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美華
摘要:以“民主、平等、自由”的人文精神為指引的“參與式教學”理念,推崇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本著“問題引領、主動參與、互動生成、生動發(fā)展”的教學特色,以學生為主體,立足課堂,切實改變了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方式,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作文教學中的曙光。我以參與式理念為基石,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使用參與式的方法,取得了一些小小的進展,本文從我的教學實際出發(fā),談談參與式作文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作文;參與;興趣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4-065-1
一、作前,引導學生參與“文題”對話,拓展學生思維,激活寫作興趣
在每次學生作文前,教師要指導這是毋庸置疑的。傳統(tǒng)的作文指導是在課堂45分鐘內,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在教師的完全個人指引下,或寫出千篇一律的作文,失去了個性,或喪失了興趣,敷衍了事。參與式作文教學把這種消極講授變?yōu)榉e極講授,學生主動參與作文指導,思維活躍,感受著學習的獨特樂趣。在本次作文課前一天,先讓學生做好作文的課前參與,上課時,“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由過去的“主演者”變?yōu)椤芭阊菡摺?,學生由以前的“聽眾”轉為“發(fā)言人”,教師成了學生的組織者、監(jiān)督者和幫手。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本次作文的要求,填題目,講素材,說構思,談立意,集思廣益之后,再派小組中的代表發(fā)言。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作文的素材就多了,學生的思路也拓展了,靈感也許就被激發(fā)起來了。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做好課堂的調控、作文要求的把握。比如學生在理解遙遠的空間時間的距離時要提醒學生把握好一定的度,要看到空間上的遠和時間上的久。教師的心中應該有一把尺,對學生出格的指導要及時扭轉,對有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要鼓勵肯定。不論是何種指導,教師都要認真啟發(fā)和誘導,倍加呵護。
二、引導學生參與搭建自我寫作思路,列寫提綱,提升寫作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是注重知識的獲得,更要注重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作文,通過心靈的對話,意見的交流,從而碰撞思維,觸發(fā)靈感。這種過程的體驗便是一種對自我知識建構,又是一種情感的升華與提升。
“寫作參與化”,這似乎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多余的說法。其實不然。這里的寫作,不是寫好一個完整的作品,而是讓學生寫好一個完整的詳細的提綱,然后請他根據提綱完整地說說寫作的思路,其余同學評論。例如還是這次作文,學生參與指導后,他們動筆列提綱,很快完整的提綱基本完成了。我讓其中一個學生說說他的思路。在他的發(fā)言中,他把在鄉(xiāng)下的奶奶的眼神定為遙遠的眼神,詳寫了每次回鄉(xiāng)奶奶對自己的種種關心照顧,包括奶奶在衣食起居上的細心,在言語行動上流露出的疼愛,自己回家總是想起鄉(xiāng)下奶奶的眼神,表現一種祖孫深情。這樣的發(fā)言立刻引來很多同學的評論,他們很快發(fā)現其中的缺陷,那就是遙遠把握不準,文中對眼神描寫的部分太少,不能著重于語言和動作的刻畫,主要重點在人物眼神的方面等等。這個提醒讓發(fā)言的同學恍然大悟,然后同學們出謀劃策,幫他修改寫作思路。這種做法使發(fā)言的同學看到了自己作文中的出彩點和疏漏處,也讓其余學生下意識地考慮自己作文中要注意的方面,或者讓他們有更廣的思路寫出更好的作品。
三、把評改的權利還給學生,在互評中燃起寫作的熱情
1.引導學生參與作文講評。
在作文講評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往往是教師按照自己的喜好,成人的思維,獨斷專行地批判或褒揚某一篇作文,殊不知這種做法,常常使學生有被潑一盆冷水的挫敗感,或者是教師的講評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不妨先聽一聽學生的心聲。如果你認為一篇文章好,在點評時,先請這位學生當眾朗讀這篇習作,然后再請他向全班同學談創(chuàng)作感想。接著,把這篇文章放到投影下,學生六人一組進行討論,讓每個人參與點評,從作文的書寫、語言、內容、擬題、審題、結構等等方面下手,可以“指手畫腳”,“吹毛求疵”,讓他們把這篇文章和自己的對照,在比較中發(fā)現彼此的得失成敗,在點評中學得一點一滴。最后每個小組代表綜合組員的意見,總結發(fā)言。教師在學生的發(fā)言后,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重申作文的優(yōu)點亮點。
2.引領學生參與作文批改。
在讓學生批改作文前,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作文修改符號,學會批改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寫眉批,作點評,寫總評,根據語言內容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標準打分。
在正式批改時,要讓學生把文章閱讀兩遍,總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主題,然后再下筆修改。從錯別字到病句,從修辭到結構,從書寫到主旨,詳細仔細地寫好評語。一般一篇文章要給兩個同學修改,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閱讀和修改中,學生再學習再創(chuàng)造。他們在修改同學作文的過程中,發(fā)現長處,找出不足,從而重新去推敲、組織、運用恰當的語言文字,安排合理的順序,最終改成令自己滿意的“作品”。最后還是要發(fā)揮參與式小組的作用,每組集中智慧修改好一篇范文,在全班朗讀展示參與式修改的成果。每當批改好的作文收上來,我再翻閱一遍,寫上一點評語建議。漸漸地我發(fā)現當再次發(fā)下作文本時,學生會興奮地看同學和老師的評語,還互相傳閱。興趣已然在一次一次的參與中產生。
近來,在這樣的參與修改作文實踐中,學生領悟到怎樣潤色,怎樣修飾,怎樣寫出好作文,也品嘗到修改作文的費心及成功的喜悅。筆者認為,這樣的參與化批改作文可以使學生自我更加完善,要求更加高,有利于寫作素養(yǎng)更上一層樓,寫作的興趣自然也就越發(fā)濃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