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下寨水庫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嚴重威脅著下游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對其除險加固是當務之急。本文就病險土石壩除險加固設計中的防洪標準確定、大壩基礎資料分析和整理、除險加固方案選擇以及大壩監(jiān)測系統(tǒng)完善等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下寨水庫; 除險加固設計;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8-00-01
一、基本情況
下寨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涵管等三大部分組成。壩體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220.0m,壩頂長42m,壩頂寬4m;設計的校核洪水位219.04m,相應庫容15萬m3,設計洪水位218.86m,相應庫容14萬m3,正常蓄水位218.0m,相應庫容13.3萬m3;大壩上游坡坡比1:2.5下游坡坡比為1:2.3,下游坡壩腳無反濾排水設施;現(xiàn)輸水涵為φ0.3m的砼包瓦涵管;溢洪道為開敞式的自由泄流,堰形為寬頂堰,堰頂寬6m,堰頂高程為218.0m。該水庫始建于1970年9月,竣工于1971年5月,是一宗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yǎng)殖的?。?)型水庫,設計年供灌溉水能力27萬m3/年,水庫主要任務是解決下游紫城鎮(zhèn)璜光村1000畝農(nóng)田的灌溉用水所需,失事后造成的影響有耕地1500畝,人口1300人,村莊1.8km。2011年9月,大壩安全類別鑒定為三類,應進行除險加固。
二、工程地質
根據(jù)鉆探揭露試驗、野外觀察及室內土工試驗,壩體填筑的第四系人工填筑土層,主要由砂質粘土填筑而成,由于建庫年限較早,庫址交通不便,壩體填筑土時,采用簡易的夯實措施,壩體筑填體壓實度末達到設計要求,滲透系數(shù)測定結果k20=6.05×10-4~7.92×10-4,中等透水性,壩體存在較嚴重的滲漏。壩基主要基底為未作處理的第四系坡殘積層的砂質粘性土,局部為燕山三期侵入花崗巖,風化作用強烈,巖體較破碎,物理力學性質一般?;緷M足壩體承載力要求。壩肩為未作處理的第四系坡殘積層的砂質粘性土,局部為燕山三期侵入花崗巖,強風化層厚度變化較大一般大于8.7m,物理力學性質中等,中等透水性。壩肩無不良地質作用,無斷裂構造通過,壩肩的穩(wěn)定性較好。庫岸邊坡主要組成為坡殘積的砂質粘土及全、強風化花崗巖,水理性能差,遇水易軟化、崩解,在常年蓄水水位長期變化的情況下,形成邊坡的干濕交替,易產(chǎn)生坍塌、滑坡現(xiàn)象。邊坡穩(wěn)定性差。
三、大壩存在的安全隱患和除險加固措施
(一)現(xiàn)狀及存在的安全隱患。主壩加固培厚前,其斷面尺寸壩高8.0m,壩頂寬4m,壩坡坡度前坡1:2.5、后坡1:2.3,未達《水工設計手冊》(土石壩分冊)中有關經(jīng)驗壩頂寬度值要求,大壩壩體植物滋生嚴重, 壩體填筑質量差,存在滲流安全隱患;大壩的上游坡采用C20砼護坡,存在裂縫、剝落及塌陷等異?,F(xiàn)象;壩頂為泥結石路面,基本平整;路緣墻基本完整;下游坡采用草皮護坡,基本平整,未發(fā)現(xiàn)明顯裂縫;壩腳未建量水堰,無反濾排水設施。
(二)除險加固措施①壩體防滲處理。下寨水庫在涵管加固時可將水位將至死水位,壩體的上游坡防浪采用混凝土護坡設計,混凝土厚0.12m。②壩高。經(jīng)調洪演算及壩高復核計算,壩頂高程確定為220.40m,該水庫現(xiàn)壩頂高程為220.00m,未達到設計要求,根據(jù)該水庫的實際情況和滿足工程總體布置的要求,在壩頂上游側設置一條高0.4m防浪墻。防浪墻頂?shù)母叱虨?00.40m。③壩坡。壩坡的坡比通過壩坡穩(wěn)定分析計算確定,最大壩高8.0m,壩體培厚采用向下游側培厚,迎水坡死水位以上在原干砌石面現(xiàn)澆一層12cm厚的混凝土護坡。背水坡按照1:2.5的坡比培厚,坡面采用草皮護坡。上游壩坡設置沿山邊墻及行人步級,下游壩坡設置排水溝及行人步級。④壩身排水。下游新建貼坡反濾排水頂高程為215.0m,設置集水溝,壩體下游設置量水堰。⑤壩頂。壩頂寬5.0m,壩頂采用泥結石路面。壩頂上游側設置防浪墻,墻高0.4m,下游側設置路緣石。
四、溢洪道存在問題及加固措施
(一)現(xiàn)狀及存在的安全隱患。溢洪道未完建,左岸墻無襯砌,右岸墻漿砌石襯砌不夠高,溢洪道為漿砌石襯砌,有部分老化脫落現(xiàn)象,過洪時不能達到防沖要求。溢洪道左岸山體開挖坡度較陡,存在水土流失和滑坡現(xiàn)象,堵塞溢洪道正常泄洪。消力池淤積嚴重,消能出口歸河處未作處理,泄洪時沖刷山體坡腳,易引起山體塌方,從而堵塞溢洪道,不利于泄洪,危及溢洪道和大壩的安全。
溢洪道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左岸墻無襯砌,右岸墻漿砌石襯砌不夠高。②溢洪道底板為漿砌石襯砌,有部分脫落現(xiàn)象,過洪時不能達到防沖要求。③溢洪道左岸山體開挖坡度較陡,存在水土流失和滑坡現(xiàn)象,堵塞溢洪道正常泄洪。④消力池淤積嚴重。⑤消能出口泄洪時沖刷山體坡腳。
(二)溢洪道除險加固措施。對原溢洪道進行拆除后重建,加固后的溢洪道基本保持原有形式,主要組成部分有:進口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段、出口歸河段。
溢洪道采取開敞式溢洪道。進口采用寬頂堰,堰寬6.0m,長5.0 m,下接陡坡,陡坡段長32米,陡坡坡度i=1/5,陡坡末端接消力池底流消能后歸河。
五、輸水涵管存在問題和加固措施
(一)輸水涵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下寨水庫工程輸水涵管為壩內埋管,設于右岸的壩體內。涵管為φ0.3米砼包瓦涵管,采用斜拉式進水口。輸水涵管澆制與大壩填土是同時施工的。在施工期立模、鋼筋制安、混凝土制作、運輸、插漿等都是人力操作的。經(jīng)現(xiàn)場檢查發(fā)現(xiàn),瓦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破碎堵塞現(xiàn)象,后疏通;輸水涵管管徑小,對涵管檢查帶來不便,且不安全。
輸水涵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輸水涵管有漏水現(xiàn)象;②輸水涵拉桿銹蝕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支墩變形移位;③無開關室電氣設備及啟閉機;④輸水涵管為砼包瓦涵管且管徑?。▋葟綖棣?.3米),對涵管檢查帶來不便,且不安全。
(二)加固措施。由于水庫建于五十年代,運行已久及當時施工條件、生產(chǎn)設備極為不科學,大都是人工填土而成,砼涵存在破損情況,對大壩安全是一個隱患。本次加固對輸水涵管進行更換,改為φ80cm砼圓涵,全長47.0m,出口并作消能處理。
六、體會和建議
(一)病險土石壩的除險加固任務艱巨:50~60年代,我國修建了大批的土石壩工程,由于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存在嚴重的“三邊”現(xiàn)象,防洪標準低,質量控制不嚴,尾工和隱患較多,時刻威脅下游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和限制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
(二)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搞好大壩的安全鑒定工作,要精心設計,遵循哪兒有險、有病就除險加固哪兒,缺什么就補什么的原則,配備必要的管理設施和大壩安全監(jiān)測設施,既要徹底除險加固又要經(jīng)濟安全,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需要除險加固的地方和項目。
七、結束語
下寨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實施后,能夠確保水庫安全度汛,正常蓄水,發(fā)揮其應有的防洪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大大保證了水庫下游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對于發(fā)展農(nóng)村水利和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