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柳江
摘 要 中學地理教學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時代的發(fā)展對中學地理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方法要與社會、經濟、科技相適應以外,我國新課程改革也對方法的改進與變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探尋合理的中學地理教學方法可以有助于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效率。
關鍵詞 中學地理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Improvement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YAN Liujiang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Geography teaching has over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The times of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teaching methods to be soci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dapt to outsid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improvement and change our method also raised new demands. Therefore explore reasonable geography teaching methods can help to improve geography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一方面教學方法應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來適應時代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國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對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建議。但是在實際的中學地理教學中,理想與現實還相差甚遠。這也不符合新時代學生探索的需要。因此為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有效地進行地理課堂教學,需要對中學地理教學方法做一些改進。
就教學方法而言,雖然從2001年開始我們國家開始第八次的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而高中階段的基本理念則是“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但是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確未達到這樣的理想狀態(tài)。一些老師做了一些改革教學方法的嘗試,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絕大多數的教師依舊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原因是什么?因為他們之中有人是困惑,困惑這些新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一些教師是因為覺得較之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使用這些新方法會花去更多的時間,而不愿意采用新方法。另一些教師則是因為自身的能力業(yè)務水平有限,而不能夠很好地使用這些新的教學方法,因此拋棄了使用新法。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趨勢,改變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方式,改革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1 改進講授法,揚長避短
在目前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依舊還維持著非常傳統的依靠教師講授為主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講讀地理知識,發(fā)展智力的教學方法。講授法這么多年以來一直居于教學方法的主導地位。是因為這種方法有其優(yōu)點。它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用最簡單的方式將科學的地理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節(jié)約很多的時間和成本。但是一堂高效、優(yōu)秀的地理課絕對不是僅僅使用講授法就可以實現的。講授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它以教師為主導,不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來看,教材的難度較大。很多知識特別需要學生的理解。特別是是第一章、第二章的“宇宙中的地球”、“地球上的大氣”。如果僅僅依賴教師單純的講解,這種教學方法會產生兩方面的副作用。一是不能夠將需要講解的內容講解清楚。二是,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容易講得太多,讓學生產生畏難的情緒體驗。因此,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改革要從改進講授法入手。既要將講授法與其它方法有機結合,揚長避短。又要充分發(fā)揮講授法的作用,吸收了啟發(fā)式原則和直觀性原則,改講授法為啟發(fā)式的講授。在講解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要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另外,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也給直觀講授帶來了便利的條件,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資源。
2 重視實踐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改革中學地理教學方法要重視實踐的方法?!皩嵺`出真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都說明了實踐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實踐對于地理這一學科的重要性更為明顯。地理科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科學,它具有復雜性、間接性、綜合性等特點。因為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地理環(huán)境,研究發(fā)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種自然和人文現象。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實踐的方法。實踐的方法自中學地理學科開設的初期就已經存在直到現在。它包括考察、調查、旅行、參觀、測量等內容。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對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地理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提出,“重視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倡導“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特別是野外考察”。并給出了具體的實施案例。新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則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要“指導學生開展觀察、實踐、探究和研究活動”,“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設計和實施野外觀察、觀測、調查等實踐活動”。實踐法可以使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獲得知識,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實際的中學地理教學中,實踐法卻很少落實,甚至很多的中學地理教學就根本沒有離開過課堂。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實踐法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學習中,學生在學習氣溫的變化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溫度計測量一天中不同時段的氣溫,知識一天中最高溫和最低溫出現的時間,從而使學生形成氣溫日較差的概念。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小小的地球儀模型,自己模擬地球的運動,化抽象為直觀,方便學生理解。在高中階段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的內容都可以用到實踐的方法。特別是高中的人文地理部分內容。這部分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與同學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平時生活中學生可能并沒有對這些問題引起注意。因此實踐法是適應這一教學內容的很好的方法。比如學習工業(yè)農業(yè)的區(qū)位的過程中,企業(yè)如何決定自己的生產布局??梢詭W生去農場、工廠進行參觀。使地理學習與社會實際、生產生活密切聯系起來,既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也能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聯系并運用于實際。
3 有效使用討論法,訓練學生的思維力
改革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方法要有效使用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某個問題發(fā)表和交換意見,通過相互之間的啟發(fā)、討論、商量獲取知識的方法。很多老師喜歡在上公開課的時候使用討論法,但是很多教師在使用討論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使討論法沒有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原因之一是由于討論法不好控制,加上一些教師和學生的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時候討論法往往流于形式。另外一些教師給的討論題目太過簡單,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必要,討論也是浪費時間而已,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導致一些學生在討論時開小差。或者是討論的問題太難而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討論法是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和探究學習的方法。討論法使用得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在實行討論法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做到使得討論法行之有效,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選好相應的討論題目,并指導學生做好資料收集方面的準備。其次,教師要掌控好整個討論過程,使討論順利進行。盡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做好信息控制和信息反饋。及時處理好討論過程中的意見沖突。最后,教師既要做一個討論過程中的傾聽者,也要做好討論結束后的總結。做聽眾時收集討論的信息,做總結概括出主要問題、觀點、方法,使討論有所收獲。
4 小結
綜上所述,中學地理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與地理課程課改的要求,對中學地理教學方法做出改進。中學地理教學方法要對已經存在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fā)揮已有方法的優(yōu)勢,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利用新的教學方法以改進傳統方法的弊端,改革與改進地理教學方法。促進中學地理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小寶.我國中學地理課程教學內容之變革[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144-14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胡良民,袁書琪,關偉.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5] 木壯志,金明華.討論法教學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999.67(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