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珊
摘 要:本文就農(nóng)村小學語文所面臨的“孩子王式”“婆婆式”“桑娜式”教學弊端及存在的困境、困惑問題,提出農(nóng)村小學語文應有的教學追求,應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zhuǎn)變。
關鍵詞:語文;學習;自主;思考
1.問題的提出
(1)語文課其實并沒有嚴格對應的“學科”,它所對應的是聽、說、讀、寫的活動以及言語作品;或者說,它有許許多多的對應學科,凡與聽、說、讀、寫,與言語作品相關的,都是語文科對應的學科[1]。
(2)什么是學生?狹義的學生就是指在學校里,在教師和同伴的幫助與影響下學習生存的本領,獲得生活的智慧,體驗生命的意義、價值和尊嚴的人。而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懂得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能夠自我言語、自我覺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構,從而實現(xiàn)學生向著更美好的高度發(fā)展。
(3)《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學習實踐[2]。
2.農(nóng)村小學語文學習的現(xiàn)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堪憂,突出表現(xiàn)在“他主”仍占據(jù)教學舞臺,“教者費力,學者吃力”,雙方都吃力不討好,教學方式單調(diào),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語文活動貧乏,成為制約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瓶頸”。
(1)孩子王式。常聽說,小學老師是“孩子王”。乍聽之下,覺得是對老師的一種褒獎,仔細品味卻別有一番滋味?!巴酢闭?,帝也,總給人就是一種居高臨下,馬首是瞻的感覺。其主要表現(xiàn)在語文活動中唯“王”是尊,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2)婆婆式。小學老師常常以“婆婆”自嘲,抱怨孩子不聽話。其實仔細想想誰之錯?一堂課從頭到尾像“婆婆”般嘮叨,生怕每個字、每個句子“嘮叨”不爛。學生難以消化,老師成了(文本)知識的“攪拌機”,學生成嗷嗷待哺的“鴨子”,無法體會咀嚼的味道,更無法享受咀嚼的快樂,一旦失去“攪伴機”就只能餓肚子了。
(3)桑娜式。桑娜,窮人也?!案F”是制約農(nóng)村語文學習的又一“瓶頸”。學校教學設備單一,許多語文活動無法開展。農(nóng)村落后的教學條件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不協(xié)調(diào),消息的不對稱,使教材中的許多語文實踐活動都無法保質(zhì)保量完成。
3.農(nóng)村小學語文學習走向“我要學”的途徑
“我要學”就是學生主動去學習,改變過去“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機械教學模式,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是一種學生主體自我積極能動的狀態(tài),也更是一種對語文學習回歸本質(zhì)的追求。
(1)游戲激趣,點燃自主學習的欲望。游戲是孩子的最好伙伴,語文學習本身就是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的活動過程。如果能將語文學習融合在孩子們喜歡的活動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點燃孩子學習的欲望。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中,識字教學的教學內(nèi)容頗為重要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十分單一枯燥,為了改變現(xiàn)狀,教師可以將游戲化教學競賽模式應用上去,制作很多漂亮的星星卡片,在卡片上寫上重難點漢字,讓學生認字、組詞,順利過關的可以將星星拿走,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學生在自尊心和游戲趣味性的驅(qū)使下,不僅會慢慢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還會愛上學習、記住知識。
(2)方法引領,感受自主學習的魅力。方法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并在生活實踐中,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充分發(fā)揮個體的學習潛能,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例如, ①品字法。有些字、詞,極富生命力,一個妙詞能顯盡作者情思,觸人心弦。在《春筍》的教學片段中,引導學生品味“冒”字,能否替換(長、鉆、伸、露、探、沖)?學生反復誦讀體會一下,感受“冒”給人一種“使勁地、急切地、筆直地、爭先恐后地、生機勃勃地……”的力量,感受到春天給人帶來無窮的希望與力量。②提問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能激勵學生敢于大膽提問,愛提問,樂于探索的興趣。提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題目,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文中的重點詞句,或是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等。③質(zhì)疑法: 古人說:“學成于思,思成于疑。”有“疑”,學生才會有“問”;有“疑”,學生才能主動去學習;有“疑”,才會有智慧的碰撞。所以老師在指導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時,要鼓勵學生質(zhì)疑,充分尊重學生的。
(3)表演展示,鞏固自主學習的成果。表演,“即把情節(jié)或技藝表現(xiàn)出來”。語文教學中的表演作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手段,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悅的語文學習體驗。它強調(diào)在情境體驗中感悟,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質(zhì)量和審美情趣。它是對話文本、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有效路徑之一。通過表演,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鞏固學習的結果。
多彩的原野、豐富的地貌、四季的物候、多樣的動植物資源和鄉(xiāng)土民俗等,都為學生提供了鮮活貼近的語文學習的素材。農(nóng)村學校小學語文學習更應著力于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和正確引導,讓學生自主走進教材、走進生活,感受語文學生的無窮快樂。
參考文獻:
[1](蘇)M·H·斯卡金特.現(xiàn)代教學論問題[M].張?zhí)於髯g.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3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濯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