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智勇
轉眼間,筆者在新聞采訪第一線工作已經(jīng)二十多年?;仡欉^去,總結自己的經(jīng)歷,得出當記者的五項好處,與同行共勉。
當記者可以接觸社會的各個方面,從工廠車間、學校課堂、醫(yī)院病房,到各種事故現(xiàn)場,參加各種會議和論壇等等,可以把每次的采訪當成去聽一個新鮮的故事,可以從每人身上學到他們的經(jīng)驗,也可以從每條新聞中學到很多知識,懂得很多人生的哲理。所以說當記者是一項非??鞓范腥さ墓ぷ鳌S浾叩纳鐣佑|面極為廣泛,同時還扮演著社會活動家的角色,可以同社會各階層人士交流。接觸的事多了,就會知道事情的基本規(guī)律,接觸的人多了,就會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從別人的眼神、笑容、舉止、言談,揣摩出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當記者可以用手中的筆來謳歌人間的真情,幫助有困難的人,以此來打動讀者的 心。
2009年10月,筆者就遇到一件這樣的事。年僅28歲的趙彩萍給《溫州都市報》熱線打來電話,稱要捐獻眼角膜。經(jīng)了解,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自從得了尿毒癥后,苦苦與病魔抗爭了兩年,在生命進入倒計時后,決定捐出眼角膜,希望最后也能為社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我把她的經(jīng)歷與不幸向報社領導作了匯報,并寫出了《將愛延續(xù),28歲的她捐獻眼角膜》,文章見報后,她的故事感動了不少讀者,不到兩天時間就有數(shù)十位讀者自發(fā)捐獻了20多萬元善款,作為腎臟移植的費用。
有一年國慶節(jié),原本我休息,突然傳呼機響了:接到報社總編指令,要我立即趕回報社。原來一名來自江西的民工到報社求助,他妹妹被拐騙,他花了幾天時間終于找到妹妹,卻無法將她帶回,無奈向報社求助。報社領導初步了解情況之后,給我下達一項艱巨任務,讓我立即前往永嘉聯(lián)系當?shù)叵嚓P部門,盡快深入山區(qū)設法解救被拐少女。
我們在深山里驅(qū)車三個多小時,找到了被拐少女所在的村莊,經(jīng)過一番曲折的努力,終于在當天深夜將被拐少女找到,并成功將其解救出來。興奮的我連夜寫了《深入山區(qū)成功地解救被拐少女》,不久這篇文章獲獎全國晚報好新聞二等獎。
多一個朋友就多一個耳目,多一條信息渠道。做記者要有一批知心朋友,他們會告訴新情況,幫助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論點,想出新點子。
在擇友時,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標準,要結交心地善良、品行端正、勤奮上進的人,切不可結交心術不正、品行不端之人。
都說新聞是跑出來的,當記者就必須不斷地跑,深入基層才能撈到活魚。雖然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樂在其中就會忘記辛苦了。多流點汗,還可以讓身體更加健康。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走基層,下車間,上田間,訪農(nóng)戶,進工地,直接面對最基層的人群,就容易找到最有價值的新聞。2011年我和兩名年輕記者遠離城市的喧嘩,一起騎著自行車下鄉(xiāng)到文成山區(qū)采訪,每天騎行數(shù)十公里,到農(nóng)戶家采訪,充分了解農(nóng)戶的生活。晚上就睡在村民家中寫稿子,呼吸著山區(qū)新鮮的空氣,感覺心情特別舒暢。
新聞記者作為社會發(fā)展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其榮譽顯而易見,社會地位也是公認的較高。我認為這是對記者的尊重,是對記者職業(yè)的高度評價,也是對記者職業(yè)的希望和期待,是對記者的鼓勵和鞭策。
每一篇文章都署著自己的大名,這是當記者的最大榮譽,可以讓很多讀者知道、了解,從而認識你。當文章見報之后,贏得了社會的贊同,為百姓解決了困苦、為社會解決了問題、伸張了正義、弘揚了正氣,特別是當文章獲獎時,那就是更大的榮譽。當記者可以讓人生過得非常有意義,生活充滿無窮樂趣。
(作者是《溫州都市報》時政要聞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