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妍
摘 要: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高中班主任工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多變復雜的,因此,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的方法必須遵循多樣化原則。班主任需要借助創(chuàng)新和科學的方法進行班級管理,這是班主任工作有效開展和與時俱進的時代要求。本文就當前高中學校班主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展開分析研究,探討高中班主任管理的藝術性,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 高中 班主任 管理藝術
引言
班主任既是教育藝術家,又是班集體的領導者。管理好一個班集體,是對學生的一種責任。因此,班主任教育工作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材施教,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式。高中班主任在從事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和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不但要用常規(guī)的教育方法,還必須針對現(xiàn)代高中學生的特點,掌握教育方法,才能達到最佳育人效果。在復雜的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必須學會靈活轉變,管理好班集體。
1.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
高中生由于處在青春期,具有很強的叛逆心理,對外部世界非常向往,再加上高中階段存在非常大的升學壓力,因此,很多高中生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厭學心理。班主任的工作極為繁雜,通常都是利用課余時間處理各種班級事務,班主任在對學生異常行為所引起的問題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常常會對自身的工作情緒與教學活動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進而對學生產(chǎn)生厭煩感。這種情況對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極為不利,同時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所以,高中班主任應當對以往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予以摒棄,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以便為自身的班級管理工作打開一個不一樣的局面。高中班主任除了要開展常規(guī)的管理工作之外,還應當將自身融入學生群體,多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并且多與學生溝通、互動。
首先,班主任應當拋棄自身的教師身份,與每一位學生平等相處。對于學生的人格,班主任應當予以充分尊重,站在學生立場思考問題,感受其內心,進而真正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班主任應當擅長心理移位,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情況,一旦有進步,就及時予以鼓勵與表揚,以便促使學生對班主任產(chǎn)生親切感。在面對學生時,班主任應當多一點愛心、耐心及寬容心,多一點偏愛、歧視,并將自身管理者的“架子”放下,和學生一起承擔痛苦,享受快樂,使自身真正融入學生當中,成為其中的一員[1]。其次,在對各種問題或事端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當堅持民主原則。民主不但可以贏得學生的心,使其喜歡與自身溝通,進而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民主意識進行培養(yǎng)。
2.在班級中挑選得力助手
班主任在選擇班干部時,不宜在剛開始的時候就組建起來,這時候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都比較陌生,彼此之間并不了解。如果非要在這個時期甄選,則可以讓學生自告奮勇地參加競選,這是一個展示他們自身特點的機會,讓大家相互之間都有一定了解。然后暫定下來,以代班干部的名義協(xié)助班主任工作。當所有人之間都互相熟悉后,可以再進行正式班干部的甄選,之前的代班干部要是工作做得好,深得學生與老師的喜歡,可以直接轉為正式班干部。在培養(yǎng)班干部的過程中,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管理班集體的機會,給予適當鼓勵與鞭策,以激勵他們更加勤奮努力。在班主任教育工作當中,班干部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班干部的培養(yǎng)必須重視,不僅要培養(yǎng)班干部的責任感,而且要提高他們關心班集體、幫助每一個學生的良好品質,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3.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組織工作
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完全依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是不夠的,因此,班主任需加強與各任課教師的溝通,定期收集學生的成績狀況、情緒狀態(tài)、生活情況等。聯(lián)合教師不斷豐富學生的個人信息,如家庭環(huán)境、性格特點、偏科苦惱等,通過學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從橫向和縱向深入了解學生,便于班主任和各科教師在后期工作中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關懷,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信心[2]。班主任可在班級中選取一到兩位學生擔當心理委員,心理委員需開朗、感染力強、有班級向心性,一方面,心理委員更容易察覺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更快地了解與感受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部分難言之隱,可由心理委員向班主任傳達,發(fā)揮溝通橋梁作用。
4.發(fā)揮班級文化作用,創(chuàng)設自主管理情境
班級文化具有推動性與指向性作用,其中推動性是指讓班級文化朝指定的目標或方向發(fā)展的一種外部因素,而指向性是指班級文化的建設目標或方向。所以,將班級文化的作用充分展現(xiàn)出來,以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樣是建設現(xiàn)代班級文化的一個關鍵內容。一般情況下,可以將班級文化的物質載體分成兩大類,即隱性文化、顯性文化,其中前者具體是指學風或班風這種無形的東西,而后者則是有形的事物,例如條幅、板報等[2]。
5.注重家校聯(lián)合心理教育
青春期學生的不少心理問題是因家庭環(huán)境引起的,比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環(huán)境等[3]。這方面的原因往往根深蒂固,加上父母的無意識、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弱等因素,導致學生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心理健康教育事倍功半。因此,在定期開展的家長會上,班主任、教師、家長不能一直糾結于學生的成績,試問心理問題不解決,怎會有良好的學習動力,故需加強對學生近期來的心理情況的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制定雙方相互配合的策略。此外,班主任需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進行定期家訪,與個別學生家長進行談話,細心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加深。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集體活動,需各方面主體的有機互動,爭取多方支持,班主任要讓家長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孩子未來學習和發(fā)展的戰(zhàn)略意義,不能讓家庭教育淪為空談。
結語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狀況。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班主任必須與時俱進,轉變教育理念與管理理念,不斷探索,從而實現(xiàn)高中班主任的藝術化管理。
參考文獻:
[1]高福君,高福東.高中學生心理特點與賞識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應用[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0(6).
[2]吳回生.班主任心理素質修養(yǎng)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3]宋燕芳.班主任如何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