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中華文化板塊結(jié)構(gòu)及其相互關(guān)系

    2014-12-10 09:03:46梁庭望
    創(chuàng)新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文化

    梁庭望

    一、中華文化板塊結(jié)構(gòu)

    (一)中華文化四大板塊結(jié)構(gòu)的提出

    20世紀80年代,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場文化熱,各種觀點紛然而出。在這些觀點當中,費孝通先生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被認為是正確認識中國民族關(guān)系的重大突破。長期以來,人們比較關(guān)注“一體”,相對忽略“多元”,“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的提出,對人們正確理解中國的歷史和民族關(guān)系,起到了引領(lǐng)的作用。費孝通先生是在香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的,他對“多元”和“一體”做了簡要的說明:“我將把中華民族這個詞用來指現(xiàn)在中國疆域里具有民族認同的十一億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個民族單位是多元,中華民族是一體,它們雖則都稱‘民族’,但層次不同。”[1]費先生的理論激發(fā)了眾多學者探討中華文化的熱情,五十多個民族是“多元”,那么,在多元之上的各個層次的結(jié)構(gòu)又是怎樣的呢?學者們試圖用種種觀點來圖解中華文化的宏觀結(jié)構(gòu)。諸家的主要觀點包括:石興邦的系統(tǒng)三分法,陳連開的經(jīng)濟類型三分法,佟柱臣的地理五分法,蘇秉琦的文化區(qū)六分法等。

    上述關(guān)于中華文化宏觀結(jié)構(gòu)的分法各有自己的根據(jù),都有一定的道理,一般而言,由于這些學者是歷史學家,主要以考古為依據(jù),有的也涉及到一些民族情況。在劃分的區(qū)域中,也有的是比較準確的,給了筆者很好的啟發(fā),但他們的局限也是明顯的。第一,以考古為依據(jù),只能作為部分區(qū)域的依據(jù),不能作為整個中華文化劃分的依據(jù)。這是因為地下文物是不均衡的,在我國,新舊石器時代的文物分布就很不均衡,中原旱地農(nóng)業(yè)文化圈文物密集,江南稻作文化圈次之,而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文物相對稀少,西南高原農(nóng)牧文化圈文物相對更少。如果純粹以文物為依據(jù),有的少數(shù)民族就可能被排除在外。況且,地下文物分布目前還難以窮盡,新的考古材料往往推翻原有的考古材料,有的是很難根據(jù)幾個考古點來斷定其文化區(qū)域的。第二,上述劃分方法的普遍問題是沒有領(lǐng)會費孝通先生“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真意,費老的真意在于,中華民族文化不僅是漢文化,還有其他五十多個民族的文化,共同構(gòu)成中華民族文化,我們不應(yīng)當把少數(shù)民族忽略掉。但上述分法絕大多數(shù)恰恰忽略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分區(qū)幾乎不與少數(shù)民族掛鉤,有的甚至完全忽略了少數(shù)民族。例如六分法的劃分:一是以仰韶文化為中心的黃河中游區(qū);二是大汶口及山東龍山文化中心區(qū);三是以江漢平原為中心的長江中游文化區(qū);四是鄱陽湖—珠江三角洲文化區(qū);五是以太湖為中心的長江下游文化區(qū);六是以長城為中心的北方文化區(qū)。這個分法基本屬于中原的文化區(qū)域區(qū)分,嶺西和西南民族基本排除在外。文化本來就是民族的生存方式,不與民族掛鉤的文化附于何體?第三,有的雖然稍與少數(shù)民族掛鉤,但由于沒有考慮到民族分布與語言的語系語族分布密不可分,民族的分布與語系語族脫鉤,結(jié)果必然是籠統(tǒng)地提到少數(shù)民族,或者把不同語族的民族捏到一起,在學術(shù)上出現(xiàn)硬傷。第四,上述分法沒有區(qū)分出層次,又大小不一,跟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生活脫鉤,這就很難給人一種明晰的概念。第五,由于上述分法存在若干局限,致使利用這些分法來解答實際問題比較困難,理論的應(yīng)用受到局限甚至產(chǎn)生誤導作用。例如,用上述的劃分理論來研究《中國文學史》,結(jié)果很難將少數(shù)民族文學包括在內(nèi)。

    鑒于以上問題,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中華文化四大板塊結(jié)構(gòu)”理論,以期比較合理地對中華文化的結(jié)構(gòu)進行劃分。[2]筆者劃分的理論依據(jù),一是費老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二是以德國格雷布爾和施密特為代表的德奧學派文化圈理論。該理論認為,文化圈是一定數(shù)量的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以程度不等的聚結(jié)形式形成具有相同及相似文化因素的區(qū)域。他們認為,在同一文化圈內(nèi),必有相似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特征。他們還認為,文化圈內(nèi)一般包含一個文化叢,文化叢內(nèi)諸文化形態(tài)一般僅散布在這一地域,成為功能上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實體。但德奧學派認為歐洲文化圈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其產(chǎn)生后擴散到全世界,形成其他文化圈。筆者認為這種“西方文化中心論”是不正確的。文化區(qū)是美國學者C·韋斯勒的理論,他認為文化區(qū)小于文化圈,但他是用于博物館分類的。M·J·赫斯科維茨將文化區(qū)定義為:“若干相似文化存在的區(qū),也就是一個文化區(qū)?!蔽幕瘏^(qū)內(nèi)有文化叢,簡單地說,文化叢是文化區(qū)內(nèi)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之整合,其演化結(jié)構(gòu)是:文化元素→文化要素→文化叢?!鞍鍓K”引自地球的板塊結(jié)構(gòu),原為地球結(jié)構(gòu)概念,即地球被分為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學者將其引申為地理空間概念,筆者又引申為文化區(qū)域時空概念。這樣,筆者所構(gòu)擬的中華文化四大板塊結(jié)構(gòu)由微觀到宏觀的結(jié)構(gòu)依次是:民族(單個)文化→文化區(qū)→文化圈→中華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四大板塊結(jié)構(gòu)重點在文化區(qū)和文化圈兩個層次。

    在客觀的依據(jù)上,筆者根據(jù)四個方面來確定文化結(jié)構(gòu)。一是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人類的生存,是受到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強烈制約的,人類可以在大自然允許的范圍內(nèi),局部改變自然環(huán)境使之更適合人類的生存,但這是有限度的。而這種局部的改變,也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是恩格斯早就說了的。不過,在各民族形成以前和形成的年代,人類基本是依賴于自然生活,對自然的影響是很有限的。二是經(jīng)濟生活。有什么樣的自然環(huán)境,便有什么樣的經(jīng)濟生活。丘陵遍布、雨量充沛、氣候炎熱的江南,不適合于放養(yǎng)大量的畜群,而適合于與水有不解之緣的水稻。原始森林綿亙,草原無邊,沙漠廣布,無霜期短,冰雪肆虐,唯靠綠洲逐水草而居,便只能狩獵和放牧大群牛羊。三是民族分布。有什么樣的經(jīng)濟生活,便有相應(yīng)的人群分布,形成相應(yīng)的民族。千里沃野的中原,平坦的旱地農(nóng)業(yè),物產(chǎn)豐富,便孕育了龐大而先進的中國主體民族——漢族。而地勢被切割得高低不平的西南高原,人們因地制宜,善于經(jīng)營高原雜糧和高原牧業(yè),于是孕育了能夠在高原上各自獨立發(fā)展的眾多藏緬語族民族。四是民族文化。有什么樣的民族便有什么樣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生存方式。文化的選擇以民族語言為文化叢中的首選,在文化叢里,被選入的還有民族淵源、民族風俗、民族教育、民族文學藝術(shù)、宗教信仰等等??傊?,筆者對中華文化板塊的劃分,是綜合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經(jīng)濟生活、民族分布、文化叢四個方面來確定的,其中也適當考慮考古材料,還涉及地理學、生態(tài)學、考古學、經(jīng)濟學、民族學、人類學、語言學、文化學、民俗學、宗教學、文藝學等多個學科,參照綜合而成。

    根據(jù)以上分析綜合,中華文化四大板塊結(jié)構(gòu)由多個層次組成,即次文化區(qū)→文化區(qū)→文化圈→中華民族文化(見圖1)。

    圖1 中華文化四大板塊結(jié)構(gòu)示意圖

    (二)四大文化圈的特點

    1.中原旱地農(nóng)業(yè)文化圈

    此文化圈以黃河中下游為軸心,早期東至山東,北抵長城,南迄長江之北,西至隴東,而以陜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安徽為其中心地帶,后逐步擴展到江南、松遼、川渝。這個文化圈又分為黃河中游文化區(qū)和黃河下游文化區(qū),這是“東西相對的兩個文化區(qū)”。[3]前者是夏文化的發(fā)源地,龍集團的崛起區(qū),濫觴于公元前的仰韶文化(河南澠池,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400年),以彩陶文化著稱。后者為鳳集團的商文化發(fā)源地,濫觴于魯冀豫黃河入海的青蓮崗文化(江蘇淮安,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山東寧陽縣堡頭村西和泰安大汶口一帶,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以黑陶文化著稱。前者早稱夏,夏稱華,蓋因“中國有禮儀之大,都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①《左傳》定公十年孔《疏》。共推崇黃帝為始祖,以龍為圖騰。華夏或諸夏集團是漢族祖先的核心。黃河下游文化區(qū)本為東夷之野,“天命玄鳥,降而生商”,②《詩經(jīng)·商頌·玄鳥》。是以鳳為圖騰的另一集團,后往西發(fā)展,亦奉黃帝為元祖。龍鳳結(jié)盟共處于黃帝旗幟之下,是為漢族之核心。炎黃及其后裔兼容四夷,終于壯大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其圖騰蛇吸收融入了華夏集團的騰圖,使它有了“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鼠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③參見聞一多《神話與詩》。漢族遂稱龍的傳人。

    中原文化圈地在北緯 30°~40°、東經(jīng) 105°~125°之間,土地平曠肥沃,華北大平原千里如砥,亞洲之最。氣候適宜,雨量適中,無霜期長達7~8個月,宜于作物生長。生物群落密集,適于人類繁衍。中原文化圈農(nóng)業(yè)發(fā)達,以麥、黍、稷、豆為大宗,是麥類作物的主要發(fā)源地。5000年前,水稻從江南北漸到黃河流域,使這一文化圈五谷俱全。由于工具先進,水利發(fā)達,耕作細致,因而收成穩(wěn)定,物阜民殷。歷代帝都,絕大部分都以此文化圈為軸心,由西向東移動,因而成為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中原文化圈文化發(fā)達,四大發(fā)明皆源于此,從而使這一區(qū)域成為中華文明古國文化的支柱,使中國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發(fā)達的農(nóng)業(yè)促進了手工業(yè)、絲綢業(yè)、冶煉業(yè)、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一連串古老而規(guī)模龐大的城市。唐代,長安成為世界最大的都城,各國商賈學子云集,名震一時。物質(zhì)文化高度發(fā)達必然促進精神文化的高度發(fā)展,首先是文字產(chǎn)生較早,經(jīng)過長期的使用,形成了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詞匯豐富、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典冊浩如煙海的漢字體系,且輻射到亞洲若干國家,形成漢字文化圈。其次是有發(fā)達的歷史悠久的教育,孔子等儒家思想家所倡導的教育思想影響長達2000多年,名士如云,賢人如雨。再則古代科學發(fā)達,清代以前,舉凡哲學、冶煉科學、印刷術(shù)、航??茖W、數(shù)學、天文等學科,皆居世界前列;著作宏富,文史哲典籍多不勝數(shù);古典詩辭、傳奇、小說、散文、戲劇浩如繁星;作家詩人俊才輩出,各領(lǐng)風騷。總之,漢文化之燦爛輝煌,是中原文化圈發(fā)達程度居于各文化圈之首的重要標志。

    2.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

    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橫貫在我國的長城以北的北部地區(qū),自東北經(jīng)漠南、河西走廊,直抵天山南北,東經(jīng) 70°左右到 135°,北緯 35°、41°不等到55°。這一區(qū)域以森林、草原、沙漠、沼澤、嚴寒、冰凍為其主要特征,它又分為東北文化區(qū)、內(nèi)蒙古高原文化區(qū)和西北文化區(qū)三大部分。東北文化區(qū)地形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沼澤地、高原以及松花江、嫩江、遼河三江平原構(gòu)成,中間從北到南800公里為遼河流域,土地平曠肥沃,農(nóng)業(yè)發(fā)軔較早。東北大部分地區(qū)9月中下旬開始霜凍,至次年4、5月才開始化解,年降水約800毫米,河流僅通航半年,冬天有大面積的積雪和凍土。

    內(nèi)蒙古高原文化區(qū)以沙漠、草原為其特色,這里草原無垠,沙漠連亙,干旱少雨,冬多風雪。由于降水稀少,流水侵蝕作用弱,地面切割輕,風力強,故風蝕地形、風積地形廣為分布,有別于黃土高原。

    西北文化區(qū)主要是新疆和隴西,天山山脈橫貫中部以北,為草原帶。北部為阿爾泰地區(qū),海拔最高處為3000米。中間是準噶爾盆地和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南部為6000米的昆侖山脈和阿爾金山,昆侖山與天山之間是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部東南部為到達青海西部的柴達木盆地。這一文化區(qū)干旱少雨,塔里木降水量年均僅10毫米左右,日溫差達15℃~20℃,冬積雪,多風沙,灌溉有賴于天山積雪融水,有“早穿皮襖午穿紗”的俗語。這種地形及氣候條件適于游牧。

    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以游牧和漁獵為其經(jīng)濟生活的特征,細石器有廣泛的分布。近年考古表明,松遼平原也是我國文化的濫觴點之一,其農(nóng)業(yè)發(fā)軔也比較早,紅山文化具有東端代表性,并成為農(nóng)牧之間的過渡帶。東北文化區(qū)在后來的發(fā)展中,形成了平原農(nóng)耕、山地林業(yè)、高原牧業(yè)、河岸海岸漁業(yè)四類經(jīng)濟生活。內(nèi)蒙古高原文化區(qū)大部分為牧區(qū),其南沿有農(nóng)業(yè)發(fā)展。西北文化區(qū)早期牧業(yè)為主,維吾爾族是在9世紀以后才有綠洲農(nóng)業(yè)和園藝業(yè),但畜牧飼養(yǎng)至今仍是其經(jīng)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民族仍以牧業(yè)為主。經(jīng)長期發(fā)展,南部盛產(chǎn)小麥、水果和棉花。天山山地為牧區(qū),2000米以下為林帶、草原。帕米爾則牧獵兼存。經(jīng)濟生活促成了特色鮮明的民俗。

    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為阿爾泰語系民族的生息之地,朝鮮族(語族未定)、滿—通古斯語族民族、蒙古語族民族和突厥語族民族在長城以北從東到西整齊地排列。在東北文化區(qū),朝鮮族在其東端,其他則為滿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等滿—通古斯語族民族分布。清代滿族入主中原,東北出現(xiàn)了闖關(guān)東的風潮,漢族大量增加,而錫伯族大部分被遷往新疆伊犁,但沒有改變滿—通古斯語族民族分布的格局。

    蒙古高原文化區(qū)為蒙古語族的蒙古、保安、土族、達斡爾、東鄉(xiāng)、東裕固等民族分布區(qū),匈奴、胡、室韋、萌古、蒙古里、契丹等與他們也有淵源。蒙古族貴族雖然入主中原,建立了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少數(shù)民族掌權(quán)的封建王朝——元朝,但此文化區(qū)的民族分布并沒有改變,只是其農(nóng)業(yè)區(qū)的漢族增加了。后來形成的回族,則分別聚族于其以西地區(qū)的河套一帶。

    西北文化區(qū)為突厥語族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撒拉族、塔塔爾族、西裕固族民族分布。此外西陲還有印歐語系少量民族俄羅斯族和塔吉克族分布。丁零、戎、烏孫、突厥、回鶻、匈奴等與西北各族有血緣關(guān)系。原住民族分布的變化不大,只是新疆增加了蒙古族和錫伯族,新疆和甘肅增加了漢族。

    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的嚴寒少雨的自然條件適于游牧,古代人們生活動蕩不定,民族時分時聚,部落、民族沖突較多,鑄造了各族粗獷、驃悍、豪放的性格。民族文化的保存相對完整,不僅保持語言,民族文字也比較發(fā)達。但滿族上層坐鎮(zhèn)北京后,整個民族逐漸使用漢語。在宗教上,東北、蒙古高原乃至西北早期均盛行薩滿,東北綿延最久。盛行歌舞,其舞蹈動作剛勁有力,熱烈奔放,與馳騁草原的游牧生活、叱咤林莽的狩獵營生密不可分。音樂節(jié)奏明快急促,嘹亮高亢,蒙古高原的長調(diào)響遏行云。民間文學豐富多彩,阿凡提的故事幽默辛辣,膾炙人口;《瑪納斯》《江格爾》等英雄史詩結(jié)構(gòu)宏偉,情節(jié)曲折,人物偉岸,動人心弦。我國的三大史詩就有兩部產(chǎn)生于此,這是中國最大的英雄史詩帶。作家文學甚為繁榮,以民族文字創(chuàng)作的韻文及散文作品千百年來燦若群星,其中《蒙古秘史》《福樂智慧》等在全世界享有聲譽。總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的發(fā)展軌跡,造就了特殊的人文景觀和五彩繽紛的文化氛圍。

    3.西南高原農(nóng)牧文化圈

    西南高原農(nóng)牧文化圈又分成青藏高原文化區(qū)、四川盆地文化區(qū)和云貴高原文化區(qū),處于我國地勢第一、第二級階梯,地勢最高,海拔2000~5000米。地形被河流切割成支離破碎的峽谷和臺地。青藏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大部和川西,面積占全國的1/4。喜馬拉雅山、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繞在邊緣,中間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巴顏喀拉山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和峽谷。云貴高原被平行南流的怒江、瀾滄江、雅礱江、金沙江、安寧河等分割成碎片,峽谷深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河谷為灌木林,海拔2000米為闊葉林,3000米為針葉林,4000米為高山灌木林,4300米以上為高山寒漠,可見生態(tài)差別之大。四川盆地在北緯35°之南,四周高山環(huán)繞,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盆地底部海拔在300~600米。古時嘗與中原隔絕,故有蜀道難之嘆。盆地土地肥美,物產(chǎn)豐富,號稱天府之國。

    經(jīng)濟生活分為三種類型,即高原牧業(yè)型,以游牧及相對定居的牧業(yè)為主,輔以高原農(nóng)業(yè)和馴養(yǎng)業(yè),糧食以青稞為代表;高原雜糧型是云貴高原的特點,種植玉米、土豆、小麥、豆類、水稻、塊根、輔以林業(yè)和馴養(yǎng),主糧不明顯;盆地農(nóng)業(yè)型農(nóng)耕發(fā)達,水利優(yōu)越,以水稻、小麥為主,輔以馴養(yǎng)業(yè)。

    西南高原農(nóng)牧文化圈民族絕大部分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納西族、白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哈尼族、基諾族、普米族、獨龍族、怒族、景頗族等民族。屬于藏緬語族的土家族分布在湘鄂之西,但從中國地形圖上看,土家族分布在高原武陵山上,正如云貴高原伸過來的一支水牛角形彎臂。在云貴高原的西南部邊緣,分布孟高棉語族的佤族、德昂族和布朗族,以及壯侗語族的傣族,東南部的文山有壯族、苗族和瑤族。這是我國民族最多的文化圈,而以藏緬語族民族分布為主。這里古代曾先后有羌、巴人、百濮、百越等族群分布,原來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氐羌古族系,幾千年前向四川盆地文化區(qū)和云貴高原文化區(qū)遷徙,與土著融合,逐漸發(fā)展成為這一文化圈的古老民族。隋唐后分化,形成當今眾多的藏緬語族各族。西藏因高山隔絕,中原人很少。

    西南高原農(nóng)牧文化圈的各文化區(qū)內(nèi),有若干相對獨立的民族文化子系統(tǒng),如藏族文化、彝族文化、納西族文化、佤族文化等,各具特色,個性色彩相當濃郁。但它們和漢文化又互相滲透、交融,形成高原文化的共性。首先,在語言上,各民族都比較完整地保留自己的語言。漢語西南官話相對統(tǒng)一,與江南稻作文化圈漢語方言林立形成鮮明的對照。戰(zhàn)國以來,建立了諸多地方政權(quán),“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①李白:《蜀道難》。有史籍記載的先后有滇國、夜郎、漏臥、且蘭、巴國、蜀漢、南詔、大理和吐蕃等,數(shù)量僅次于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它們與中原中央王朝交往甚多,一般矛盾少于北方眾多地方政權(quán)。

    該文化圈風俗五彩繽紛,節(jié)日琳瑯滿目。藏族的天葬,彝族的家支,納西族的阿注,佤族過去的人頭樁,景頗人的目腦,傣家的竹樓,等等,莫不獨具特色,神秘誘人。創(chuàng)世史詩相當發(fā)達,是中國的創(chuàng)世史詩帶,其中保存的神話比散文體神話豐滿得多。歌舞發(fā)達,甚于江南文化圈,遜于草原文化圈,尤以藏、彝、傣等族為最。經(jīng)典甚多,其中藏族經(jīng)卷浩如煙海,傣族貝葉經(jīng)、彝族畢摩經(jīng)、納西族東巴經(jīng)也聞名于世。作家文學比較發(fā)達,四川盆地屢出高人韻士,英才輩出。藏族的書面文學歷史悠久,瑰寶甚多。音樂有高原的高亢,高山的遼遠,旋律動人。極富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shù)精彩紛呈,尤其藏族的唐卡名聞中外。

    4.江南稻作文化圈

    江南稻作文化圈包括華中文化區(qū)(長江中游文化區(qū))、華東文化區(qū)(長江下游文化區(qū))、華南文化區(qū)(珠江流域文化區(qū))和閩臺文化區(qū)。四個文化區(qū)有許多共同的特征,但他們之間的區(qū)別至今依然明顯。在地理上,長江中下游河汊交錯,湖蕩星羅棋布,丘陵錯落相間,洞庭、鄱陽、洪澤及太湖四大湖泊都分布于此。一般海拔僅幾十米,年無霜期達240天以上,南部可達300天。降水量達1000毫米以上。沿江土地肥美,長江三角洲為一平原。贛、閩、粵、臺、瓊、桂諸省區(qū)為丘陵區(qū),桂西、湘西屬云貴高原尾部,喀斯特地形分布甚廣。珠江奔騰于河谷間,下游形成肥沃的三角洲,河道縱橫有類淮右。雨量年均1600毫米左右,個別地方達3000毫米。這一文化圈東有東海,南有南海,是有廣闊海洋的文化圈,故其文化乃是以稻作文化為主,以海洋文化為輔。

    江南稻作文化圈偏西為苗瑤各族祖先分布,鄂西為巴人,其他大部分地區(qū)為古越人分布。于越在寧波一帶,以會稽為中心;甌越在浙南至閩北;閩越在福建;東鳀在臺灣、澎湖;楊越在漢水、湘、贛;山越在閩、浙、皖、贛之交,以丹陽為中心;南越在廣東;西甌在桂北、桂中、桂西;駱越在桂南、粵西直到滇東;滇越在昆明以東及東南;夜郎在貴州;夔越在湖北西部到秭歸以西。經(jīng)過2000多年的民族融合,除華南文化區(qū)越人支系西甌、駱越的后裔——壯侗語族的壯族、侗族、布依族、黎族、仡佬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民族的2500多萬人口以外,蘇、浙、閩、贛、鄂、湘、粵、桂東、瓊、滇東絕大部分越人均已與華夏融合,加入漢族。秦漢以來,不少越人南遷到東南亞,分布在泰國、老撾、越南北部、緬甸、孟加拉國北部和印度阿薩姆邦,約7000多萬人。壯侗語族民族在國外稱為侗臺語族民族,是一個跨國的語族民族。

    江南稻作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工種植水稻的發(fā)源地,稻作文化濫觴已長達2萬年左右。在浙江河姆渡,發(fā)現(xiàn)了大量稻殼和禾桿,距今為6500~6900年。在南寧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稻谷加工工具,距今最久的已有10700多年(南寧豹子頭遺址)。江西萬年縣出土的炭化稻谷,也已經(jīng)有15000年以上歷史。在壯族古老的蒼梧部的居地湖南東南靠近廣西邊境的道縣壽雁鎮(zhèn),發(fā)掘出了經(jīng)人工干擾的炭化稻粒,距今已經(jīng)有18000~22000年。這是迄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人工干擾稻粒。由于氣溫適宜,水量充沛,日照充足,適于水稻生長,江南稻作發(fā)達,一年可以兩熟至三熟,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產(chǎn)區(qū)之一,其產(chǎn)量不亞于黃河流域中下游的麥類作物。

    甘蔗為本文化圈獨有的經(jīng)濟作物,主要產(chǎn)于桂、粵、臺、閩諸省區(qū),其中又以臺灣和廣西為最。近年廣西采用先進培育技術(shù),成為我國第一產(chǎn)蔗省區(qū)。熱帶水果品種繁多,四季不絕。蠶絲綿麻紡織濫觴于此,流布四方。南珠產(chǎn)于合浦,不易變黃,名冠環(huán)球。瀕臨東海及南海,航海發(fā)達,海產(chǎn)豐富,番禺(今廣州)漢代即成為外貿(mào)大都會。總之,江南稻作文化圈是我國的富庶之地,魚米之鄉(xiāng)。

    社會發(fā)展相對平穩(wěn)、均衡,緊跟華夏之后進入文明社會。由于漢文化與越文化的交匯、融合,使這一文化圈的文化特點突出。在語言上,各少數(shù)民族基本保持自已的民族語言,但漢語借詞量大,部分人可操雙語。江南大部分越人雖然加入漢族,但其文化影響仍在,如語言,古漢語與古越語交融,形成了漢語的江淮方言、吳話、湘語、贛語、粵語、閩南話、潮州話、客家話等,在中國,凡有越人的地方,都有漢語方言;沒有越人的地方,就沒有漢語方言,可見越人語言的影響之大。教育在唐宋以后逐步趕上中原,近現(xiàn)代名人輩出,多出文豪及科學家。近100年來,憤于外侮,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學貫中西,革命、革新、改革之風往往自南而北,于今亦然。

    在精神民俗中,原生型民間宗教、巫術(shù)、禁忌、信仰等均圍繞以稻作為中心的經(jīng)濟生活旋轉(zhuǎn)。篤信雷公,與祈求水稻豐登有關(guān)。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民歌特別發(fā)達,產(chǎn)生了歌仙劉三姐。民間敘事詩充分發(fā)育,華南是中國的民間敘事詩帶。音樂有山回水應(yīng)之清絕,行云擺柳之柔美,珠落玉盤之清脆。民間故事篇目繁富,梁祝白蛇,家喻戶曉。民間劇種甚多,風格細膩,多姿多彩,其中如越劇、花鼓劇、贛劇、粵劇、桂劇、壯劇、彩調(diào)、漢劇、潮州劇等,皆飲譽海內(nèi)。漢文學南漸,造就了江南文學沃土,唐宋以降,人杰地靈,文士輩出??傊?,江南稻作文化圈在四大板塊中雖厚度不如中原,但大有后來居上之勢,近年猶甚。

    二、文化交融

    中華文化雖然分為四大板塊和十二個文化區(qū),但不是隔絕,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多元一體的格局下,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被經(jīng)濟紐帶、政治紐帶、文化紐帶、血緣紐帶緊密地連結(jié)在一起。中華各族的四條紐帶,是各族人民在歷史的長河中用生命鑄成的,經(jīng)過歷史風云的鍛造,堅韌牢固。特別是在當下,振興中華的大業(yè)給四條紐帶增加了韌勁,四個紐帶更加強勁。四個紐帶在中國各文化圈、文化區(qū)之間產(chǎn)生了文化的相互流動、相互吸收、相互交融三個層次的效應(yīng)。

    (一)相互流動

    首先,文化區(qū)和文化圈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彼此有互相重合的部分,也就是說,它們之間既有可以大體辨析的分界,又難以劃出明晰的界限,邊緣不整齊和部分重合是它們的一大特點。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有的文化圈、文化區(qū)觸角已深深地伸入另一文化圈之內(nèi)。因此,十二個文化區(qū)環(huán)環(huán)相扣,呈現(xiàn)出鏈條似的連環(huán)狀態(tài),彼此是無法分開的。所有的文化區(qū)鉤連在一起,使中華文化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完整,組合嚴緊,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中華文化的共性。同時各民族各文化區(qū)文化圈又保持自己的特色,各有文化個性,使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在它們之間,由于人的流動等原因,帶動了文化的相互流動。由于漢文化較其他文化發(fā)達,往少數(shù)民族中流動成為勁流。又由于我國各少數(shù)民族絕大部分住在沿邊地帶,且其中30多個民族跨境而居,他們在語言、宗教、習俗等方面有天然的聯(lián)系,加上各民族與境外民族有長期的經(jīng)貿(mào)交往,各文化圈的文化與境外的異國文化相互流動,從而使多元文化更加多彩。這是文化相互流動帶來的復合格局。

    (二)相互吸收

    在相互流動當中,必然產(chǎn)生相互吸收。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多吸收漢文化,在漢代就出現(xiàn)了“慕漢”現(xiàn)象。周邊三個文化圈吸收漢文化,包括中原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儒家禮儀、漢文典籍等。據(jù)《華陽國志》載,西南地區(qū)在戰(zhàn)國早期,杜宇王將中原耕作技術(shù)引入蜀中,其后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樂曰荊。人尚赤,帝稱王。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為墓志。今石筍是也,號曰筍里”。宗廟之立乃仿中原,但還不到位,所以“未有謚列,但以五色為主,故其廟稱青、赤、黃、黑、白帝也”。①《華陽國志》卷三《蜀志》,第27頁。秦滅蜀之后,蜀人大力引入中原文化,擴建成都、郫城、臨邛城,在各城“造作下倉,上皆有屋,而置觀樓、射蘭”,各府衙“修整里阓,市張列肆,與咸陽同制”多“有夏聲”。①《華陽國志》卷三《蜀志》,第29頁。蜀地吸收了中原的牛耕、鐵農(nóng)具、冶銅、制玉、制陶、漆器、煉丹砂等技術(shù),水利設(shè)施、車馬制造、橋梁、建筑業(yè)一時興盛。蜀地的僚人、巴人、濮人、氐羌人等少數(shù)民族也逐步漢化。秦入川前50年當?shù)剡€是以西南文化圈的地方文化為主,到西漢中期,中原文化在三川已經(jīng)占到主導地位。[4]

    先秦江南稻作文化圈越人因為大力吸收漢文化,陸續(xù)漢化。公元前528年,楚國令尹(政府首腦)子晰在聽不懂榜枻越人唱的《越人歌》時,忙令懂越語的從人翻譯。公元前306年,越國滅于楚,子孫散于江南。漢武帝時,閩浙交界有人欲謀反,漢武帝派人前往勸降,隨后進行三次大移民,將部分越人遷徙到中原安徽一帶,將部分中原人遷往越地。越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和吸收漢文化,迅速漢化。到晉代,蘇閩浙贛一帶僅有陶淵明的溪人還被視為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所以陳寅恪說陶潛的家鄉(xiāng)是“溪族雜處區(qū)域”,他本身就“出于溪族”。[5]郭沫若也說:“陶侃本是東晉當時的少數(shù)民族。”[6]溪族因之曾經(jīng)受到歧視,陶淵明的祖父雖然貴為名臣,還是被人罵為“溪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漢文化大力南傳,嶺南越人在吸收漢文化中漢化,到20世紀,嶺南百越中只有壯侗語族民族還保留越人的民族特征。但江南越人的文化仍然有一部分保留在江南漢族的文化里,例如,漢語的所有方言即江淮方言、越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都在原越人分布地區(qū)。在中國,沒有越人的地方是沒有漢語方言的?,F(xiàn)在人們到江南越人故地鄉(xiāng)間,便馬上感覺到了一個語言陌生的世界。

    圍繞在中原文化圈周圍的三個文化圈的少數(shù)民族,普遍吸收漢族的五律、七律律詩,這種吸收始于漢代。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文化圈的鮮卑、匈奴、羯、氐羌、丁零逐鹿中原,上層開始學習漢文詩歌,留下的梁鼓角橫吹曲雖然稚嫩,其悲愴仍讓人動容。他們留在中原的后裔,在唐代出了元德秀、賀蘭進明、元結(jié)、元稹、劉禹錫、白居易等一批著名詩人。宋元明清,少數(shù)民族的漢文律詩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產(chǎn)生了一大批能夠以漢文吟詩作賦的大家。以壯族而言,先后產(chǎn)生了寧元悌(隋);韋敬一(唐);覃昌、覃慶元(宋);李璧、王桐鄉(xiāng)(明);張鵬展、馮敏昌、鄭獻甫、劉定逌、韋豐華、黎申產(chǎn)(清)等100多位詩人。覃昌、覃慶元祖孫三代進士;李璧到南京講理學,被譽為“今之胡瑗”;王桐鄉(xiāng)與丘浚、海瑞、張岳崧并稱“海南四絕”;乾隆44年(1779年)進士馮敏昌,參與編修《四庫全書》,存詩2000多首,是壯族一大詩家;與客死印度的葉名琛同科進士的鄭獻甫,存詩3000多首,臺灣出版其詩文達10卷之多。北方森林草原文化圈產(chǎn)生的類似詩人也很多,其中元好問、耶律楚材、薩都剌、薛昂夫、馬祖常、貫云石、阿魯威、納蘭性德等等都是佼佼者。他們都因為努力學習吸收漢文化,在漢族律詩的創(chuàng)作上達到了比較高的層次。

    漢族也從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吸收其優(yōu)秀文化,例如,戰(zhàn)國時中原旱地農(nóng)業(yè)文化圈趙武靈王吸收了北方民族的鐵騎技藝,史稱“胡服騎射”,改變了中原戰(zhàn)陣的格局。中原沃野千里,戰(zhàn)陣以車乘對陣,每每出動往往戰(zhàn)車千乘。但這種排兵布陣格局對山地丘陵、沙洲無效。引入北方民族的騎馬服飾和戰(zhàn)馬兵陣,徹底改變了武裝結(jié)構(gòu)和戰(zhàn)陣格局。又如主要產(chǎn)生于東北文化區(qū)游牧民族的旗袍在漢族地區(qū)風靡一時,其火鍋更是風靡全國。

    (三)相互融合

    在相互吸收當中,便產(chǎn)生了深層次的效應(yīng)——相互融合。這類例子很多,詞的產(chǎn)生是為顯例。作為漢族代表性文學樣式的宋詞,其產(chǎn)生也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有關(guān)。這里先從五胡十六國說起。西晉末年,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的少數(shù)民族活躍于中原,所建立的十六個國家中,有十三個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實際先后活躍的是22個方國,其中只有4個是漢族人所建,其余都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雖然各個政權(quán)都比較短暫,但畢竟活躍了200多年之久。這期間,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的少數(shù)民族,將其民間歌舞詞曲傳入中原,其詞為長短句,打破了中原詞賦和駢體文的齊韻體,為后來詞的產(chǎn)生提供了前提。東晉到唐代前期,西北少數(shù)民族歌舞大量傳入中原。其傳入的媒介其一是歌舞藝人;其二是宗教音樂;其三是商人。西晉滅亡后,胡商涌入洛陽,富者多帶歌妓。南朝“王侯將相,歌伎填室。鴻商富賈,舞女成群,競相夸大,互有爭奪”。①裴子野,《宋略·樂志》。北齊更甚,諸帝尤喜胡樂,后主高緯能譜曲奏樂。西域樂工備受寵幸,甚至封王。當時宮廷中的樂工,多來自唐安西都護府管轄的阿姆河、錫爾河一帶的康國、安國、曹國、石國、米國、何國、火尋國、戊地國和史國,帶來了民間歌舞和宮廷歌舞,使中原的音樂結(jié)構(gòu)為之一變?!端鍟焚澠洹敖越^妙管弦,新聲奇變,朝易暮改,持其音伎,估炫公王之間,舉時爭相慕尚?!雹谒喂唬稑犯娂そo序》。寺廟也很熱鬧,據(jù)《洛陽伽藍記》載,北魏時洛陽寺廟有1700多座,每年佛祖誕辰,“梵樂法音,聒動地天,百戲騰驤,所在駢比”?!段墨I通考·樂二》以總結(jié)的口吻說:“自宣武已后,始受胡音聲,洎于遷都屈茨,琵琶、五弦、箜篌、胡直、胡鼓、銅鈸、打沙鑼、胡舞鏗鏘鏜塔,洪心駭耳,撫箏新靡絕麗。……后主唯賞胡戎樂,耽愛無已,于是繁習淫聲,爭新哀怨?!薄端鍟肪硎遢d:“煬帝乃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樂器工衣創(chuàng)造既成,大備于此兮?!闭f明隋時宮廷已經(jīng)廣泛吸收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音樂歌舞。唐代又在此基礎(chǔ)上增刪,“唐武德初,因隋舊制,用九部樂。太宗增高昌樂,又造燕樂而去禮畢曲。其著令部者十部:一曰讌樂;二曰清商樂;三曰西涼;四曰天竺;五曰高麗;六曰龜茲;七曰安國;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國。而總謂之‘燕樂’,聲辭繁雜,不可勝記?!雹邸端鍟肪硎摹兑魳分尽??!杜f唐書·樂志》載:“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边@說明,從北方文化圈傳入的民間和宮廷音樂,已經(jīng)正式進入隋唐官方的樂府。其間的藝人開始仿制這種以長短句為曲詞的藝術(shù),甚至是受命仿制的?!杜f唐書·禮樂志》載:“至武德九年,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孫以梁陳舊樂,雜用吳楚之音,周齊舊樂,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樂。”這說明,唐代初年,皇帝就命令掌管祭祀樂的最高官員,九卿之一的太常少卿組織創(chuàng)作大唐雅樂,而這雅樂是斟酌南北,將胡戎之樂與中原的燕樂融合,并“雜用吳楚之音”。雅樂包括兩部分,即曲調(diào)與曲辭,曲辭為從北方少數(shù)民族那里移植過來的長短句,這是詞形成的很重要的一步。而作為詞的母胎的十部樂,絕大部分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藝術(shù)樣式,但也吸收了南方越人故地的樂曲風格,包括江西尋陽樂,湖北江陵樂、襄陽樂、石城樂,安徽的壽陽樂等?!耙粤宏惻f樂,雜用吳楚之音,周齊舊樂,多涉胡戎之伎”,說明詞的母胎主要是少數(shù)民族的。俞文豹在《吹劍三錄》中也談到了這個過程:燕樂本是房中曲,即宮廷宴飲、娛樂的民間俗樂,后“喧播朝野,熏染成俗,文人才士,乃依樂工拍彈之聲,被以長短句,而淫詞麗曲,布滿天下兮?!痹~因吸收少數(shù)民族自然天成的審美情趣,包括越人故地的子夜吳歌,而少數(shù)民族在男女之情上比較保持天然的情愫,故詞被稱為“艷科”。[7]

    從上文可以看出,詞的形成過程是:首先,少數(shù)民族的樂工將民間樂曲、宮廷樂曲和佛曲帶到中原樂府,并依新聲填詞,引起注意;其次,教坊藝人得到啟示而仿制依曲填詞;再次,一些漢族文人仿作,如王涯(?—835)即依曲填詞;最后,到中唐,羨慕長短句詞體的詩人如張籍、白居易、劉長卿等,雖然不懂得曲譜,但依其長短句,巧用漢字平仄,創(chuàng)作了脫離音樂的詞。到唐五代,已經(jīng)有100多首。但唐代是律詩的高峰,詞到宋代才得到發(fā)展。詞在宋代基本脫離音樂,逐步發(fā)展成為雅文學,但因其來源與音樂關(guān)系密切,故又稱為曲子詞、歌詞、小歌詞、曲曲子、樂府詩、長短句、詩余等。從這里可以看出,詞的用語是漢語詞,詞的搭配是漢語平仄,詞的結(jié)構(gòu)是北方民族長短句,詞的音樂主要是北方民族樂曲,四個方面融合而成一種風行一時的漢文學樣式。

    此外,“竹枝詞”本是流傳在三峽巴人和僚人中間的民歌,劉禹錫將其略加改造,融入漢族民歌,很快風靡全國。而作為國粹的京劇,是漢、滿、蒙、回四個民族的藝術(shù)家共同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滿族的入主中原,也許就沒有京劇。相聲也是漢、滿、蒙、回四個民族的藝術(shù)家共同將其提升為全民喜愛的文藝形式的。這些都是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

    三、結(jié) 語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

    第一,中華文化是由四大板塊、十二個文化區(qū)構(gòu)成的,中原旱地農(nóng)業(yè)文化圈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體。少數(shù)民族分布的三個文化圈,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呈“匚”形圍繞在中原旱地農(nóng)業(yè)文化圈周圍。

    第二,經(jīng)過歷史的演化,由于中原旱地農(nóng)業(yè)文化圈較為強勢,向北方、西南、江南擴展,但各文化圈、文化區(qū)的民族文化分布格局基本未變。

    第三,各文化圈、文化區(qū)之間雖然有大致的范圍,但邊緣不整齊,互相交叉,并由經(jīng)濟紐帶、政治紐帶、文化紐帶、血緣紐帶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使中華文化呈現(xiàn)出多元一體格局。

    第四,四個紐帶使各文化圈、文化區(qū)之間的文化相互流動、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使中華各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姿多彩,異彩共存。

    [1]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

    [2]梁庭望.中華文化板塊結(jié)構(gòu)與中國文學關(guān)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陳連開.中華民族研究初探[M].北京:知識出版社,1994.

    [4]羅開明.四川通史[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220.

    [5]陳寅恪.魏書司馬傳江東民族條釋證及推論[C]//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1.

    [6]郭沫若.李白與杜甫[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

    [7]梁庭望.少數(shù)民族在中華文學發(fā)展中的貢獻[N].文藝報,2012-10-12.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gòu)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亚洲伊人色综图|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99久久综合免费|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男男h啪啪无遮挡| 黄色 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91大片在线观看|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亚洲中文av在线|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91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av电影中文网址|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性少妇av在线|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日本wwww免费看|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av有码第一页|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欧美日韩av久久| 成年动漫av网址|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夫妻午夜视频|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久久久久视频综合|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9色porny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videosex国产|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窝窝影院91人妻|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国产麻豆69| av电影中文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91国产中文字幕|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av欧美777|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99久久综合免费|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v一级| 超碰成人久久|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videosex国产|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中国国产av一级|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成人影院久久|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av欧美777|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成年动漫av网址|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欧美另类一区|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看免费av毛片|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avwww免费|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99热全是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操美女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大码av|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久久热在线av| 日日夜夜操网爽|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手机成人av网站| 色播在线永久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自线自在国产av|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91成人精品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999|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91av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年av动漫网址| 电影成人av|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99久久综合免费|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日韩电影二区|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国产一卡二卡三卡精品|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欧美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 久久香蕉激情|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一级毛片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午夜福利,免费看|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激情视频va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制服| 99久久综合免费| 宅男免费午夜|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a级毛片黄视频| videosex国产|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 av有码第一页|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bbb黄色大片|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美精品.|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91麻豆av在线|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手机成人av网站|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美国免费a级毛片|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片内射在线|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免费不卡黄色视频|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视频4|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欧美日韩av久久|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免费鲁丝| 亚洲av美国av| 91大片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成人国语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捣出白浆h1v1|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成人影院久久|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搡老岳熟女国产|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嫩草影视91久久|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日韩电影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99久久人妻综合|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大片免费播放器 马上看|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老司机靠b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91av网站免费观看|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在线网址|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日本a在线网址|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免费女性裸体啪啪无遮挡网站|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看a的网站|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激情视频v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欧美日韩黄片免|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videossex|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午夜免费鲁丝|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午夜91福利影院|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日本wwww免费看| 五月天丁香电影|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国产色视频综合|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老汉色av国产亚洲站长工具| av一本久久久久|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亚洲avbb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久久 成人 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另类精品久久|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91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婷婷成人精品国产|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黄色|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亚洲,欧美精品.|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中国美女看黄片|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性少妇av在线| av在线老鸭窝|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男人添女人高潮全过程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男女边摸边吃奶| a 毛片基地|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 中国国产av一级|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软件|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天天躁日日躁夜夜躁夜夜|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久久中文看片网|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xxxhd国产人妻xxx|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黄色视频不卡| 久久青草综合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刺激|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丝袜美足系列|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手机成人av网站|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曰老女人黄片|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制服诱惑二区| 亚洲全国av大片|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第35|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亚洲第一青青草原|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亚洲中文av在线|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五月天丁香电影|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老司机靠b影院| 免费不卡黄色视频| avwww免费|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大香蕉久久网|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教育|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窝窝影院91人妻|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777| 91成人精品电影|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