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翼
摘 ? ?要: 女性主義經(jīng)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努力與掙扎,已成為現(xiàn)代文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研究潮流。談到女性主義,不得不聯(lián)想到眾多相關(guān)文學作品,如《簡·愛》、《法國中尉的女人》、《傲慢與偏見》等,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就是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作者簡·奧斯汀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生動的女性形象,揭示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英國的社會現(xiàn)實,并通過她們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女性主義意識及美滿和諧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本文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傲慢與偏見》,首先對女性主義進行了理論界定,其次簡要介紹了簡·奧斯汀及她所生活的那個年代,再次著重分析了女性主義在小說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身上的體現(xiàn)。
關(guān)鍵詞: 簡·奧斯汀 ? ?《傲慢與偏見》 ? ?女性主義
1.簡·奧斯汀與女性主義
人們對女性主義的理解紛繁復雜,但歸根結(jié)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xiàn)男女平等。從古至今,無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lǐng)域,還是在家庭這樣的私人領(lǐng)域中,女性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一直處于與男性不平等的地位。正因為如此,女性主義才得以被創(chuàng)立和發(fā)起。女性主義者認為,男尊女卑的性別歧視觀念是可以被改變的,因為它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為建構(gòu)的。
簡·奧斯汀,被稱為當時女性意識覺醒的第一人,多次探索了青年女性從戀愛到結(jié)婚中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其女性意識在小說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作為英國文學史上最負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6部小說無一例外地選擇了以女性作為中心人物,意在揭示當時英國的社會現(xiàn)實及對現(xiàn)實的不滿,正如她借伊麗莎白之口所說的:“世事經(jīng)歷得越多,我就越發(fā)對這個世界不滿。世人都是反復無常的,那種表面的優(yōu)點或見識是很不可靠的。日復一日,我的這種信念更加堅定?!?/p>
2.創(chuàng)作背景
《傲慢與偏見》描寫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真實的英國社會,以英國的鄉(xiāng)村生活為切入點著重描寫了時代背景下人們男尊女卑的思想觀念。在小說開篇,奧斯汀寫道:“凡是有財產(chǎn)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就暗示了故事會圍繞男女婚姻而發(fā)展,這正是小說中擁有五個女兒的班納特太太一直擔憂的問題。當時的英國社會,人民的思想和生活還都處于十分保守和閉塞的狀態(tài),男性的隱形權(quán)威與女性的盲目服從不斷催生男尊女卑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甚至是家族財產(chǎn)都只能由家族男繼承人所得,所以對于女性來說,只能從屬于男人,結(jié)婚是她們唯一能選擇的最好出路。當然,處于這種社會背景之下,大多數(shù)女性自然而然地認為生活應當以丈夫和孩子為中心,完全順從丈夫的一切命令;必須限制自己所具有的任何能力,全身心投入到家庭生活;婦女的美德就是忍耐和恭順,必須承認男女之間無平等可言。盡管婦女的地位如此低下,但少數(shù)女性不甘于現(xiàn)狀,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世俗觀念的強烈不滿,就像奧斯汀筆下的伊麗莎白,也正如奧斯汀自己。
出自于奧斯汀之筆,最終小說女主人伊麗莎白與男主人公達西能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明顯帶有一種征服現(xiàn)實、超脫現(xiàn)實的偶然性。小說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情感,正是作者女性主義理想的體現(xiàn)。小說中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夏洛特是當時廣大女性的代表,她庸俗保守的女性形象與伊麗莎白形成鮮明對比更具有現(xiàn)實主義色彩,更能反映當時的英國社會。
3.伊麗莎白的女性魅力
小說中最光彩奪目的女性形象代表非伊麗莎白莫屬。雖然論長相性情,她不及大姐姐吉英,論才藝舉止,她比不上彬格萊小姐,但是她確是父親最引以為豪的女兒,也征服了傲慢的達西。她自信,自尊,聰明,活潑,不僅勇于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而且一直努力捍衛(wèi)自己的婚姻幸福;她擁有堅強的品質(zhì)克服一切阻撓前進的力量,是一個具有女性主義意識的理想與現(xiàn)實完美結(jié)合的新女性。通過伊麗莎白,小說的女性主義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3.1崇尚男女平等
在奧斯汀的筆下,伊麗莎白的長相雖然不是最出眾的,但她獨特的女性魅力贏得了廣大讀者們的喜愛。伊麗莎白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明白事理,聰慧機智,遠勝過小說中的其他未受過教育的暴發(fā)戶那樣言談粗俗,舉止失態(tài);她有想法,有主見,就連達西的姑媽,一位十分傲慢的貴婦人也深深驚嘆她小小的年紀卻有著如此見解;她有著充實的精神世界,追求精神上的獨立,即便是在那個男性統(tǒng)治幾乎所有社會領(lǐng)域的年代也從不附庸于男性。她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智慧與活力的人,一個與那些粗鄙的家伙有極大差別的人。
小說不僅生動刻畫了見識高明的伊麗莎白和達西,而且花了大量筆墨描寫了庸俗保守的夏洛特、見識低下的班納特太太、愚蠢拙笨的柯林斯牧師等人物。她對男性和女性的深入描寫巧妙地證明了機智聰敏并非男性所特有的,而笨拙愚蠢也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和女性各有優(yōu)缺點。
3.2獨立的反抗品質(zhì)
不同于眾多姐妹及其他女性,伊麗莎白對當時世俗的婚戀觀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是理智的、獨立的。在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眼中,好的婚姻是女性的唯一追求,而衡量婚姻的唯一標準就是丈夫的金錢與地位。但在伊麗莎白看來,這種有利可圖的婚姻就是女性的墳墓,認為只有彼此真正相愛才是最重要的。在與達西相處的過程中,她曾向達西明確地表示過自己對婚姻的見解,嘲笑那些把嫁人當做是生存保障而委曲求全的婚姻,也批判人們對婚姻的草率態(tài)度。她蔑視好友夏洛特的金錢至上的婚姻觀,并且當班納特家族財產(chǎn)的唯一繼承人柯林斯向她表示好感時,她敢于違背母親的命令斷然拒絕。
除此之外,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伊麗莎白對達西一直抱有強烈的偏見,無言地表示對達西傲慢態(tài)度的反抗。伊麗莎白向達西發(fā)起的挑戰(zhàn)也是當時婦女對陳腐的婚姻制度、門第觀念等一系列陋習的反抗,這體現(xiàn)了伊麗莎白要求人格獨立,爭取自由的呼聲。
3.3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
婚姻歷來就是人類關(guān)注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對于籠罩在父權(quán)制下依靠男性生活的女人們,婚姻是她們唯一體面的出路,它是“可靠的貯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餓受凍”。伊麗莎白的婚姻無疑是完美的、令人羨慕的,它既有了豐富的物質(zhì)基礎(chǔ),又滿足了豐富的精神生活,不過伊麗莎白婚姻的華彩樂章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得到的。
伊麗莎白自信而自尊,這就使她要求在婚姻上男女是平等的,在當時的社會中,伊麗莎白應該如其他女性般對達西俯首稱臣,竭盡阿諛奉承之能事才行,可是伊麗莎白卻不這樣想,她勇于追求生活中的平等,認為在對愛情與婚姻的追求中,男女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所以,當達西明確指責伊麗莎白的父母與姐妹們的行為有失水準時,伊麗莎白憤怒了,因為她認為這種無理的指責就是對她的侮辱,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平等的,當達西向她求婚時,她拒絕了。事實上,正是因為伊麗莎白特立獨行的個性才贏得了達西的心。英俊瀟灑、地位顯赫、年輕富有的達西先生幾乎是每位女性心目中愛慕的對象,而伊麗莎白卻因為他的傲慢與自己的偏見而拒絕了他的求婚,而后當她與達西之間的誤會漸漸消除,伊麗莎白又全然不顧凱瑟琳夫人的反對與達西結(jié)合。
3.4對世俗禮數(shù)的蔑視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無論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好壞,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伊麗莎白在別人眼里被視為一個沒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人。她我行我素,一言一行中都表現(xiàn)對世俗的蔑視,敢于挑戰(zhàn)世俗的禮教,比如因為探望生病的姐姐,伊麗莎白不顧女性體統(tǒng)冒雨穿越三英里的泥濘田野,衣冠不整地出現(xiàn)在“上流人士”的面前。又如在伊麗莎白應邀出席貴族凱瑟琳夫人的宴會時,當所有人都在花盡心思極力討好凱瑟琳夫人時,唯獨伊麗莎白一直保持平靜,她甚至不留情面地譴責凱瑟琳夫人“不近人情,無理取鬧”,她的眾多言行都是違背了當時的淑女品德,被人唾棄的。
在那個時代的英國,淑女們都應具備一些才藝,如繪畫,唱歌,彈奏樂器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男人的目光,有取悅男人的本領(lǐng)。伊麗莎白并不擅長這些,在她看來這些才藝只是人們閑暇時玩弄的庸俗游戲罷了,當她在眾人面前被高貴的凱瑟琳夫人要求展示才藝的時候,她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彈完一首曲子。這一切都足以表現(xiàn)她對當時世俗禮教的不屑一顧,也更加彰顯出她與眾不同的女性魅力。
4.結(jié)語
本文僅分析了女性主義在小說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身上的體現(xiàn),在簡要說明了女性主義后,分析了奧斯汀的女性主義意識及她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社會背景,從四個方面著重分析了小說中的主人公伊麗莎白,分別是伊麗莎白出眾的智慧、獨立的反抗精神、對美滿愛情的追求和對世俗禮數(shù)的蔑視,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了女性主義在當時的英國社會女性是沒有身份可言的。
整篇小說奧斯汀在伊麗莎白的描寫上所下的筆墨最多,把自己所有的理想與希望都寄托于此,認為只有像達西和伊麗莎白那種建立在真正愛情基礎(chǔ)上的婚姻才算得上是幸福美滿的。其次,奧斯汀大量描寫了達西對伊麗莎白從傲慢到愛慕的心理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男女雙方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相互交流的過程。作者以獨到的女性視角,通過《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尖銳地揭示了當時英國社會男尊女卑的現(xiàn)象,表達了對男性統(tǒng)治的強烈不滿,同時傳達了女性主義者們對男女平等的意志和愿望。
參考文獻:
[1]Han,L.The Consciousness Female Subject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J].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009:49-51.
[2]Liu,Q.Main Characters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M].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
[3]黃嶸.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傲慢與偏見》[J].武漢:高昌高專學報,2007(4).
[4]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
[5]曾夢俐.《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的人格魅力[J].考試周刊,2009(25).
[6]張曉晉.談《傲慢與偏見》的女性主題意識[J].電影文學,2008(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