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羽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被尊稱為“關公”,乃至“武神”的他在幾千年的傳承中成為了具有儒學特征的某種獨特文化的代表意象。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文化精神中的“忠、勇、仁、義、禮、智、信、節(jié)”與現(xiàn)代社會的和諧社會特征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關公文化的傳播和普及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很強的積極意義。本文將從共性角度探究二者的關系并對關公文化的實際影響力進行分析。
關鍵詞:關公文化;和諧社會;社會影響;
中圖分類號:G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8-00-01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力一直非常巨大,這是因為幾百乃至數(shù)千年的傳承會長期對人們的精神和思想予以滲透。因此在和諧社會的構建工作中,必須要考慮到傳統(tǒng)文化的這種影響力。在諸多傳統(tǒng)文化中,關公文化是傳承相當久遠,普及度也非常高的一種,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力和影響方式,并設法在和諧社會的構建工作中加以利用,會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工作手段。
一、關公文化與和諧社會的共性
(一)關公文化中的忠、節(jié)與和諧社會的正義法制特征:關羽以忠于漢室、節(jié)操高尚著稱,因此忠與節(jié)一直是關公文化中的主要文化精神,這種精神正符合和諧社會中的正義精神與法制特征。在現(xiàn)代社會中,忠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于統(tǒng)治者,而是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社會,因此忠是和諧社會與法制立國的思想基礎之一;而高尚的節(jié)操則是現(xiàn)代社會貫徹正義精神的思想保障,如果一個人沒有節(jié)操,正義精神的基礎都將不復存在,和諧社會的正義特征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二)關公文化中的仁、義與和諧社會的團結友愛特征:在關羽的形象傳承中,對他人的仁和對兄弟的義都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這兩種精神在和諧社會中會以團結友愛的特征體現(xiàn)出來?,F(xiàn)代社會的高速化和信息化令人與人的關系有向冷漠化發(fā)展的趨勢,這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和諧社會在本質上需要強調不同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關系。關公文化中的仁是一種對全體社會大眾的仁愛精神,關公文化中的義是一種對自身所有關系者的友愛精神,這兩種精神構成了和諧社會中團結友愛的精神核心。
(三)關公文化中的信、禮與和諧社會的公平誠信特征:關羽的誠實守信與待人以禮在關公文化的傳承里一直是刻畫重點,而誠信守禮則是現(xiàn)代經濟社會長期呼吁的社會文化潮流,這種特征的重疊構成了一種文化的融合。事實上,關公因自身的誠信特征在關公文化中被奉為財神,這種精神文化本身在現(xiàn)代這個物質社會中具有極高的價值。社會對關公文化中誠信精神的推崇體現(xiàn)出了和諧社會的誠信需求,而社會對守禮的推崇則是現(xiàn)代人追求素質、修養(yǎng)的最佳體現(xiàn),社會需求與文化精神的一致性令關公文化中的信與禮展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價值。
(四)關公文化中的智、勇與和諧社會的活力進步特征:關羽水淹七軍、運籌帷幄是為智;對陣兩軍、陷陣殺敵是為勇,關公文化中的這兩種精神在現(xiàn)代和諧社會中看似無用,實則不然。雖然和諧社會的建設中不需要領軍殺敵,但智與勇是在應用領域上極為廣泛的兩種精神,智能令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更具高效性和靈活性,勇則能讓人們保持和諧社會建設的活力,不至于害怕困難和艱險。因此智與勇的精神是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所不可或缺的,或者說智與勇正與和諧社會的進步和探索精神相一致。
二、關公文化對和諧社會的積極影響
(一)關公文化能有效促進和諧社會的法制化:和諧社會的法制化大體來說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法律的制訂,另一方面是法律的遵守和落實,關公文化能對后一方面的工作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通過普及和弘揚關公文化中的忠、節(jié),融合當今的社會形勢和社會特點,重新詮釋忠和節(jié)的精神,能對人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讓人們在心理上養(yǎng)成遵守法律、保持節(jié)操的意識。這種以關公文化為媒介進行的思想普及和精神培養(yǎng)比單純的法制教育更有效,能將法制本身打造成一種社會文化,加快和諧社會的建設速度。
(二)關公文化能有效增強和諧社會的凝聚力:和諧社會的建設是一項規(guī)模龐大的工作,并非一兩個人的努力就能達成的,需要社會民眾全體同心同力才行,這就需要保證足夠的凝聚力。關公文化在凝聚力的增強上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是前文所述的仁與義的精神,這種精神能大幅消除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的冷漠,令人們放下不信任,培養(yǎng)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第二方面是關公文化的歷史特征,作為傳承已久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關公文化能喚起人們的民族意識與歸屬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三)關公文化能有效提升和諧社會的誠信度:和諧社會的理想形態(tài)是一個互利互惠的誠信社會,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社會上有許多人忽視了這點,這種情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和諧社會的發(fā)展。關公文化對誠信、守禮的重視能極大地沖擊不良社會風氣,數(shù)千年的傳承具有喚醒人們潛意識的認識形態(tài)和良知的效果,可以令人們將傳承的誠信精神和當下的誠信行為結合在一起,從根源上提升社會整體的誠信度。這種積極影響具有長期性,雖然在短時間內難以發(fā)揮效果,但長期持續(xù)的話,對和諧社會建設的正面作用是非常大的。
(四)關公文化能有效加強和諧社會的科學觀: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科學技術永遠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的發(fā)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其中必定有眾多難以攻克的困難和難題。這時就要充分發(fā)揮關公文化中的智和勇,不怕困難,勇于挑戰(zhàn),最大限度地活用智慧,靈活多變地解決問題,使和諧社會的建設工作能以最高的效率進行下去。可以說,關公文化能以一種文化的形式為人們傳達出和諧社會的科學發(fā)展理念和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以更易于理解的方式給予人們建設和諧社會的活力與積極性。
三、結語
關公文化在我國的傳承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其文化特征和文化內涵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特征會為關公文化染上自己的色彩,為其增添更鮮明的特征和更豐富的內涵。因此我們在推廣和普及關公文化時也應與當前的時代特征相結合,在利用關公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以和諧社會的思想豐富關公文化的內涵,增強其文化價值,令關公文化可以更廣泛、長久地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明]羅貫中.三國演義[M].長沙:岳麓書社,2005
[2]張斌.淺談關公文化的現(xiàn)代意義[J].劍南文學,2012(1)
[3]劉海燕.從民間到經典——關羽形象與關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M].上海:三聯(lián)書局,2004
[4]師振坤.論關公文化的倫理精神及其意義[D].山西大學,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