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東林
摘要: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是保證課堂教學高效進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搭好思維之橋,深化思維品質(zhì),建立高效的思維課堂。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生思維;思維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3-082-1
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是保證課堂教學高效進行的重要前提,如何調(diào)動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始終,建立高效思維課堂,是課堂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點燃思維火花,讓學生學得主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傳統(tǒng)“要我學”的被動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下“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是否主動是評價一堂好課的重要角度,因為它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從“受逼”學習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讓學生變得愛讀書、愛學習,變成這課堂教學改革的頭等大事和首要任務。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大膽精簡教學內(nèi)容,突出重難點,改變由教師主宰課堂,“一言堂”、“滿堂灌”的教法,合理安排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師生互動過程中產(chǎn)生思維動機,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之中。創(chuàng)設樂思的教學氛圍,留足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敞開心胸大膽說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對其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及積極思考的態(tài)度應給予充分地表揚,使學生愿意思考,點燃學生積極思維的火花。
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教學中,設計并建立幾個優(yōu)勢思維興奮中心,以此為依托,激發(fā)學生主動思維,提高學習積極性。在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tài)教學中,設計一個討論題:科學家測定數(shù)據(jù)如下:在25℃和101kPa的條件下,由單質(zhì)生成1mol CO2時放熱393.5kJ;而在同樣條件下,生成1mol SiO2時放熱910.9kJ。(提問)對比數(shù)據(jù),你認為能否用硅作為能源?說說理由。通過補充數(shù)據(jù)分析進行教學,更能直觀理解硅是一種親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態(tài)存在。在“二氧化硅性質(zhì)”教學中,為了更好認識其性質(zhì)及應用,設計如下問題:找一找,實驗室中盛放堿液的試劑瓶與盛放其它溶液的試劑瓶有何不同?(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讓學生討論問題:“為什么在實驗室中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引發(fā)了積極思維。學生還自主提出問題:“氫氧化鈉溶液盛裝時既然不能用玻璃塞,為什么還用玻璃瓶盛裝呢?”引發(fā)思考討論,將學生思維水平提升一個新高度。
二、搭好思維之橋,讓學生學得快樂
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時會遇到各種各樣思維障礙,要保持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搭好思維之橋。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通過問題驅(qū)動,幫助學生掃除思維障礙,以達到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摘得到”。教師通過演繹、類比、聯(lián)想等方式引導學生由一觀點到另一觀點或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或者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剝筍式思維,或者將思維目標分解成一個個難度呈梯級的小目標或?qū)碗s的思維對象分解成一個個要素分別加以思考以降低難度。通過搭建思維之橋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當然,思維之橋搭成的臺階有多高,因教學難度、學生狀況而定。
在學習“硅酸的性質(zhì)”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讓學生進行一個實驗設計:“硅酸是一種比碳酸還要弱的酸。請利用中學實驗室常見的儀器及藥品,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睂W生一時感到無從下手。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分析問題、表達看法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的,既有的知識經(jīng)驗是學生思路發(fā)展的起點。若學生基礎知識上認識不透徹,當學生遇到新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往往也是不流暢的,這時需要教師點撥和引導。教師分析學生可能問題有兩種,一種是學生沒有酸性強弱比較方面的知識,主要利用酸與鹽進行的復分解反應一般要符合強酸制備弱酸進行反應的原理來論證。另一種是學生考慮不全面,不能發(fā)現(xiàn)若用鹽酸制備二氧化碳時,揮發(fā)出的氯化氫也硅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硅酸,與二氧化碳和硅酸鈉溶液反應現(xiàn)象相似,也就不能充分說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根據(jù)對學生思維不暢的分析,因此提出如下問題作為搭橋:二氧化碳氣體中可能有什么雜質(zhì)?對實驗結果有無影響?設計的實驗中怎樣做才更科學?啟發(fā)學生,掃除思維障礙,學生豁然開朗。
三、深化思維品質(zhì),讓學生學得深刻
思維品質(zhì)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tǒng)性六個方面。教學中讓學生多角度地思考,讓學生有深度地思考,提高其思維品質(zhì)。
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學中,關于教學內(nèi)容“氯水的成分和性質(zhì)”部分,教師設計開放性問題:氯水中可能含有哪些分子或離子?請設計實驗方案來驗證你的猜想。學生在自己思考后進行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問題回答的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批判性。學生再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實驗儀器和藥品,進行實驗,探究氯水的成分,學生在實驗觀察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新的疑惑,教師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提出思考性很強的問題供學生討論研究:氯水是Cl2,還是HClO具有漂白性?設計實驗方案證明你的結論。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能夠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讓學生學得更深刻。學生進行氯水成分探究H+離子時,大家的實驗現(xiàn)象不完全相同。有的同學氯水中加石蕊有紅色,有的同學加石蕊幾乎看不到紅色,立即褪色。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到底原因是什么?尤其是實驗細節(jié),幫助學生找到原因(相對量不同,現(xiàn)象不同:變紅原因是氯水少,石蕊多;褪色原因是氯水多,石蕊少)。教師及時評價,鼓勵學生注意實驗細節(jié),深入思考問題,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