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權(quán))
針對最近的蘇格蘭局勢,2014年9月第36卷第17期的《倫敦書評》辟出專欄,采集了諸多人士對于蘇格蘭獨立公投的看法。
塔利克·阿里認為,如果要討論的問題是“你是否同意蘇格蘭應為一獨立國家”,那么他的疑問是:“同意誰的意見?”因為,對立雙方還沒有哪一方為真正獨立的蘇格蘭繪制出清晰的圖畫,一方面,有人說如果你不想被圣魯?shù)拢ㄌK格蘭議會所在地)統(tǒng)治,那你就是想被威斯敏斯特統(tǒng)治——但阿里說道:問題在于,我根本不想被統(tǒng)治;另一方面,投票贊成獨立,又會被不可避免地視為對蘇格蘭民黨在環(huán)境和地方民主方面政見的支持,但阿里也不能認同這樣一種連接關(guān)系。阿里指出,他真正想討論的問題是,“蘇格蘭應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嗎?”在他看來,相對于下面這些因素,蘇格蘭(與任何其他被設(shè)想的民主一樣)應該具有獨立性:1、有著宏大高爾夫課程計劃的美國億萬富翁的心血來潮;2、地方計劃受中央政府決定;3、蔑視歐盟法律、頭腦簡單地追求不可行的能源策略;4、濫用議會委員會權(quán)力,以阻止執(zhí)政黨的三權(quán)分立;5、得到過度津貼制度支持的、對環(huán)境有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所有這些,蘇格蘭民族黨都難逃干系,且讓人們深受其害。
約翰·伯恩賽德認為,投票贊成蘇格蘭獨立,事關(guān)某種基本的政治衛(wèi)生學。在他看來,英國被迫將部署在蘇格蘭的三叉戟潛艇向南部移動,乃是蘇伊士事件以來英國歷史上最有希望的一刻。這無疑只是象征之舉,但此象征愉快而輝煌:它將使英國本土的軍事—媒體—政治復合體發(fā)瘋。從長期來看,問題在于,這種瘋狂狀態(tài)是會確定還是會滅絕過去四十年的政治?大英帝國會就此終結(jié)嗎?如果是休克療法,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蘇格蘭獨立這件事情本身明顯還不夠,但它卻提供了這樣的可能性。
琳達·克里指出,目前的聯(lián)合王國在種族方面高度混合,其人口來自愛爾蘭、蘇格蘭、英格蘭、維京、丹麥、加勒比、非洲、波蘭、印度次大陸等地。一個自由的蘇格蘭可能建立在與種族大致重疊的民族主義之上,而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具有種族傾向的民族主義乃是太陽底下最令人厭惡且最為危險的傾向。克里據(jù)此指出,她對這類建立在民族基礎(chǔ)上的政黨并不信任,因此,如果要她投票,她會投反對票。
費迪南德·蒙特指出,人們一般將英格蘭視為現(xiàn)代民族國家的原創(chuàng)者和典范,但蘇格蘭公投標志著此一典范的終結(jié)。而二十世紀晚期所形成的“全球性”,似乎打開了一扇新門:加泰羅尼亞、巴斯克地區(qū)、克里米亞、蘇格蘭這樣一些原本被認為不能獨立生存的社會,如今不僅變得可以想象,而且正在成型或者再生,而它正是對于經(jīng)典民族國家模式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