令及自下而上請示匯報兩個部分組成。在這一模式中,校長享有絕對唯一的決策權,教務處是協(xié)助校長進行決策制定的,因此,就這兩級來說,掌握的權力還是很大的。但是對于二級學院來說,參與決策的機會較少,權力相對較小。適應性思維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應用,應將校長層面以及教務管理層面的權力更多地下放到二級學院,允許二級學院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進行切合教學實際的管理,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優(yōu)越性。
2.引入現(xiàn)代管理方法
適應性思維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的應用,除了管理權力的下放之外,還應引入現(xiàn)代管理方法,為管理決策的正確制定提供有效的策略參考及依據(jù)。高校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同時又是一種經(jīng)驗傳承與發(fā)展的模式。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中,管理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jù)來源于過去管理過程中的管理經(jīng)驗以及主觀對現(xiàn)象的判斷。針對這一現(xiàn)狀,建議高校在教育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一些國外高校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tǒng)以及智囊體系,為適應性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基礎。在借鑒經(jīng)驗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從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入手。
3.建立民主意見平臺
適應性思維從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應用來說,除了上述措施的有效利用之外,還應有效建立完善民主意見平臺,為高校管理決策及措施的有效落實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和基礎。
作為學校領導來說,應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到管理決策的制定中來,將民主意見平臺的建立與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融為一體,提高師生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參與積極性,為最終管理決策的制定創(chuàng)造更為廣泛的民主窗口。另外,作為二級院校管理層來說,應努力搞好教學與高校高層管理之間的有效銜接,當上級任務下達之后,應結合高校教學的實際開展情況提出有效的改善意見,爭取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在工作匯報的過程中,二級學院管理層應對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如實匯報,并對問題進行不斷地跟進,對決策實行的效果進行跟蹤匯報,以確保高校管理決策與高校教育管理實際的一致性。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適應性思維模式在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中的應用,并不是學校某一方面工作的有效開展能決定的,而是需要高校管理層與師生進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傳統(tǒng)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強制性行政管理模式具有封閉性和剛性的特點,對于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無法做出及時的反應。在管理過程中,一旦遇到突發(fā)情況或是不期事件,整個管理體系則會受到較大沖擊,而在這一點上,適應性思維恰恰相反,它不僅具有一定的韌性和靈活性,同時還能有效兼顧高校自身及市場雙方面的變化情況,對所有的信息要素要做出及時的反應,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適應性思維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的應用,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采取措施:(1)對管理權力進行下放,將管理權力的覆蓋面盡量擴散到二級管理層,作為高校二級學院管理層來說,在適應性思維管理模式中始終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是教學實際和管理教育改革層面聯(lián)系的有效紐帶,同時也是提供高校管理決策依據(jù),確保決策有效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應將自上而下進行指令下達,自下而上進行請示和匯報模式進行改革;(2)對一些先進管理方法及決策的應用,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統(tǒng)以及智囊體系,注意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從教育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入手,為適應性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的條件和基礎;(3)應有效建立完善民主意見平臺,為高校管理決策及措施的有效落實提供可靠的依據(jù)和基礎。作為學校領導,應加大民主意見收集的宣傳,鼓勵師生積極參與管理決策的制定,將民主意見平臺的建立與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融為一體,提高師生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參與積極性,為最終管理決策的明確制定創(chuàng)造更為廣泛的民主窗口。作為二級院校管理層來說,應努力扮演好教學實際與高校高層管理之間的有效銜接,結合高校教學的實際開展情況提出有效的改善意見,爭取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和實用性,以確保高校管理決策與高校教育管理實際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王延強.抗戰(zhàn)時期高校學生管理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聶廣星、張科、孫亞軍.以“適應性思維范式”尋求軍隊院校教學管理改革[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1(15):187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