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蕭山方言是北吳語片下臨紹片方言中的一種。在其之中,重疊現象十分多見,并且較之普通話有著其獨具的特色。本文以《蕭山方言》中收錄的詞語為例,就蕭山方言三音節(jié)形容詞中的重疊現象區(qū)分為AA交、ABB、BBA三種,進而對這三種重疊式進行了舉例及分析,將之與普通話相比較,借此豐富對蕭山方言系統(tǒng)的研究。
【關鍵詞】蕭山方言 形容詞 重疊現象 三音節(jié)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0-0018-02
蕭山位于浙江省北部區(qū)域,地處錢塘江下游南岸,東連紹興,南接諸暨,西臨富陽,北部和東北部與錢塘與杭州主城區(qū)、余杭及海寧遙遙相望。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吳語圖》可知,蕭山方言屬于吳方言區(qū)。根據吳方言語言特點可將其分為五個次方言片。蕭山方言屬于其中北吳語片下的臨紹片。
在蕭山方言中,存在著大量的疊詞,其中又以形容詞重疊較為多見。比之普通話中的形容詞重疊式,竊以為蕭山方言更顯多樣化,略勝一籌。本文即以此為旨,將蕭山方言中三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式分為AA交、ABB、BBA三類,并從《蕭山方言》中挑選例子,簡要分析了其構成及表意,以顯其高妙之處。
一 AA交
“AA交”屬于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式,其詞義方面的主要變化在程度的深淺上。在蕭山方言中,純粹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不管是在口語交際還是書面表達中都甚少出現。因此在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后帶上“交”作后綴,形成“AA交”的格式,更常為人們所使用。例如:(1)你輕輕交講話。(2)地滑,慢慢交走?。?)吃飯不要洋囡囡(調皮好動,沒有規(guī)矩的樣子),好好交吃!
形容詞后面的“交”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思,只是一種后綴,用來構詞。與原來的“輕、慢、好”相比,重疊后的“AA交”語氣顯得更加私密、親昵。而且從修飾對象來看,“講話、走、吃”都是一系列動詞,說明單音節(jié)形容詞在重疊后加后綴構成“AA交”形式后不再充當補語和定語,反而充當狀語,成為副詞性修飾短語。
尤其要注意,蕭山方言中還存在與“交”相似的后綴——“里子”,且大多數“AA交”可以轉化為“AA里子”。例如:(1)你輕輕里子講話。(2)地滑,慢慢里子走?。?)吃飯不要洋囡囡,好好里子吃!
當然,也有一些不能轉化的,如“幽幽交”(形容輕聲講話的樣子)不能說成“幽幽里子”“限限交”(剛好;在有限的范圍內的東西不多)不能說成“限限里子”。
“AA里子”與“AA交”相比,在語氣上更偏向于上對下、長對幼,帶有勸慰、告誡之意。
二 ABB
在ABB中,A為詞根,BB為疊字后綴,且A表示了整個詞的主要意思,BB則是為A作補充說明,相當于古代漢語中的“然”,意為“……的樣子”。這一類詞匯中,有一部分和普通話是相同的。例如:亮晶晶、紅彤彤、香噴噴、圓滾滾、滑溜溜。
也有一些普通話中所沒有的、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蕭山方言詞匯。例如:(1)一尠尠(尠xiǎn顯,方音xian)——少;很少。猶一點點;一眼眼。如:某些物體大小相差一點點,謂相差~。(2)一眼眼——很少的一點。如“介~東西,勿腥勿臊?!薄短杰姼柚{》:“團勇團勇,一眼嘸用,‘長毛’一到,魂(活)靈出竅?!保?)一滴滴——猶“一點點”。表示小、少。如“這是~小意思,請笑納?!笔捝椒窖?,用“一+量詞重疊”,來表示極少,極小。(4)大龐龐——形容人目中無人。如“葛個老官是~礫,覿面會見也勿理睬人頭?!保恍稳菸矬w大。如“介~礫東西,房間蠻小,放勿落礫。”(5)小尐尐(尐jié結,方音jie)——指人個子不大。也作“小~伶伶”。(6)木忥忥(xì戲,方音xìn信)——《說文》:“癡貌”。段玉裁注:“癡,不慧也”。蕭俗謂呆笨不聰明為~。(7)兇霸霸——強橫無理:霸道。形容氣勢洶洶。(8)水漉漉(漉lù錄,方音lo)——液汁水分多的食物。如“頭卯先我口(嘴)里燥煞,~吃勒兩塊西瓜,正配胃口。(9)白殕殕(殕fǒu否,方音fù夫)——物腐敗而生白膜。如酒、醬等日久腐敗的白霉。(10)老肯肯——形容相貌有點蒼老。如“三十來歲礫(的)人,看上去有點~,有介四十多歲好看?!保灰欣腺u老。仗著年紀大,賣弄老資格。(11)陰鷙鷙〔鷙zhì質,方音ze)——本指如鷹、雕等兇猛的鳥,引申為兇猛、兇狠。常形容寡言少語,內心兇險的人。(12)韌鑋鑋(韌,方音nín銀。鑋diào音吊)——指食物質韌,不松脆。例:“油條一冷就~,咬勿落?!?;形容人粘纏,不干脆,不直爽。如“~介跟帶牢勿肯走,真有點頭痛?!保?3)一米米——表示數量少,一點兒。如“兩個人高矮只差~?!薄秴窍路窖钥肌罚骸皡侵兄^所差不多曰差一米米?!保?4)毛戳戳——形容毛多,有點兒扎手。如“胡子摸起來有眼~?!币舱f“毛縮縮”。(15)烏糟糟——烏七八糟,不整潔。如“從領頭、袖口露出來的,卻是~的粗布頭,制服里面的棉襖下擺,還掛出幾塊棉花來?!?;色彩不鮮艷,不分明。如“迭段布顏色~,一眼勿好看?!保?6)暗觸觸——形容有點兒暗。如“房間里~??次鸫笄宄!?;隱藏不露的,秘密的。如“伊拉兩家頭~勒拉做啥見勿得人格事?!保?7)硬翹翹——形容僵直的樣子。如“昨日局面換,百姓喜洋洋,頭頸~,喉嚨三版響,保長說點啥,就此勿買帳?!保ㄔu彈《沖山之圍》)(18)苦濟濟——形容味道有點兒苦。如“我很稀奇,這東西吸在口中,又不比糖那般甜,~有甚好吃,……因何貪吸的人,還不肯戒掉?!保ā缎殖薄罚?/p>
這類詞中包括了對數量(一尠尠、一眼眼、一滴滴)、性狀(大龐龐、小尐尐、水漉漉、韌鑋鑋)、顏色(白殕殕)、神態(tài)(木忥忥、兇霸霸、老肯肯、陰鷙鷙)等的描寫,可見ABB式重疊在詞匯領域的分布及應用十分廣泛,但其具體使用在年齡結構上并不均衡呈現。對流動性較差,特別是文化程度較低、上了年紀的蕭山人來說,對第二部分ABB重疊詞匯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亮晶晶、紅彤彤”等和普通話共有的詞匯。而在青少年中,“亮晶晶、紅彤彤”等和普通話相通的ABB形容詞重疊式更多見,甚至于對父輩熟用的一類方言詞十分陌生,例如:(1)油淖淖(淖nǎo腦,方音腦)——物體上油脂、油垢多;亦指食物中油放得過多,礙味。如“葛(這)碗下飯(菜)~個,清淡一式(一點)多少好!”(2)耐妥妥——講話、辦事、待人接物耐心,從容,比較講求穩(wěn)妥如“老趙人~個,蠻好打交道,凡是辦勿來個事體,伊也慢慢解釋,永弗會同人家吵逆(吵架)?!保?)泛淘淘——形容要嘔吐的感覺。如“站在橋上的人就如同渾身的毛孔全都閉住,心口~,像要嘔吐出什么來。”(《茅盾文集·雷雨前》)
三 BBA
之所以不將此類稱作AAB而稱作BBA,是引用了劉憲康先生的觀點。在《蕭山方言趣談》一書中,劉憲康先生提出“之所以這樣稱,是為了保持符號含義的一致性,便于和ABB時相對照、相比較。兩處的A均代表詞根,兩處的B均代表詞綴”。這類詞有:(1)寸寸上——猶言漸漸地,一寸一寸地。比喻得寸進尺。如“我倒讓伊一步,伊反而~,爬到我頭浪來咧?!保?)扤扤動(磘wù兀,方音wo活)——形容物體搖擺不穩(wěn)。(3)紕紕輕(紕pī批,方音pī)——凡物之輕者謂之~。如“葛只雞娘~,還弗會生蛋?!保?)直直過——比喻經商不盈不虧。如“葛個月生意只有~,保保本?!保?)虱虱小——形容東西小。如“人倒~,講話倒老篤篤?!币蛔鳌百\賊小”。(6)津津酸——指酸;很酸。如“~礫(的)梅子,我是嗯扭(沒有)胃口”。(7)筆筆直——猶筆直,很直,重疊句是為了加重語氣。如“葛個單位蠻好尋,趁葛條馬路往前~介走到底就是。”(8)透透鮮——形容口感鮮美可口。如“葛碗鯽魚湯~帶。”(9)雪雪白——形容非常白。同雪白。如“大姑娘長勒(得)~粉嫩,相貌齊整?!保?0)邪邪氣——許多,很多。如“做起來,困難有~?!保ā稘M園春色》)(11)海海外——形容程度很深。如“獨眼龍王本事大,水性好得~?!保ㄔu彈《沖山之圍》)(12)溚溚滴——液體成滴地不斷地掉下來。如“伊哭得眼淚水~?!保恍稳莺芨F。如“伊勒拉舊社會窮得~。”(13)蒙蒙亮——(天)剛有些亮。如“船走得飛快,等到天~,只見前面烏洞洞黑漆漆,不曉得是啥地方?!保ㄔu彈《海上英雄》)
這類詞中,“津津酸”可將詞根和詞綴更換位置,變形為ABB,即“酸津津”。這樣的例子還有:冰冰涼——涼冰冰;精精瘦——瘦精精;冰冰冷——冷冰冰;乎乎熱——熱乎乎;石石硬——硬石石;蜜蜜甜——甜蜜蜜;噴噴香——香噴噴;滾滾圓——圓滾滾;滾滾壯——壯滾滾。
對應的ABB式與BBA式,如“冰冰涼——涼冰冰”相比較:在表達程度上,由于ABB中,“BB”后置,語義漸漸虛化,且因重音落在“A”上,讀音較輕;而BBA中“BB”前置,語義較實,讀音也重于“A”,所以BBA要比ABB更強烈。因此,在詞義方面,ABB表示為“……的樣子,有點兒……”,而BBA則可表示“十分、非常地……”。
通過觀察可以發(fā)現,可變形的BBA式具有相應的基式BA存在于詞匯系統(tǒng)中,如“冰冰涼——冰涼、精精瘦——精瘦、冰冰冷——冰冷、乎乎熱——乎熱”等。不能變形的BBA在詞匯系統(tǒng)中則沒有對應的基式,故是一個純方言詞。這兩類BBA式相比較,可發(fā)現可變形的BBA中“BB”重音在前,另一個重音則將靠后,落在“A”上,因而詞義亦比純方言詞BBA中的“BB”詞義更實在。
四 結束語
無論是“AA交”、ABB還是BBA,作為方言詞匯,都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生動形象地表明了廣大勞動人民對天地萬事萬物的獨特感知。因此,這些詞匯不僅是交際的工具,更是我們對祖輩生命積淀的折射。
世事變遷,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方言詞匯在不斷地產生和增加,但同時,許多方言詞匯也都喪失了原有的生命力,逐漸被人們淡忘,甚至退出了歷史舞臺。所幸在演變過程之中,有些歷史的積淀在大浪淘沙下保存至今。對這些方言形容詞進行整理分析,不僅可以窺視方言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還能推知語言的演化方向,加深我們對賴以交際的語言的了解。
參考文獻
[1]趙元任、倪大白.吳語的對比情況[J].國外語言學,1980(5):27
[2]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詞重疊式研究[J].語言研究,1997(2):68~80
[3]詹鏞安.蕭山方言[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
[4]錢乃榮.上海話語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7
[5]劉憲康.蕭山方言趣談[M].杭州:方志出版社,2004:153~167
[6]中國社會科學院、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編.中國語言地圖集[M].香港:朗文出版有限公司,1987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