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海洋鉆井公司現有三條坐底式鉆井平臺,投產以來,在渤海灣淺水區(qū)進行海洋石油的勘探開發(fā)施工,施工中累計已發(fā)生10余次淘空、滑移事故,導致了施工中斷、井口報廢、平臺結構破壞、艙室漏水等嚴重后果,不僅影響了生產時效和施工安全,而且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為避免或最大限度減少此類事故的發(fā)生,本文從平臺的結構性狀出發(fā),結合渤海灣海底地質特點,以及風、浪流特性,分析研究坐底式平臺淘空、滑移的成因,為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一、坐底式平臺防滑移設計概況
對于坐底式鉆井平臺在鉆井施工時,首先要考慮平臺就位以后的坐底穩(wěn)性,主要是抗滑移穩(wěn)性。所謂抗滑移穩(wěn)性,就是指當地基的剪切應力超過土壤的抗剪強度時,平臺可能沿地基土壤的某一個面發(fā)生滑移破壞。平臺抵抗這種滑移破壞的能力稱為抗滑移穩(wěn)性。目前通常按照美國石油協會(API)的規(guī)范和挪威船級社(DNV)的規(guī)范計算坐底式鉆井平臺的抗滑移穩(wěn)性。為滿足坐底式平臺施工安全的需要,平臺在建造設計和改造設計中,都要根據平臺使用海域氣候條件,海床特點,依據相關的規(guī)范,通過嚴格的設計計算,設計可靠的坐底式平臺抗滑移系統(tǒng),制定平臺在不同工況的環(huán)境載核約束條件,但在實際施工中,由于特殊氣象因素(風暴潮)的影響,平臺所承受的環(huán)境載荷往往超過設計鉆井工況的條件,如沒有強有力的應對和預防措施,就不可避免的發(fā)生坐底式平臺的淘空滑移事故,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二、坐底式平臺淘空、滑移案例
案例一:2002年10月18日當勝利3號平臺CB306井鉆進至3403.75m時,海上風力加強,由6級升至8級,陣風達10級以上,強風浪使平臺發(fā)生尾部下沉及整體向前滑移,封井器及套管頭整體從133/8″套管母箍處脫落入海,5″鉆桿落井,10月20日風力減弱,此次大風造成平臺滑移50m多米,井口破會、鉆具落井,直接經濟損失2600多萬元。
案例二:2003年9月17日勝利2號平臺施工樁海103井遇風暴潮襲擊,海上風力求9—11級,平臺正在進行鉆井作業(yè),起初平臺出現晃動現象,然后平臺出現下沉的現象,2003年9月19日風力減小到8級,平臺強行起出井內鉆具,此次大風造成平臺偏移1.5米、下沉2.6米,井口拆除。直接經濟損失500多萬元。
三、坐底式平臺淘空、滑移影響因素及機理分析
坐底式平臺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淘空、滑移的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海底地形、多變的海底基質礦物組分、季風氣象的影響、海浪的沖蝕、海流的運移、海底基質液化等都是影響平臺坐底狀態(tài)的重要原因,從成因機理分析,先造成平臺周圍海底基質的液化、分散,固體顆粒在水動力作用下運移,使平臺周圍海底基質逐步淘空,在風、浪、流等外載的作用下,平臺沉墊底部支撐基質液化,就會發(fā)生坐底式平臺淘空、滑移的事故。所以,坐底式平臺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淘空、滑移的現象,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1、復雜的海底地形。由于復雜的海洋環(huán)境和海洋流場,形成了復雜、多變的海底地形地貌,為此,在井位坐標確定后,要對井位周圍進行超聲波掃描,繪制海底地貌圖,同時要進行24h驗潮,繪制水深圖,從資料分析,有些井位周圍坡度大、局部海底不平、有海溝或局部凹凸,對平臺就位方案的選擇非常困難,平臺的就位后出現傾斜、局部懸空,很難達到理想狀態(tài),為后續(xù)施工留下安全隱患。
2、海底表層沉積物特性。渤海海底表層沉積物的特點是四周海灣顆粒較細,如渤海灣以粉砂淤泥為主,萊州灣則以粉砂質沉積物占優(yōu)勢,遼東灣、冀東海域分布著粉砂和砂,其中尤以廣布的細砂為特征。沒有膠結或膠結強度非常底,易水化、分散、運移,平臺坐底后,由于平臺阻擋,水動力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平臺周圍海底表層沉積物的水化、分散、運移速度快。實踐證明,以粉砂淤泥為主的海底表層最容易發(fā)生水化、分散、運移。所以,平臺的淘空滑移事故是與其海底沉積物特性密切相關的。
3、季風氣象。渤海灣主要的季風氣象的影響在2、3、4月份和平9、10、11月份,由于季節(jié)的變化,冷暖空氣的交匯,形成強對流天氣,風力達8級以上,持續(xù)時間長,一般持續(xù)2至3天,長的達到1周,由于坐底式平臺風阻面積大,在8級以上的大風作用,平臺的水平風阻增大,也就是平臺承受很大的環(huán)境載荷(水平風載),同時持續(xù)的大風,還會引起大浪。
4、海浪的沖蝕。鉆井平臺坐底后沉墊和立柱成為海底上一個擋浪的障礙物,破壞了原來穩(wěn)定的淺海流場和波浪場,波浪受阻反射。其影響區(qū)可能寬達四分之一波長(如波高3米,波長40米,其影響區(qū)可能寬達10米)。波浪在本平臺受阻產生水平方向的沖擊栽荷。同時,波浪沖擊,使海底沉積物松動、水化,由于重復不斷的波浪受阻形成紊流擾動,這種波浪的影響能激動砂粒,使砂粒懸浮起來。流速0.3m/s時0.08mm直徑的粉砂顆粒就可起動。
5、海流的運移。一般情況下的漲潮、落潮海流,對平臺的坐底穩(wěn)性比較小,在特殊海域,海流比較急,在經過坐底平臺時,由于平臺阻擋分流,流速突然向兩側加快,對平臺海底基質的沖刷比較明顯。當波浪的影響使砂粒激動懸浮起來,海流就會將其運移到更遠的地方,加劇了波浪對平臺的淘空影響。
6、井位海水深度及流速。坐底式平臺就位坐底以后,四周吃水部分被水包圍,海水在靜態(tài)時,平臺所受的靜水力是對稱的,當海水在流動時,由于平臺對海水流速的阻擋,流動的海水對平臺產生沖擊力,沖擊力的大小與流速成正比,與流速垂直方向的平臺水線下面積成正比,而水線下面積與吃水深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在海流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對同一平臺,吃水越大,受海流速度的影響越大,同時,在同一水深、同一平臺的情況下,流速越大,平臺所受的沖擊力越大,所以,在出現風暴潮時,平臺周圍水深增加,增加了水線下面積,海水由于波浪的影響,使其接觸平臺的流速更快,對平臺產生的沖擊力更大,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出現風暴潮期間更容易出現做底式平臺的淘空、滑移。
7、海底基質液化。坐底式平臺就位坐底,要經過預壓載和壓載程序,平臺完全坐底后,在壓載水和工作載荷的作用下,平臺沉淀完全與海底接觸,沉墊下海底基質被壓實,與海水體系隔離。但是由于浪和流的淘空作用,再加上浪的沖擊載荷作用,平臺出現震動或晃動,使沉墊下海底基質與海水接觸的外圍部分疏松、水化,并由外向內擴展,直到沉墊下海底基質完全液化,平臺處于半漂浮狀態(tài),甚至出現平臺快速沉降,如果平臺載荷分布不均,會出現非均勻沉降,使平臺出現傾斜滑移。在風、浪、流的橫向載荷作用下平臺發(fā)生滑移的可能性更大。
四、結論
從以上坐底式平臺淘空、滑移影響因素及機理分析可以得出,是風引起了浪,是浪和流對平臺周圍海底形成沖刷和淘空,是風、浪和流的綜合水平外載促使批平臺淘空晃動,然后造成平臺沉墊下海底基質完全液化,加速批平臺的下沉和滑移。所以大風是導致平臺淘空、滑移的主要因素,浪和流是導致坐底式平臺滑移的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