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在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中國古典文學、歷史作品時,教師如何帶領學生體會其中文字的精妙、人物的個性、思想的深邃、布局的嚴謹?shù)取?/p>
【討論篇】
◇《先秦諸子選讀》的課程價值和教學策略
一、課程的特點和價值
《先秦諸子選讀》(以下簡稱《先秦諸子》)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一門重要的選修課,但開這門課后,總有學生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要學習這門課?事實上,《先秦諸子》這門課非常有學習價值。首先,先秦諸子的思想深刻影響了以后兩三千年的中國歷史,奠定了炎黃子孫基本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其次,先秦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學者,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追求,以道德為立身行事自處處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養(yǎng)方面的大師。所以,這門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實踐中,為考試而學習的高中學生卻總覺得所講的東西很玄虛,離自己的考試很遠。這種理解上的誤區(qū)必須在開課之初分析清楚,“先秦諸子”也是和高考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社科類文本閱讀、詩歌鑒賞、寫作這些題型都可能涉及先秦諸子思想,尤其是作文的論據(jù)積累。近年來,高考的作文重點考查人性的真、善、美,先秦諸子的很多語言正是對美好人格的剖析,他們或者教人以種種智慧的、積極的方式回應社會人生問題,或者啟發(fā)人們對種種社會人生問題進行反思。這些睿智的思考現(xiàn)在看來仍然富有引導和啟示意義。所以,如果學生能對“先秦諸子”中的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非常熟悉,作文就會立意高遠,思想深厚。
二、教學策略
(一)緊扣文本,不旁逸斜出
先秦諸子的文章流派風格之多、哲思之深、影響之遠,是空前絕后的,因此教師在講授這門課時,不要脫離文本這個基礎,不要過多地探究它的根源和后世影響。應緊扣文本內(nèi)容,如《〈論語〉選讀》主要圍繞儒家的勇于擔當?shù)木?、作為教育家的孔子、作為思想家的孔子這些方面。通過分析文本,讓學生體會諸子言論及文章的妙處,來感受他們的深刻思想和智慧,來品味他們多彩的性情和個性。
(二)側(cè)重思想,不說文解字
很多老師在講解《先秦諸子》時,第一課時疏通文字,第二課時才開始分析思想,這種做法實際是費時費力的,而且沒有效果。因為,作為文言文,先秦諸子的散文語法、句法在古文中并不是最典型的,有些字義也不是常見義項,所以在翻譯上沒有必要下大工夫??梢灾苯釉谡n前將翻譯發(f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借助翻譯疏通文字,為老師的分析思想作鋪墊。
(三)鼓勵討論,不機械灌輸
先秦諸子的思想離學生很遠,學生對這些思想的理解有困難,這是客觀事實,但必須在文本思想理解的基礎上給學生一定的任務,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如教學《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一課時,安排如下學習任務:
1.小組集體疏通各則語段,在字里行間作一些批注。
2.畫出在字、詞方面不懂的語句后用10分鐘時間師生解決。
3.疏通語段后,學生針對語言意思(內(nèi)涵)不明白之處提一個問題(2~5則,一則一個),先組內(nèi)討論解決,把無法解決的問題集中寫在一張紙上,下課交上來。
4.完成課后第三題。
5.思考課后第二題。
學生可能會存在如下困惑:
1. 孔子為什么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2. 長沮、桀溺在知道孔子的弟子來問路時為何“答非所問”?長沮的回答有什么言外之意?桀溺為何說孔子是“辟人之士”?他們對孔子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態(tài)度?
3. “何德之衰”是什么意思?
4.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是什么意思?
5. 楚狂接輿對孔子的人生選擇持什么態(tài)度?
6.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說的是誰?
7. “道之不行,可知之矣!”子路知道了什么?
8. 荷蓧丈人對孔子的人生選擇持什么態(tài)度?
師生針對這些問題,共同探究,逐一突破,就能從孔子同一時代的士人對孔子人生道路選擇的態(tài)度這一角度,深刻理解從而感受儒家學派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四)集中問題,不面面俱到
《先秦諸子》的每一章節(jié)都有一個特定的話題,抓好每個章節(jié)的主問題,就能抓住這個章節(jié)的精神實質(zhì),在設計教學時就可以圍繞這個主問題展開。如《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的主問題是:敢于擔當?shù)娜寮揖?。在講授時,思考教材選取什么角度讓學生感受,教師會發(fā)現(xiàn)文本通過側(cè)面烘托的手法,寫出了孔子與當時士人的不同的人生道路選擇。品析與孔子同一時代的士人對孔子人生道路選擇的態(tài)度,從而感受儒家學派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這是解讀這個篇目的最佳途徑。各個士人是怎么看待孔子的?孔子是怎么應對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就可以將這一章節(jié)的思想解讀透徹。不必對每章節(jié)的內(nèi)容做巨細無遺地解讀,如有的老師逐章解讀,第一章節(jié)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怎么體現(xiàn)的;第二章節(jié)體現(xiàn)了什么思想,怎么體現(xiàn)的。這種串講是沒有必要的,面面俱到的講解反而忽略了各個章節(jié)的精神主線。
(六)寫出心得,不囫圇吞棗
先秦諸子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有原創(chuàng)性、最深邃、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分,對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對個人的立身處世有很強的引導意義,對社會人生中的很多重要問題有非凡的洞見,具有不可磨滅的現(xiàn)代價值。學習經(jīng)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理解經(jīng)典的魅力,陶醉于思想的深邃,更重要的指導學習實踐和人生道路。在教學中,有意識給學生寫出心得的任務,加快學生對知識的內(nèi)化,如在講完《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后,可以給學生留個隨筆訓練,以“仁愛思想綿延不絕”為題談談孔子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有的隨筆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對先秦諸子的學習,跟面臨或關(guān)注的社會問題結(jié)合起來。比如,學習孔子的義利觀,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社會上時有出現(xiàn)的以黑心棉被、假藥假酒、劣質(zhì)奶粉等牟利的不良現(xiàn)象,反思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價值;學習《老子》“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一章,可以引導學生尋找那些做事情即將成功,卻由于不能“慎終如始”而終歸失敗的例子,來加以思考。這種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正確、深入看待種種社會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先秦諸子的現(xiàn)代價值。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 單繼偉)
◇有意識地指導與自如地運用古典文學作品
一、指導學生有意識地閱讀古典文學作品要得法
文言文教學開發(fā)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僅停留在表面的熱熱鬧鬧,還應該讓學生沉下心來讀一讀。我們就以教材為藍本,打開學生閱讀古典文學的大門。
《夸父逐日》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以及為此做出犧牲。選文用極簡潔的語言勾勒出夸父身軀高大、善于奔跑、勇敢追求的形象,但在《山海經(jīng)》中對夸父的描寫不止這一處。在教學時,我們讓學生通過閱讀《山海經(jīng)》或上網(wǎng)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也寫到夸父這一人物。在課堂上學生進行展示交流時,學生找出了《山海經(jīng)》中關(guān)于夸父的很多描述。
1.《北次二經(jīng)》中:“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梢灾雇础!痹谶@里,夸父是一只有著四個翅膀,一只眼睛的奇怪的鳥。
2.《西次三經(jīng)》中:“西次三山之首,曰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保ü弊⒃疲骸芭e父或作夸父”。)此處記載的夸父是一種形似猴子的動物。
3.有位學生在《大荒北經(jīng)》中找到了另一則《夸父追日》:“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涓覆涣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通過這樣的拓展,夸父的形象豐滿了,同時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山海經(jīng)》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必須通過教材這個例子舉一反三,進而能融會貫通。
又如在教學《狼》這篇課文時,我們讓學生把蒲松齡的另兩則《狼》也找來作比較閱讀。三則故事都寫了狼,這三則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點呢?不同之處又是什么?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三則故事中的狼都有貪婪的本性,都是因貪婪導致死亡。不同點,課文中的狼比較狡黠,這樣的狼更難對付。進而引導學生深一層思考:對待社會中的惡人,以暴制暴是不夠的,更須要運用智慧戰(zhàn)勝他們,看看蒲松齡對社會、對人的認識是多么深刻啊。由此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聊齋志異》的興趣。
采用同樣的辦法,教學《隆中對》和《出師表》前,請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zhàn)長江孫氏報仇”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第一百零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當學生再學習《隆中對》和《出師表》時,因?qū)χT葛亮生平的重要細節(jié)都有所了解,基本不存在理解上的難點。通過這樣的指導閱讀,到高年級時喜愛古典文學作品的學生人數(shù)大增。
通過教材中的文言文指導閱讀,基本上可以讓學生跳出教材,對文言文古典文學作品不陌生,敢去讀,為學生打開了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的一道門縫。
二、畫龍點睛,鼓勵學生作文中運用古典名句,提高文言文閱讀的實用性。
“十一五”期間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大面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研究實驗”的課題,我校語文教研組承擔“青少年國文經(jīng)典詩文與其作文素養(yǎng)形成的實踐研究”子課題任務。課題研究進程中,我們把作文訓練與國文經(jīng)典閱讀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采用以下幾種策略提高學生作文素養(yǎng)。
1.名句生輝策略。即直接用課文中的名言名句等引入作文,讓文章熠熠生輝。文言文中的詩詞名句,具有含義深刻、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點。在作文中恰當引用,既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又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說理的感染力,這是運用課文材料營造文學底蘊亮人眼眸的魅力。經(jīng)典詩文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fā)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作文出彩、創(chuàng)新的一條有效途徑。
2. 經(jīng)典組合策略。即用課文中的經(jīng)典例子化入作文,讓文章意蘊深刻。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的章節(jié)內(nèi)容、相關(guān)故事、典故和涉及的文史知識,都是經(jīng)典,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組合課文內(nèi)容轉(zhuǎn)借用到作文里,讓作文展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多u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等經(jīng)典文章,只要學生學好課文并能激活這些經(jīng)典例子,都可以在作文立意方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移花接木策略。即借用課文中的著名故事進行創(chuàng)造遷移,巧妙表達某種新的思想,讓文章出奇制勝。古文經(jīng)典中有許多著名人物的故事,巧妙地移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就能出奇制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語文課文本身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庫,許多學生在作文構(gòu)思中嘗到了取材于課文的甜頭。
在課題實踐研究中,我們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編輯成學校的校刊《金色記憶》,作為學校的校本教材,為作文教學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基本理念。
以上就是我們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及不同年級的學習狀況,有意識、有方向地引導學生進行古典文學閱讀的一些嘗試,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古典文學的興趣,更重要地是把古典文學內(nèi)化成學生的素養(yǎng)。
(省農(nóng)墾總局紅興隆管理局局直中學潘瑞琴 王輝宇)
【案例篇】
閱讀實踐一:《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
怎樣讓學生耐心有效有味地喜歡上中國的古典名著呢?我想集合《西游記》這部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喜歡的名著,試圖通過精讀孫悟空或豬八戒等人物的相關(guān)片段,引導他們走進名著,激發(fā)他們自覺閱讀名著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地方,對課外閱讀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nèi)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關(guān)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
3.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yōu)秀詩文240篇(段)。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于是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 品讀作品語言,分析人物形象;2. 激發(fā)閱讀興趣,引領走向深入。
教學片段:
師:(播放周星馳《大話西游》片段。教室里不時爆發(fā)出歡笑聲)同學們,這段視頻好看嗎?
生:好看。
師:為什么?
生:……
(當問到這個問題時,不少孩子說不出來。緊接著教師再播放一段1985年版《西游記》視頻之“三打白骨精”。這一次,教室里就沒剛才那么熱鬧了。)
師:同學們,大家再說說看,這段視頻好看嗎?
生:好看。
師:為什么好看?
(問題這么一問,教室里立刻沸騰了。)
生:我覺得這段視頻重點刻畫了孫悟空這個人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愛憎分明。
師:從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來的?
生:這個嘛?老師,實在對不起,看來我還沒有思考成熟,讓我再想想……
(學生見我這么一問,一下子靜了許多,眼明手快的學生早就把書打開了,試圖從書本上找到答案。我就趁機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從名著文本中找答案,從而起到了引領學生閱讀名著的目的和效果。)
生:我認為課本第8小節(jié)重點刻畫了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精彩場面,通過這樣的場面,把一個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了斗爭精神的形象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如果僅僅憑看電視,我想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即便電視畫面再精彩,再生動,也很難把原著中孫悟空那種在大難面前所表現(xiàn)的心理活動刻畫出來。
師:大家說說看,這位同學說得有沒有道理?
生:有。
師:大家再想想看,我們看到的孫悟空僅僅就這些嗎?
生:我認為作者吳承恩當時寫這部小說時,在刻畫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時,應該有一個提升的過程。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我認為,吳承恩之所以用大量的筆墨塑造孫悟空這個形象,恰恰就是這部巨著最大的成功,從最初的“ 美猴王 ”再到“ 齊天大圣 ”最后到“ 斗戰(zhàn)勝佛 ”,孫悟空一生走過了一個不平凡的戰(zhàn)斗歷程。生命從“自發(fā)”到“自覺”再到“自為”,我們看到了一代英雄人物的成長過程。
師:大家認為他答得怎么樣?
生:高,實在是高。
…………
(我們的討論還在繼續(xù),就是在這樣的討論中,學生明白了掌握名著的精髓,不在于字面,而應該深入到名著里面,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揣摩和咀嚼。)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走進西游的課堂學習,一個“樂觀、勇敢、聰明、頑皮、靈活”的孫悟空已深深地烙在我們的腦海里。
其實,名著《西游記》中像孫悟空一樣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還有很多,如好吃貪睡的豬八戒、善于勸說和解的沙和尚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品味《西游記》,相信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從你內(nèi)心真正走出來的人物。
(江蘇省海安縣紫石中學 崔益林)
閱讀實踐二:《水滸傳》之“智取生辰綱”
一、確定閱讀目標
通過文本《智取生辰綱》拓展學生對名著《水滸傳》知識的了解,增進學生對教材所選文章中名著人物形象的認識、理解,在品味作品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和修辭技巧中,豐富學生的材料積累,把握與借鑒寫作技巧。
二、根據(jù)情況,制定措施
1.確定好文本立足的人物基點。2.梳理好人物拓展的扇面內(nèi)容。3.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并學會有選擇地讀書。
三、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一)實施內(nèi)容
1.借助文本《智取生辰綱》
2.拓展書目《水滸傳》
(二)實施思路
立足人物:吳用
扇面拓展:以吳用這個人物在智取生辰綱中的作用介紹為基點,通過對其相關(guān)的其他故事情節(jié)的拓展,展示相關(guān)的人物和情節(jié),以此達到對吳用性格品質(zhì)完整綜合的認識的目的。
(三)實施方法
1.吳用個人簡介: 梁山排名第三。山東濟州鄆城縣東溪村人。滿腹經(jīng)綸、通曉六韜三略、沉著、冷靜、足智多謀,常以諸葛亮自比,江湖人稱“智多星”。.
2.閱讀《水滸傳》中與吳用相關(guān)的情節(jié)。
第一課時:智取生辰綱:午時,在楊志押送寶物到達黃泥崗前,晁蓋等七人扮作賣棗人,白勝扮作賣酒人預先等候→白勝挑兩桶無藥酒叫賣出現(xiàn)→賣棗人一起吃完一桶(初步打消楊志等疑慮)→一人(吳用)掀桶用瓢盛酒又喝→轉(zhuǎn)身跑(下藥)→白勝追奪回加了藥的一瓢酒倒進酒桶并丟瓢→楊志的眾軍漢搶來買吃→楊志一行全吃酒→迷倒→奪寶。
附讀人物:青面獸楊志 、晁蓋、立地太歲阮小二 、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公孫勝、劉唐、白勝等。
附讀楊志的相關(guān)故事情節(jié):楊志痛失花石綱、楊志賣刀殺牛二 、楊志與林沖取“投名狀”大戰(zhàn)、楊志和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楊志歸順梁山泊、征方臘楊志途中病故。
第二課時:吳用智賺盧俊義:吳用和李逵同往北京游說盧俊義上山。吳用給盧俊義算卦,百日之內(nèi),尸首異處。說去東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難,并留四句歌給盧俊義。 盧俊義家留燕青,身帶李固要去山東太安州避難燒香觀景,中途經(jīng)過梁山泊,被眾好漢輪番相斗,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張順等翻船落水。
附讀人物:宋江、時遷、盧俊義、燕青、張順、李俊、石秀等。
附讀盧俊義相關(guān)故事情節(jié):活捉史文恭、大戰(zhàn)玉田縣、兵陷青石峪、分兵宣州道、分兵歙州道、大戰(zhàn)昱嶺關(guān)。
第三課時:吳用計鴆鄔梨 :瓊英本非鄔梨女,其母因不愿給田虎作壓寨夫人而跳下高岡撞死。瓊英早欲為母報仇。鄔梨被孫安手中軍士冷箭身中脖項。這一陣丟失魯智深。葉清以求醫(yī)為名,來宋江寨中說明瓊英身世,吳用將計就計,派張清、安道全、葉清同往北軍,給鄔梨看病,取得信任,以做內(nèi)應。張清假名全羽,與瓊英結(jié)婚,鴆死鄔梨。
附讀人物:張清、安道全。
附讀張清相關(guān)故事情節(jié):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張清緣配瓊英、張清瓊英雙建功、舉薦紫髯伯皇甫端。
第四課時:巧用雙掌連環(huán)計:吳用巧妙安排新投梁山的孫立一伙作為內(nèi)應打入祝家莊內(nèi)部,孫立是祝家莊教師欒廷玉的師弟。孫立和梁山大軍里應外合打破祝家莊。是為“三打祝家莊”的最后一戰(zhàn)。同時,吳用令蕭讓等人喬裝打扮,賺了對梁山有一定好感的大財主李應入伙。
附讀人物:宋江、孫立、孫新、顧大嫂、樂和、李應、杜興、扈三娘、林沖等。
附讀宋江的相關(guān)故事情節(jié):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江州劫法場、宋公明三打祝家莊、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四、閱讀時間安排
1.每周保證進行兩節(jié)課名著閱讀指導。
2.課外自主安排時間,時間不少于半小時。
五、閱讀要求
1.學生專用讀書筆記本,用于做讀書筆記。
2.每周不少于一篇讀書筆記。
六、檢查辦法
1. 定期檢查學生讀書筆記的質(zhì)與量。為每個學生建立讀書檔案,記錄規(guī)定書目閱讀的進展情況,定期在班級公布。
2. 以小組為單位定期開展班級讀書交流競賽活動。
3. 建立班級讀書評比制度,每周一評,優(yōu)勝組可獲“閱讀明星組”,優(yōu)勝個人可獲得“閱讀之星”的稱號。
總之,通過這種以“人”為點,“情節(jié)”為線,附讀人物與情節(jié)為面的“立足文本,扇面拓展”的閱讀訓練,較之以往的脫離文本的單純的課外閱讀,其優(yōu)勢體現(xiàn)于:
1.思路清、脈絡明——立足一點,漸進延伸,逐步推進,閱讀過程多而不亂,繁而有序;
2. 課內(nèi)外閱讀不脫節(jié)——以教材為摹本,立足一點,漸次展開,這樣做,既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識規(guī)律,又加深了學生對教材中人物形象、性格的理解、認識和把握,同時,通過閱讀教材之外與教材人物相關(guān)人、事的拓展閱讀,有益于對教材中人物形象、性格品質(zhì)深刻而完整地理解認識。近兩年來,我們通過國家級課題“三讀·鏈寫”的讀寫融合的課題實驗,在“比讀”環(huán)節(jié)上,滲透了這一“立足文本,扇面拓展”的閱讀訓練內(nèi)容,效果很好,一方面強化了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在理解上的完整、深化,另一方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對他們感悟、借鑒名家范本中的寫作技巧,起到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提升與完善的促進之效。
(雞西市第一中學 吳振凱劉洪喜)
閱讀實踐三:《紅樓夢》之“香菱學詩”
人教版初中課本九年級上選錄了《紅樓夢》中的《香菱學詩》,教學選文后,我感到這是向?qū)W生推薦這部名著的好契機,但如何入手呢?經(jīng)過一番思量,最后我決定從金陵十二釵副冊判詞入手,《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又去開了“副冊”櫥門,拿起一本冊來,打開看時,只見首頁也是畫,卻畫著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后面書云:
根并荷花一莖香,
平生遭際實堪傷。
自從兩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
我首先給學生解讀了這首詩,第一句中的荷花,又名蓮花,隱香菱原名英蓮之“蓮”,香,隱香菱之“香”字。這句用香菱兩個不同時期的名字隱括了她的一生。第三句也是個字謎,孤木,一個木,即木字旁;兩“地”是兩個“土”字,合起來是個“桂”字,寓書中的夏金桂的名字。第四句:香魂,是靈魂;返故鄉(xiāng),即死亡,點出香菱的悲劇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學生們聽完后興趣大增,感覺到非常有趣,我借此機會,又為學生講解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中的林黛玉與薛寶釵,《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又去取那“正冊”看時,只見頭上畫著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詩道:
可嘆停機德,
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里埋。
停機德:指樂羊子的故事。
詠絮才:指謝道韞。
玉帶林中掛:帶,諧“黛”音;“玉帶林”為“林黛玉”的倒念。玉帶本腰中之物,掛于林間,不是正常的現(xiàn)象,寓林黛玉被封建正統(tǒng)勢力迫害的悲劇命運。
金簪雪里埋:金簪,喻寶釵;雪,諧“薛”音;“金簪雪”寓薛寶釵名字。雪埋金簪,喻薛寶釵堅持封建正統(tǒng)立場,終遭冷落的結(jié)局。
講解完以上的兩首詩,學生感受到了這部作品語言的魅力,學習興趣頓時高漲,紛紛想閱讀這部書,我告訴學生《紅樓夢》詩詞是這部書的有機組成部分?!都t樓夢》前八十回約有詩詞一百六十多首??傮w來說,這些詩詞在深化《紅樓夢》的主題思想,突出結(jié)構(gòu)主線,加強主要人物典型性格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金陵十二釵判詞》《紅樓夢十二支曲》是結(jié)構(gòu)嚴謹?shù)慕M詩,透過不同人物性格、處境及其未來命運的描繪,我們看到的是封建末世政治動亂的概括。隨后我布置了閱讀任務,教師負責每章節(jié)的詩詞解讀,學生在老師解讀后有計劃閱讀,從此一場轟轟烈烈的閱讀《紅樓夢》活動拉開了序幕。
(鐵力市第四中學潘俊偉)
下期話題:對于外國名著,如何讓學生感受作者的語言與布局技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理解其精彩的文筆及對人生、世界不同的看法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