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環(huán)境窘迫:我們學校雖然位居市中心,但是因所處樓區(qū)老化,居民大多外遷新區(qū),來我校入學的孩子大多來自外來務工家庭,很多家庭沒有閱讀的條件。
2.閱讀意識缺失:學生幾乎沒有課外閱讀習慣,在家長和孩子眼里,沒有課外閱讀的概念,認為學習就是課堂上“念書”。
3閱讀時間稀缺:很多家長因為受現(xiàn)行“成才”觀念的誤導,認為課外閱讀是看閑書;學校因為急功近利追求考分,在資金投入以及課程設置上忽略語文學科課外閱讀;學科學習中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擠占了孩子課外閱讀的時間;網絡游戲的盛行與魔力,劫掠著孩子們的心思與注意力。
【需要閱讀】
1.語文教學需要閱讀
下面的表格是三個版本教材閱讀課的統(tǒng)計。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教材真的僅僅是“例子”,初中三個學年的學習時間,如果僅僅圍著有限的100多個課文轉,那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與內容”中對七到九年級的閱讀教學有這樣的要求:“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痹凇敖虒W建議”中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學會相應的文體知識,形成相應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與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同樣是語文教學的任務。
【閱讀活動】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閱讀現(xiàn)狀,為滿足學生成長和語文教學的需要, 2010年3月份開始實施以“紋玉書香”為名稱的學生課外閱讀活動。
1.書籍來源:家長會上征求家長意見后,以自愿為前提,每學期每名學生出20元錢,教師出200元,在網上統(tǒng)一購買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這是書籍來源的主渠道,還有少部分來自教師和學生捐贈,也有以前我教過的學生聽說我要為學生創(chuàng)辦閱讀書櫥送來了他們讀過的書。
2.名稱詮釋:名為“紋玉書香”,其中“紋玉”是我多年來寫教育敘事用的網名,有時也以此名發(fā)表文章,此其一。10年前,一位做教育雜志編輯工作的朋友,讀過我的教育敘事后,寫過一篇《印象紋玉》的小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紋玉”這個名字神奇的表明她的身份與從事工作的崇高職業(yè)?!对娊洝分姓f“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是說別的,說的是將象牙做成各種形狀,將玉石琢成各種模樣。紋玉老師是謙虛的,是含蓄的,也許她不想在學生這些玉中大開大闔的斧鑿,只是“紋”而已。這個“紋”,我覺得用得精妙、貼切,按著學生的本來道路“紋”,按著學生將來的道路“紋”,按著他們的品性“紋”。這樣要比“琢”玉要強吧?
我很看重這篇小文的“紋玉”新解,從那時以后,我就把“紋而不舍,玉潤生輝”作為我教師職業(yè)的一個目標。以“紋玉”為閱讀活動的名稱,也蘊藏了我的愿望。
“書香”指讀書風氣、讀書的習慣等。
為了方便書籍的管理和表現(xiàn)閱讀的正式與鄭重,我還刻了一枚“紋玉書香”的印章,每本書上都有紅艷艷的“紋玉書香”。
3.書籍類別:《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要求的名家作品、科普作品、科學家小傳與故事、勵志文集、邏輯思維訓練等,還有訂閱自然科學、人物等方面的雜志。
4.管理與借閱:書籍由師生共同管理,設有“圖書借閱登記表”,填好借閱和歸還的時間即可。讀過的書由老師統(tǒng)一收藏,學生畢業(yè)后贈與老師,傳給下一屆學生使用,延續(xù)“書香”,溫暖后人。
【過程與感悟】
百十本書擺在小書櫥里,借閱登記簿放在一邊,有借有還,學生借書還書的表現(xiàn)出人預料的自覺有序。兩周過后,翻看登記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一個新問題,那就是跟成年人的世界一樣,并不是每個人見到書籍都如饑餓的人見到面包一樣,所以,如何激發(fā)出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知道“書籍是面包的一種,并且是高營養(yǎng)的”,應該是擁有圖書后該做的首要大事。
借閱登記簿上沒有小闖同學的名字,我找小闖聊天了解情況。這是一個純樸的孩子,在老師面前總顯拘謹,在書櫥面前,我說:“小闖,選本書看看吧!”
“老師,我不看書。”小闖簡單利落地回答我。
“看一本吧,里面一定有你喜歡的……”
“老師,我真不看,我從來都不看書!”這次小闖的回答很堅定。
“你試試,何老師讓你看的,就算是任務了,看了以后說不定會喜歡看了呢?!蔽彝扑]了他一本科學家小故事方面的書,這個“從不看書”的孩子在猶疑中接過小書出去了。
就這樣,還書的時候表揚,再推薦,幾次下來,“小闖們”也都逐漸加入到閱讀的群體中了。讓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走進閱讀,這是閱讀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引導走進閱讀的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快樂,主要是體驗由閱讀活動衍生出來的參與學習之樂,展示自我的尊嚴之樂,認識自我的成就之樂。
用課本劇吸引學生進入閱讀角色。初一學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閱讀,他們喜歡故事性強的文本,甚至更鐘情帶有一些插圖的作品。根據(jù)這一特點,把課本劇引入閱讀,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更主要的是通過表演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人物個性化的再創(chuàng)造,加深閱讀體驗。
如在初一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時候,布置以小組為單位的演出,要求很簡單:在小說中任選大家喜歡的適合表演的情節(jié);小組全員參加演出;每個人不僅要爭當優(yōu)秀演員,還要爭做優(yōu)秀觀眾和優(yōu)秀評論家。 這樣,學生在選擇表演的內容過程就是精讀的選擇,確定角色的過程就是品評的體驗,表演過程就是走進文本融入人物的過程。
演出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優(yōu)秀的演員并不一定是考試分數(shù)最高的學生。學期末,我給學習不夠努力的小婧同學寫下這樣的評語:
漂亮從來都不是過錯,老師很喜歡漂亮的你。老師經常想,要是漂亮加上勤奮,加上進取,加上智慧,那該是多么完美??!你想想,你現(xiàn)在的成績,不是因為你不聰明,你不是也有過課文背誦很流暢,為小組爭光為自己添彩的時候嗎?你不是也有過作業(yè)及時上交并且字體工整美觀的時候嗎?記得那次演《湯姆索亞歷險記》選段的時候,對待你飾演的角色,你是那么認真,那么專注,不也贏得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嗎?遺憾的是,因為缺少了堅持與耐力,你的聰明被懶散與懈怠遮掩了,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了自己,這是多么不幸的事情??!
老師期待,新學期里,多一點堅持,少一點懶惰;多一點激情,少一點消極,用知識為自己化妝,用勤奮為自己裝點,用行動讓自己走向完美!相信你!
學生升入初二年級后抽象思維開始進入并參與到感性思維活動中,這是人生成長中的一個“糾結”的階段,理想與現(xiàn)實、個體與集體、個性與主流、壓力與動力、沖動與壓抑、表現(xiàn)欲與羞怯感等諸多對立的因素集于一身,此時,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情趣與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跳出紛繁錯綜的心理糾結,走上輕裝的學習之路。
此時,我為學生選擇了科學家故事、科普知識、名人傳記簡本、學習方法、校園小說等書籍,在閱讀中找到自己,找到樂趣,找到方向。比如,在閱讀劉濯源的《贏在學習力》一書的時候,開展“講書”活動,即按章節(jié)分解書中內容,以小組為單位分配任務,每周抽出一節(jié)語文課,每次又三個小組的不同學生代表小組給全班同學講解書中內容,要求結合思維導圖進行脫稿講解?!罢f話”與“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