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示范試驗,評價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的3.3%福·甲粉劑對水稻苗床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正式登記和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數(shù)據(jù)。
關鍵詞:3.3%?!ぜ追蹌?水稻;苗床;立枯病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14
1 藥劑使用
示范藥劑:3.3%福·甲粉劑,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
對照藥劑:43%立枯凈可濕性粉劑,吉林市新民農藥有限公司,市售自備。
2 示范作物及防治對象
示范作物:水稻,吉粳803。
防治對象:水稻苗床立枯病。
3 示范試驗設計
注:1.試驗區(qū)隨機排列,4個處理安排在同一大棚內,不做重復,清水噴霧為空白對照。2.秧本田比為1∶100。
4 示范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置在東豐縣三合鄉(xiāng)義新村三組尹鳳岐家水稻育苗大棚,該大棚地勢平坦,土壤性質和肥力均勻一致,土壤為白漿土,肥力中等,土壤pH值3.1,有機質含量6.8%,為水稻立枯病常發(fā)地塊。120盤(20平方米)施水稻育苗靈一袋(1公斤)。
浸種及苗期情況:4月5日藥劑浸種,藥劑選用25%咪鮮胺乳油浸種。4月13日催芽,4月15日播種,苗床播種量為芽種0.35公斤/平方米,各小區(qū)播種量保持一致。
5 施藥及防效調查
5.1 施藥方法及時間
4月15日施藥,做好床面后,處理1、2將藥劑和添加劑拌均勻,再拌入過篩細土,于澆水前均勻撒施在處理區(qū)的苗床上,厚度約2.5厘米;處理3將藥劑加過篩細土0.5公斤拌勻后均勻撒施于苗床上。
5.2 試驗效果調查
調查時間及內容:一葉一心期、二葉一心期時調查立枯病發(fā)生情況,并根據(jù)發(fā)病率計算防治效果;二葉一心期、移栽前分別調查秧苗素質,秧苗素質主要包括株高、葉齡、根長、莖寬、百株地上干鮮重等。
調查方法:每處理區(qū)采用對角線5點法取樣,每點面積0.5平方米。
6 結果與分析
6.1安全性分析
施藥后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出苗、生長正常,且水稻長勢明顯好于空白對照。結果表明,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景踩?、無藥害。
6.2 ?防治效果(見表1)
表1 水稻苗床立枯病防效調查表
從表1可以看出,一葉一心期處理1、處理2防效為94%,處理3防效為88%,處理1、2防效高于處理3,二葉一心期處理1的防效為97%,處理2的防效為98%,處理3的防效為95%,處理2的防效高于處理1、處理3的防效。結果表明,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久绱擦⒖莶∮泻芎玫姆乐涡Ч?。
7 結論
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的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狙砻绨踩?、無藥害。對水稻苗床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推薦使用劑量為25~30克/平方米,與添加物混拌后均勻拌入過篩細土,于水稻育苗床整平澆水前均勻撒施,藥土厚度保持在2.5厘米??梢源竺娣e推廣應用。
作者簡介:劉曉麗,大專學歷,東豐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站,農藝師,研究方向:病蟲害防治。
摘要:通過示范試驗,評價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的3.3%福·甲粉劑對水稻苗床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為正式登記和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數(shù)據(jù)。
關鍵詞:3.3%?!ぜ追蹌?水稻;苗床;立枯病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14
1 藥劑使用
示范藥劑:3.3%福·甲粉劑,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
對照藥劑:43%立枯凈可濕性粉劑,吉林市新民農藥有限公司,市售自備。
2 示范作物及防治對象
示范作物:水稻,吉粳803。
防治對象:水稻苗床立枯病。
3 示范試驗設計
注:1.試驗區(qū)隨機排列,4個處理安排在同一大棚內,不做重復,清水噴霧為空白對照。2.秧本田比為1∶100。
4 示范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置在東豐縣三合鄉(xiāng)義新村三組尹鳳岐家水稻育苗大棚,該大棚地勢平坦,土壤性質和肥力均勻一致,土壤為白漿土,肥力中等,土壤pH值3.1,有機質含量6.8%,為水稻立枯病常發(fā)地塊。120盤(20平方米)施水稻育苗靈一袋(1公斤)。
浸種及苗期情況:4月5日藥劑浸種,藥劑選用25%咪鮮胺乳油浸種。4月13日催芽,4月15日播種,苗床播種量為芽種0.35公斤/平方米,各小區(qū)播種量保持一致。
5 施藥及防效調查
5.1 施藥方法及時間
4月15日施藥,做好床面后,處理1、2將藥劑和添加劑拌均勻,再拌入過篩細土,于澆水前均勻撒施在處理區(qū)的苗床上,厚度約2.5厘米;處理3將藥劑加過篩細土0.5公斤拌勻后均勻撒施于苗床上。
5.2 試驗效果調查
調查時間及內容:一葉一心期、二葉一心期時調查立枯病發(fā)生情況,并根據(jù)發(fā)病率計算防治效果;二葉一心期、移栽前分別調查秧苗素質,秧苗素質主要包括株高、葉齡、根長、莖寬、百株地上干鮮重等。
調查方法:每處理區(qū)采用對角線5點法取樣,每點面積0.5平方米。
6 結果與分析
6.1安全性分析
施藥后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出苗、生長正常,且水稻長勢明顯好于空白對照。結果表明,3.3%福·甲粉劑在示范劑量下對水稻安全、無藥害。
6.2 ?防治效果(見表1)
表1 水稻苗床立枯病防效調查表
從表1可以看出,一葉一心期處理1、處理2防效為94%,處理3防效為88%,處理1、2防效高于處理3,二葉一心期處理1的防效為97%,處理2的防效為98%,處理3的防效為95%,處理2的防效高于處理1、處理3的防效。結果表明,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久绱擦⒖莶∮泻芎玫姆乐涡Ч?。
7 結論
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的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狙砻绨踩?、無藥害。對水稻苗床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推薦使用劑量為25~30克/平方米,與添加物混拌后均勻拌入過篩細土,于水稻育苗床整平澆水前均勻撒施,藥土厚度保持在2.5厘米??梢源竺娣e推廣應用。
作者簡介:劉曉麗,大專學歷,東豐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站,農藝師,研究方向:病蟲害防治。
摘要:通過示范試驗,評價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的3.3%?!ぜ追蹌λ久绱擦⒖莶〉姆乐涡Ч瑸檎降怯浐痛竺娣e推廣提供科學數(shù)據(jù)。
關鍵詞:3.3%?!ぜ追蹌?水稻;苗床;立枯病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14
1 藥劑使用
示范藥劑:3.3%?!ぜ追蹌?,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
對照藥劑:43%立枯凈可濕性粉劑,吉林市新民農藥有限公司,市售自備。
2 示范作物及防治對象
示范作物:水稻,吉粳803。
防治對象:水稻苗床立枯病。
3 示范試驗設計
注:1.試驗區(qū)隨機排列,4個處理安排在同一大棚內,不做重復,清水噴霧為空白對照。2.秧本田比為1∶100。
4 示范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設置在東豐縣三合鄉(xiāng)義新村三組尹鳳岐家水稻育苗大棚,該大棚地勢平坦,土壤性質和肥力均勻一致,土壤為白漿土,肥力中等,土壤pH值3.1,有機質含量6.8%,為水稻立枯病常發(fā)地塊。120盤(20平方米)施水稻育苗靈一袋(1公斤)。
浸種及苗期情況:4月5日藥劑浸種,藥劑選用25%咪鮮胺乳油浸種。4月13日催芽,4月15日播種,苗床播種量為芽種0.35公斤/平方米,各小區(qū)播種量保持一致。
5 施藥及防效調查
5.1 施藥方法及時間
4月15日施藥,做好床面后,處理1、2將藥劑和添加劑拌均勻,再拌入過篩細土,于澆水前均勻撒施在處理區(qū)的苗床上,厚度約2.5厘米;處理3將藥劑加過篩細土0.5公斤拌勻后均勻撒施于苗床上。
5.2 試驗效果調查
調查時間及內容:一葉一心期、二葉一心期時調查立枯病發(fā)生情況,并根據(jù)發(fā)病率計算防治效果;二葉一心期、移栽前分別調查秧苗素質,秧苗素質主要包括株高、葉齡、根長、莖寬、百株地上干鮮重等。
調查方法:每處理區(qū)采用對角線5點法取樣,每點面積0.5平方米。
6 結果與分析
6.1安全性分析
施藥后觀察,各藥劑處理區(qū)水稻出苗、生長正常,且水稻長勢明顯好于空白對照。結果表明,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景踩?、無藥害。
6.2 ?防治效果(見表1)
表1 水稻苗床立枯病防效調查表
從表1可以看出,一葉一心期處理1、處理2防效為94%,處理3防效為88%,處理1、2防效高于處理3,二葉一心期處理1的防效為97%,處理2的防效為98%,處理3的防效為95%,處理2的防效高于處理1、處理3的防效。結果表明,3.3%福·甲粉劑在示范劑量下對水稻苗床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7 結論
黑龍江省大地豐農業(y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的3.3%?!ぜ追蹌┰谑痉秳┝肯聦λ狙砻绨踩o藥害。對水稻苗床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推薦使用劑量為25~30克/平方米,與添加物混拌后均勻拌入過篩細土,于水稻育苗床整平澆水前均勻撒施,藥土厚度保持在2.5厘米。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
作者簡介:劉曉麗,大專學歷,東豐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工作站,農藝師,研究方向: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