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的飛速發(fā)展,社會上對于公平、平等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平等自由。本文從分析李安導演的《斷背山》入手,淺談社會上存在的歧視、不公平現象。
關鍵詞:斷臂山;費城;歧視;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8-00-03
“I was bruised and battered, I could tell what I felt
I was unrecognizable to myself
Saw my reflection in a window and didn't know my own face
So, brother I'm gonna leave
Wasting away from the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I walked the avenue till my legs felt like stone
I heard voices of friends vanished and gone
At night I heard the blood in my veins just as black and whispery as the rain on the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Ain't no Angel gonna greet me. It's just you and my friend.
And my clothes don't fit me no more
I walked thousand of miles just to slip this skin
Night has fallen I'm lying awake.
I can feel myself fading away
So will you receive me, brother, with your faithless kiss
Or will we leave each other alone like this on the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凄涼哀怨又不乏內力的曲調,配上費城街景的蒙太奇,有著希臘悲劇大合唱的審美痛感.一遍遍聽著Nell Young 唱的<<費城故事>>片中曲,感受著片中的惆悵.手里端著雪碧,呆坐在明德樓里看《費城故事》,看一個被人不了解,被人排斥的無辜的人,在人群中竭力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即使在《費城》公映的十幾年后,當李安的《斷臂山》延綿全球的時候,我們仍感嘆不已,感嘆經典的震撼,感嘆演技的精湛.
故事以80年代的費城為背景。湯姆 .漢克斯在片中飾演一位因患艾滋病而不得不被迫離職的同性戀律師Andrew.為了替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申冤,憑著頑強的毅力,他再次研修法律,在生命的彌留之際與律師Joe一起控告韋維納事務所,再次走進法庭,并以自己豐富的法律知識和充分有力的證詞贏得了法官和所有人的尊敬,人們終于意識到了Andrew作為一個人的權利和尊嚴。片子內容并不復雜,但卻向世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于艾滋病人應該如何像對但其他病人一樣給與愛護和幫助?對于同性戀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tài)度?Andrew和他的“戀人”在家中并沒有受到不平等對待,但是社會的偏見仍然存在。故事非常簡單,但卻喚起了人們如何摘下歧視的有色眼鏡.
整部片子沉靜內斂,真實自然,沒有好萊塢以往的夸張 煽情,把問題提到社會法律的高度。片子嚴肅莊重 以理服人,冷靜理性又不乏真情。導演有明確的傾向性,但并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偏見和勇氣不體現在臉譜化的符號上,而都實實在在體現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
和李安前些年的《斷臂山》相比,《費城》更深刻 更尖銳?!稊啾凵健犯嗍窃诿鑼慗ack和Ennis的二人世界——兩個人的愛,兩個人的思念,兩的人的掙扎……對于世俗的偏見與歧視,李安沒有用太多的鏡頭。而《費城》的出發(fā)點就是對世俗、傳統(tǒng)的挑戰(zhàn)。除此之外《費城》更勝一籌的地方在于講述了這個蕩氣回腸的故事后,讓我們多了一層深深的對生命的思索。
生命即將消逝,生命的真實和寶貴不用言表。Andrew為什么還要百轉千回堅持起訴?他用歌劇告訴了Joe是因為“愛”,愛愛人,愛所有的同性戀者,愛法律……
《費城》是我非常喜歡的,也是湯姆 .漢克斯演得最好的一部影片。最難忘他病態(tài)的憔悴模樣和異常堅定的眼神,沒有理由不被他感染。所以,在看到Andrew消瘦的身體,迷離的眼神,脆弱的皮膚時,我也同樣忍不住自己的淚水。我流淚,為他的苦難,也為所有人的苦難與不公。當我看到Andrew找了九個律師幫他辯護都失敗后,當我看到Andrew同樣被 Joe拒絕走出辦公室仰望天空那絕望 令人心酸的眼神時,當我看到他被人冷漠,受人歧視時,我為人類無法理解而傷痛,因為很多刺痛的神經都裝載著曾經的傷痛。Andrew內心活動極其復雜,他不敢向同事透漏病情,他恐懼死亡的來臨.他敬業(yè),他熱愛家人和朋友,憧憬生命的奇跡……重重心態(tài),掩蓋在日益憔悴的面容下,流露在混雜著希望和眼神中。他的堅毅沒有戲劇人物的夸張,他的痛苦沒有瓊瑤式的感受,有的只是人性的尊嚴。
毫無疑問,《費城》是好萊塢影片中第一部正視艾滋病 同性戀問題的勇敢之作?!顿M城》掀起人們心中狂潮的另一個原因在于Andrew出位的形象。Andrew不是為世人所棄,委曲求全、背世而居的同志,他是一個真正的敢于挑戰(zhàn)世俗偏見的斗士。Andrew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有著執(zhí)著的信念與追求。Andrew自食其力,出人頭地,不奢求理解,但求尊重。在圖書館和管理員的據理力爭,陶醉于歌劇時的自言自囈,充分展示了他那種被人不容的不甘與掙扎。
記得片中Andrew的病越來越重,血管堵塞,液體已經輸不進去,他計劃著自己的葬禮。他邀請Joe參加同性戀的聚會,展示“另類”愛情和平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Andrew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聽歌劇的那場,著實是影片最感人的一幕。Joe在開庭前一天晚上與Andrew商談辯護的細節(jié)以做充分的準備時,Andrew在聽歌劇。他制止了Joe的討論,拖著輸液架,緩緩走進客廳,告訴了Joe他所聽的這個最愛的歌?。?/p>
\"It was during that sorrow that
love came to me!
A voice filled with harmony
That said...
Live still, I am Life!\"
\"I am the god that descends
From the heavens to the earth
To make of the earth
A heaven!\"
\"I am Oblivion!
I am Glory!
I am Love, Love, Love!\"
在瑪麗亞 卡拉絲“I am love”的詠嘆調中呼喊出了Andrew的心聲。他對生的渴望,他對愛的渴求,深深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這也許才是他要的——愛的權利。每到看到這段獨白,我總也忍不住地泗淚滂沱…….每個人都有追求愛的權利,無論這種愛是不是為世人所接受,哪怕愛的果實不是那么甜美,請不要歧視這種愛.
片中律師Joe先前的態(tài)度代表了主流社會大多數人的想法。他本能的討厭Andrew和他們的同志群體“Some of these people make me sick .But a law’s been broken here .You do remember the law, don’t you.”可是在接觸的過程中,他發(fā)現它們之間是如此接近,除了性取向.由為Andrew爭取法律的公正,到自己的職業(yè)操守,到接受到包容到理解,他做到了。他去參加他們的同性戀Party,不是他的性取向發(fā)生了改變,是他的愛更寬容了…….Joe在法庭上據理力爭,給人馬丁 路德金在世的錯覺。一次次的出庭無不告訴人們法律是為每一個有人權的人服務的。
《費城》之所以讓人感動,我想是因最后得到了期待的結果。不能忽略兩位影帝的精湛表演,不能忽略法庭博弈過程中表現出的對自由與權利追求的執(zhí)著。不能忽略那么多人在辯論中被深深打動.由于偏見,狹隘,Andrew喪失了固有的東西,他的人格尊嚴遭到貶損,他的憤懣壓抑在心底,他要索回屬于自己的東西,他要成為真正的人…….
影片中最感人的仍是親情,盡管命運對Andrew很不公,但他有一個溫暖寬容的家,愛他的父母 兄弟姐妹和情人。如Andrew的家人一般,每一個人的真誠和善良,流進我們脆弱的心里,滋潤成一片春暖花開的天地。在家中,Andrew和家人擁抱親吻的溫馨場面,總讓人禁不住捫心自問:Andrew究竟影響了誰?傷害了誰?這溫馨的一幕,總會讓人難以接受現實社會的狹隘和不寬容。當Andrew決定走上法庭將全部私生活和盤托出時,我想家人的支持給了他莫大的勇氣。Andrew的哥哥只對他說:“You are my kid brother. That’s all the matter.”當他打贏官司后,在病床上和家人告別時,媽媽最后對他說:“Goodbye ,my angle ,my sweet boy……”這深情的一幕無不在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的杰作,都是生命的華彩樂章。不管什么樣的人,每一個人都有作為人類一分子的尊嚴。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劇情:開庭審理時,眾多示威者聚集在法院門外,要求給同性戀者合法權益,不準歧視艾滋病人,但Wheeler卻堅持不承認是因為這些原因解雇Andrew. Andrew衰弱的身體已無法承受藥物靜脈注射,他預感到死亡的來臨,仍但然堅強挺過了激烈的法庭答辯…….陪審團終于宣判Andrew受到不公平解雇,被告韋維納律師事務所應負責賠償損失。Andrew終于獲勝了。Joe奔赴醫(yī)院將這一消息告訴Andrew和他的家人,但Andrew再也堅持不下去,他在慢慢死去。
片中法庭上的戲分很重,一個患艾滋病的女證人的證詞給人很深的印象:“I am not guilty, I am not innocent .I am just trying to survive.”活著,只想活著。寬容平等的善待艾滋病患者是社會應有的態(tài)度。很欣賞片中一句臺詞:“法律就是在法庭上維護正義?!薄氨?,我們都不是生活在法庭上?!彪m說制定了法律,但我們更多面對的是道德與人權之間的真空。
坦率地說,歧視的病毒已經深入到社會的肌膚。歧視 ,不平等,不公正,自私無處不在。即使在高喊自由的美國,即使在自稱是為正義而戰(zhàn)的律師面前,骯臟,丑陋的行徑交易也比比皆是。人們因貧困而遭唾棄,因傷殘而遭白眼,因膚色而遭到蔑視,因性取向而遭到
片中法庭上的細分很重,一個艾滋病的女證人的話給人很深的印象:“I am not
guilty,I am not innocent. I am just trying to survive”活著,只想活著。寬容 平等地善待艾滋病人是社會應有的態(tài)度。很欣賞偏重的這句臺詞:“法律就是在法庭上維護正義?!?“抱歉,我們都不是生活在法庭上……”雖說制定了法律,但我們更多面對的是道德與人權之間的真空.。
坦率地說,歧視的病毒已經深入到社會的肌膚。歧視、不平等、不公正、自私無處不在。即使在高呼自由的美國,即使在自稱為正義而戰(zhàn)的律師面前,骯臟、丑陋的行徑交易也比比皆是。人們因貧而遭唾棄,因傷殘而遭白眼,因膚色而遭到蔑視,因性取向而遭到非人待遇…….世上的歧視林林總總,這其中就包括了對同性戀、艾滋病的歧視.。工作不稱職被解雇本來無話可說,可Wheeler卻非要扣上“莫須有”的帽子找借口,Andrew就忍無可忍了。當Andrew被Wheeler以“莫須有”的罪名解雇時,觀眾被喚起的正義感超過了對艾滋病態(tài)度本身。尤其是這種事情發(fā)生在美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的誕生地。
細細品來,整個片子別具匠心。導演為什么要選擇在自由精神向征的費城講這個故事?1776年7月4日第二屆大陸會議上由托馬斯 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北美各殖民地為“自由和獨立的國家”,人生來自由平等是宣言的核心。1787年9月17日第一部美國憲法在費城簽訂,各洲代表在長達117天的會議后達成了一致,簽訂了《聯邦憲法》,自由精神被寫入美國憲法,統(tǒng)一的美國由此建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和平等的觀念逐步被法的杠桿啟動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說,《費城故事》訴說了Andrew在費城兌現一張“自由平等”支票的全部過程。影片以費城故事為名,用意不言自明。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在擬寫憲法和《獨立宣言》的輝煌篇章時,就簽署了一張每一個美國人都能認購能繼承的期票,就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了天賦人權說“我們堅信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是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边@張期票向所有的人承諾——不論病人、還是健康的人,不論同性戀者還是異性戀者都享有不可否認的生存、自由和最求幸福的權利。因為在美國精神的深處原本存在著平等、自由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因為基督教精神的深處蘊藏著生命創(chuàng)造意義上的平等?!懊總€人的生命都來自一個共同的造物主——上帝,每個人的身上都同樣體現著上帝創(chuàng)造的目的和上帝的神性。因而,每個人在生命價值和尊嚴上是絕對平等的.”
同性戀的艾滋病病人也是人。
試問就因為是同性戀就應受歧視嗎?就因為染上艾滋病就該被解雇嗎?歧視窮人,歧視丑人,歧視病人,歧視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命不息,偏見不止。同性戀艾滋病更像是人們歧視別人的一個借口。同性戀、艾滋病對我們究竟有意味著什么?人們不管這些,只是歧視。似乎只有歧視別人,才能顯示自己的卓越,只有貶低別人,才能顯示自己的高尚。艾滋病只是《費城》一個激烈的戲劇沖突,只是講故事的一種方法。茫茫人海,蕓蕓眾生Andrew可以使任何一個人……
對于同性戀、艾滋病的恐懼和憎惡正是造成社會對他們產生歧視的根本原因.其實當我們冷靜地來觀察世界時,會發(fā)現這個世界太多的不公平,太多的憎恨根本就是沒有道理的.人們因為無知所以害怕,害怕自己所不了解的一切.人們害怕同性戀,從而排斥、歧視.
同性戀由先天基因決定,與道德無關。同性戀和異性戀也就如同左撇子和右撇子,不是由個人的意志決定的。.而且根據生物學的數字統(tǒng)計,在哺乳動物中總有5%——8%的同性戀比例。.這個世界大部分人是右撇子,可也還有左撇子;這個世界大部分人是異性戀者,但也有不少同性戀者。而很多同性戀者,在沒有社會認同的情感世界中惶惶終日,就像長期得不到陽光撫慰的密林,雜草從生……由于傳統(tǒng)觀念,世俗影響,這些人自身的權利得不到社會應有的保障。
Wheeler用Andrew無法改變的先天的性取向來差別的對待他又有什么道理?Wheeler差別對待Andrew的“重大且急迫的公益所須”又在哪里?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是Andrew自己能控制的嗎?對于自身是同性戀的客觀事實,Andrew又該向誰討回公道?Andrew的業(yè)績和出色的表現都表明它并非不勝任這一工作。而且事實也證明Andrew在生命的彌留之際憑著自己的能力打贏了這場非常難打的官司。Wheeler歧視艾滋病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是恐懼艾滋病的傳播嗎?艾滋病只會通過血液及性關系傳播。韋維納律師事務所的人和Andrew既沒有輸血關系又沒有性接觸,又何談“傳播”呢?退一步說,即使必須隔離Andrew,難道非要采取給當事人帶來滅頂之災的方式來傷害他嗎?試問解雇了Andrew,韋維納事務所的業(yè)務便可蒸蒸日上?Wheeler歧視Andrew的必要性又在哪里?Andrew雖是患有艾滋病的同性戀者,但卻出類拔萃。在解雇Andrew的問題上,利弊得失,孰輕孰重,Wheeler等韋維納的決策者們又是如何理性地取舍?在目的與手段的恰當比例中,韋維納事務所又是如何來把握?對人的歧視似乎總有“正當”的理由,至于這種歧視如何沒有道理,終究會帶來怎樣的最優(yōu)利益,至于這種歧視對被歧視者如何不公,如何將他們逼到絕望的困境,歧視的人在所不問.
“歧視不同于理性、公正的批判和差別對待就在于這是一種非理性的批判和斷言,一種標簽化的簡單思維模式。他以不相信人的潛力、自由意志和可塑性為前提,刻意設定虛假的因果,限制被歧視者,讓他們認命,自生自滅?!?/p>
美國波普諾說:“歧視是指由于某些人和某一群體或類似之成員而對他們是以不公平或不平等地對待。歧視是一種行動或行為?!敝軙约t說告訴我們:“其實質的是針對特定群體及個體成員的不公平、否定性的行為?!蔽艺f歧視是言語的輕蔑,人格的污辱,不合理的排斥輕視,無理的負面塑型和區(qū)別對待。
社會存在歧視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歧視的人不以歧視為恥,為錯,反以歧視為榮,為傲慢的特權。歧視得理直氣壯……
《費城》的官司本身為同性戀贏得了尊嚴,捍衛(wèi)了美國標榜的“公正”——“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rew以自己的行為解釋了對法律的信仰,“…you get to be part of justice being done. ”Andrew也以弱孱的形象成為為同性戀 艾滋病吶喊的斗士. Andrew 以愛情的權利審判了這個案子,法庭以憲法要求的平等審判了這個案子??赐炅硪环N“斷臂山”情節(jié)的電影,無論是否理解與接受同性戀,我們都應該相信:人生而平等,在上帝面前我們是一樣的。
參考文獻:
[1]陳君.《斷背山》背后的道德困境[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李強.是寂寞致使還是真情流露?——評《斷背山》中的同性愛情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3]陳莉.有關生命的權利和尊嚴——從《費城故事》說起[D].電影評介.2002
[4]丁柏銓.社會公平正義與新聞傳媒的責任[J].新聞大學.2010
[5]董麗捧.和諧視域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研究[D].燕山大學.2013
[6]李寧娟.制度性歧視與抗爭政治[D].上海師范大學.2012
[7]劉霞;趙景欣;師保國.歧視知覺的影響效應及其機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