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新課改的要求。本文闡述了通過“課外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課堂上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再現(xiàn)課文生活,仔細品味”等方法,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02-02
中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陳鶴琴很早就提出了“活教育”的思想?!盎罱逃闭n程就是要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fā)點,讓學生直接在大自然、大社會中學習知識。也就是說,生活中隨時隨地存在教學,教學離不開生活。語文教學也是脫胎于生活、離不開生活的。然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只是一名教書匠,他們借助各種參考資料,向學生傳遞標準答案,教學與生活彼此分離。很多教師沒有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么,沒有教參就不知道怎么上課。但是,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源于生活。真正的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為起點,運用各種方式去還原、豐富生活本身,鼓勵學生體驗生活,運用他們各自獨特的生活經驗去解讀語文材料,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并真正受到啟迪?!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是為了加強語文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協(xié)調發(fā)展。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內化為學生愿意主動學習的內在需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這是教育工作者不斷追求的目標。
一 課外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
1.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學會收集資料
語文課本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年代久遠,學生缺乏直接的生活體驗,所以在認識上往往不全面,有時經常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因為不懂得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他們往往熟視無睹、知之甚少。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怎么去觀察事物,指導學生進行自主觀察去認識生活。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收集相關資料,為理解課文打好基礎。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相關知識的競賽。例如:在教學《長征》時,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書籍,這樣不僅使學生全面了解當時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深刻理解紅軍戰(zhàn)士的高尚品質,而且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僅學到了書上的內容,也能夠了解有關紅軍長征路上其他感人的事跡,給學生以啟發(fā)。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隨時動筆記錄的習慣也非常重要。學生在學習時,可以隨手記下自己的所見所想,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經常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并經常翻閱鞏固,就能牢固地掌握知識,并不易遺忘。
2.指導學生利用資料進行習作
學而不用,那么教學就是無用的。所以,在教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后,教師可讓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然后用語言文字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表達出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孩子的形象思維在小學階段還是處于主導地位的,只有讓他們親身經歷,才能寫出充滿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沒有生活經驗,就像做飯沒有米。所以,要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就必須讓學生融入生活,處處留心。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尋找生活中的錯別字”“尋找感動中國的杰出人物”等活動。同時,作文也要情境化。因為現(xiàn)在學生一天到晚都在學校,他們可能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趣、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為學生設計一些假設情境,以此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例如,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同學之間有了矛盾應該怎么處理等討論活動??傊Z文教學要將生活的情境融入課堂,不讓學生只沉浸在書本的既定情境中,讓學生養(yǎng)成愛動腦筋、愛思考的好習慣。
二 課堂上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理解課文
1.精心導入生活情境
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節(jié)。如教學《背影》時,教師可播放筷子兄弟的《父親》一歌,借助歌詞導入:“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讓同學們觸景生情,聽著樸實無華的歌,回顧父親為自己做的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當你想起父親的時候,是因為什么事情?”以此導入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這樣,學生通過感受自己父親對自己的愛,就能很自然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生活化的情境貼近學生經歷,這樣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所以,教師應善于將課文故事情節(jié)生活化,充分調動學生與課文內容相似的生活經歷,激發(fā)其閱讀興趣。這樣學生會更有感情、更用心地去讀。
2.將課文與生活相聯(lián)系
書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專家精心編輯的,記錄著每個時代的生活信息。靳忠良在《中國教師》雜志中提到:“我們對教育所能談起的就是,當我們忘記所學但仍在腦內留下印象的,才是教育?!蔽矣X得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語文教學的所有方式和內容都是一種載體,不是目的,而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所以,課文只是為了這個目的服務的。學習課文時,只有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有深刻的體驗,才能達到這個終極目的。在學生學習語文時,教師只有把語言文字還原成生活情境,學生才能獲得主觀感受和體驗。教學時,教師就應把課文置于生活場景中,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產生共鳴。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其高度注意和全心投入,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3.再現(xiàn)課文中的生活片段,仔細品味
任何事情,只有自己親身經歷才會有深刻的感受。同樣,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師應帶領學生朗讀、欣賞、感悟書本內容,激發(fā)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的興趣,引導學生體會人生,構建真善美的內心世界。
第一,再現(xiàn)生活,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有些課文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在學習這類課文時,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如教師可以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使其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既當導演又當演員,合作意識增強了,表達能力提高了,對所扮演角色的心理體驗更深刻了,從而對課文理解也更深入了。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教學時,教師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使其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第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生活化。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更是語文與其他學科、領域知識的綜合,強調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綜合”的內容豐富,范圍深廣,涉及學校、家庭、社會的各個領域,融合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等方面的知識。綜合性決定了語文需要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要推動學生走進社會,在社會的大課堂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閱歷、增長才干。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教師應當努力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接合點,讓現(xiàn)實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豐富教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靳忠良.給學生終身受用的東西[J].中國教師,2005(9)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