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道遠
互聯(lián)網作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其跨國性、交互性、滲透性對國際關系和國內政治的影響日益增強。在國際環(huán)境變幻莫測和國內政權代際交替情勢下,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其對外關系、國內政治變革呈現(xiàn)復雜的互動關系,互聯(lián)網在朝鮮經歷了曲折而又微妙的發(fā)展歷程。如何利用國際互聯(lián)網融入國際社會,推動經濟社會進步,同時維護國家安全和政權穩(wěn)定,是朝鮮當局需要認真考慮解決的重要而又現(xiàn)實的政治課題。本文試圖梳理朝鮮當局的互聯(lián)網政策及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分析朝鮮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任務要求與壓力,在此基礎上判斷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未來走向及其政治影響。
出于意識形態(tài)偏見和政治對立原因,西方對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頗多微詞。2006年,“保護記者委員會”將朝鮮列為“世界十大信息監(jiān)控國家之首”,“無國界記者組織”則稱朝鮮為“當今世界的互聯(lián)網黑洞”。①“In North Korea,the Internet is Only For a Few”,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http://www.iht.com/articles/2006/10/22/business/won.php.(上網時間:2013年12 月20日)實際上,朝鮮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互聯(lián)網建設,此后一直沒有停止互聯(lián)網研究和發(fā)展步伐。近年來,朝鮮互聯(lián)網政策逐漸從“完全封閉”、“全面控制”向“充分利用”、“有效控制”演變,互聯(lián)網發(fā)展呈現(xiàn)不少值得關注的特點。
首先,最高領導人高度關注信息科技發(fā)展。朝鮮兩代領導人金正日和金正恩對發(fā)展互聯(lián)網均抱有較大興趣,并在不同場合強調互聯(lián)網對朝鮮的重大意義,決心大力推進朝鮮的信息科技事業(yè)。2012年5月,金正恩繼任朝鮮最高領導人后不久即下達指示,“應該靈活利用網絡,通過網絡多接觸其他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該指示被寫入《國家整備基本方針》,下達給各級干部。②“金正恩會夯實權力基礎并走開放之路嗎?”The Daily NK,http://www.dailynk.com/chinese/read.php?cataId=nk00300&num=10647.(上網時間:2014年1月22日)2014年1月,金正恩在朝鮮國家科學院成立61周年之際,重點參觀視察信息科技研究所,對發(fā)展信息科技做出重要指示。③“金正恩視察國家科學院”,朝鮮“我們的國家”網,http://www.naenara.com.kp/ch/news/news_view.php?22+1931.(上網時間:2014年1月18日)信息技術、納米技術和能源技術一起被列為朝鮮“尖端科技”開發(fā)方向和領域。④“樸鳳柱在國家科學院考察強調發(fā)展尖端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朝鮮中央通訊社,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 InfoList.kcmsf#this.(上網時間:2014 年1 月18 日)僅在2013年第四季度,朝鮮就舉辦了“第24屆全國軟件競賽暨展覽會”①“第24屆全國軟件競賽暨展覽會開幕”,朝鮮中央通訊社,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 InfoList.kcmsf#this.(上網時間:2014年1月18日)、“第5屆全國大學生信息科技成果展”②“全國大學生信息科技成果展在平壤開幕”,朝鮮中央通訊社,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 InfoList.kcmsf#this.(上網時間:2014年1月18日)、“第14屆全國教育部門軟件展”③“第14屆全國教育部門軟件展開幕”,朝鮮中央通訊社,http://www.kcna.kp/kcna.user.article.retrieveNewsView InfoList.kcmsf#this.(上網時間:2014年1月18日)等數場信息科技盛會,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崔泰福、內閣副總理金勇等重要領導人出席活動,金日成綜合大學、金策工業(yè)綜合大學等一批朝鮮信息科技教育實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參加競賽,為數不少的朝鮮青年學生和研究人員參與,期間還進行了中朝和英朝之間的軟件競賽和信息技術交流。這些活動搭建了“推動國家信息科技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平臺”,形成重視信息科技發(fā)展的濃厚輿論氛圍。
其次,挖掘和運用網絡的政治經濟功能。在政治方面,1997年朝鮮建立第一個政治宣傳網站“朝鮮中央通訊社”網站,其后各種政治新聞網站陸續(xù)建立,例如“我們的國家”網站、《勞動新聞》網站、“朝鮮之聲”網站等,均能提供多國語言服務,是朝鮮進行外宣的重要窗口。④Son Key-young,“North Korea Goes Online”,Asian Politics and Policy,Volume 3,Number 3,2011,pp.487 -488.伴隨信息化進程,朝鮮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國內政治宣傳和對外政治傳播的水平不斷提升,一度利用推特、臉譜、優(yōu)兔官方賬號發(fā)布消息,宣傳朝鮮內外政策,擴大網絡空間話語權。金正恩執(zhí)政后,更加重視通過互聯(lián)網打造年輕領袖的“親民形象”,涉及最高領導人的網絡視頻、圖片的數量和質量均出現(xiàn)顯著變化。在經濟方面,1999年朝鮮建立“資訊銀行”網站,繼而不斷建立銀行和外貿企業(yè)網站,試圖通過國際互聯(lián)網展示并推銷朝鮮產品,促進國際貿易,獲得對朝鮮至關重要的外匯。目前,朝鮮擁有包括金融、工業(yè)、軟件、旅游等在內的十余個經濟貿易類網站。⑤“The North Korean Website List”,North Korea Tech,https://www.northkoreatech.org/the-north-korean-website-list/.(上網時間:2014年1月23日)在行政管理方面,朝鮮政府以“光明網”為內聯(lián)網基干搭建公共機關信息平臺,發(fā)布和傳遞行政命令和生產信息,促進單位學習和經驗分享,提高經濟、行政部門的工作效率和組織程度。隨著朝鮮內部互聯(lián)網發(fā)展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11年12月朝鮮發(fā)布《電腦網絡管理法》和《電子認證法》,目的在于進一步完善互聯(lián)網相關法律,為實現(xiàn)內部資源的數據化提供法律依據。⑥“朝鮮制定互聯(lián)網法律擬加快實現(xiàn)經濟信息化”,韓國聯(lián)合通訊社,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international/2014/01/12/0301000000ACK20140112000700881.HTML.(上網時間:2014 年1 月26日)
第三,著重建設軍事網絡戰(zhàn)能力。朝鮮對網絡的軍事用途頗為重視,大力研發(fā)互聯(lián)網軍事技術,網絡戰(zhàn)能力在近期國際沖突中時有表現(xiàn)、不斷提升。2009年朝鮮開始建設網絡戰(zhàn)部隊,2011年金正恩執(zhí)政之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金正恩十分重視網絡戰(zhàn)的作用,將網絡戰(zhàn)、核武器以及導彈視為三大作戰(zhàn)手段,組建了專門負責網絡戰(zhàn)的“網絡司令部”,大力培養(yǎng)和選拔網絡技術人才,充實網絡部隊。據韓國國防部統(tǒng)計,朝鮮對韓國的網絡攻擊密度達每天15000余次。從2009年到2013年,朝鮮對韓國的網絡戰(zhàn)共造成韓國7.5億美元損失,主要包括對韓國銀行金融系統(tǒng)、通信交通設施和大眾傳媒進行滲透。⑦Mark Clayton,“In Cyberarms Race,North Korea Emerging as a Power,nota Pushover”,Christian ScienceMonitor,October19,2013.美國軍方則認為,朝鮮目前擁有“造成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癱瘓,并對美國國防網絡造成廣泛破壞”的能力。⑧Lolita Baldor,“North Korea’s Cyber Threats And Missiles Worry U.S.”,The Huffington Post,October 1,2013.據美國對全球160多個國家網絡戰(zhàn)能力的評估,美國以4分名列第一,朝鮮、日本和以色列以3.6分緊隨其后。⑨The Chosun Ilbo,“Seoul Must Not Drop Its Guard Against N.Korean Cyber Attacks”,http://english.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3/03/21/2013032101208.htm l.(上網時間:2014 年 1 月 23日)同時,朝鮮善于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信息心理戰(zhàn),破壞國外反朝網站,支持國外親朝網站。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統(tǒng)計,朝鮮利用服務器在19個國家的140余個網站進行信息心理戰(zhàn),2011年、2012年分別向韓國發(fā)送了27090和41737條政治宣傳信息。⑩“North Korea’s Vast Cyber Warfare Army”,MIT Geospatial Data Center,http://cybersecurity.mit.edu/2013/09/north - koreas -vast-cyber-warfare-army/.(上網時間:2014年1月20日)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朝鮮民間互聯(lián)網發(fā)展曲折、約束重重?!肮饷骶W”是由朝鮮唯一的國營互聯(lián)網運營服務商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持的局域網絡,網內還有一些論壇、聊天室和幾家國營媒體如“朝鮮之聲”、《勞動新聞》和朝鮮中央通訊社等官方網站。朝鮮國內用戶電腦上裝載的并非世界通行的微軟Windows系統(tǒng),而是自行研發(fā)的“紅星”系統(tǒng)。朝鮮居民只需到各電話分局辦理入網申請手續(xù),即可通過電話線上網,無需支付任何入網費。但迄今,在朝鮮2400萬人口中只有150萬人使用網絡。政府、軍隊以及高等學??梢允褂没ヂ?lián)網,普通民眾依然很難接觸到互聯(lián)網。在朝鮮,民眾私下訪問國際互聯(lián)網是違法的,部分大學的計算機實驗室是少數幾個例外。在手機通訊方面,2008年朝鮮與埃及奧拉斯考姆通訊公司合作,開始建設3G網絡。奧拉斯考姆公司投資40億美元用于朝鮮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獲得朝鮮通信業(yè)25年的專營許可。①高秋福主編:《金正日與朝鮮》,新華出版社,2012年,第59頁。2013年,朝鮮電信運營商首次開放3G數據網絡,但僅支持外國公民訪問。
朝鮮之所以在經濟發(fā)展遭遇困難,對外基本“封閉”的條件下積極發(fā)展互聯(lián)網,主要基于如下四點考慮。第一,通過發(fā)展互聯(lián)網確立和鞏固朝鮮領導人的政治合法性與領導權威。作為有著海外留學經歷的年輕領導人,金正恩的外語水平、國際視野、對新事物的開放包容態(tài)度,尤其是受信息技術教育的背景和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掌握水平②Richard Stone,“Pyongyang University and NK:Just Do IT!”November 1,2010,http://38north.org/2010/11/pyongyang- university-and-nk-just-do-it/.(上網時間:2014年1月26日),都使得朝鮮內部和國際社會一直對其充滿期待,這些因素增加了金正恩的個人魅力和朝鮮當局的政治軟實力。在確立金正恩為朝鮮最高領導接班人時,朝鮮主流媒體宣布,金正恩的貢獻在于為朝鮮工業(yè)部門引進了電腦數控系統(tǒng),利用信息科技改造了生產體系,尤其是軍工部門,③“Kim Jong Un is Good at Cutting-edge Technology”,The Daily NK, http://www.dailynk.com/korean/read.php?catald =nko5000&num=85810.(上網時間:2014年1月22日)并認為,“金正恩對尖端科技的掌握證明了他的卓越領導力”。④Jae- Cheon Lim,“North Korea’s Hereditary Succession:Comparing Two Key Transitions in the DPRK”,Asian Survey,Vol.52,Number 3,2012,p.560.可見,信息技術水平和信息技術貢獻成為年輕領導人順利接班的重要政治資本。金正恩執(zhí)政之后,一再強調發(fā)展信息科技的巨大作用,謀求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fā)展?!皬南虬傩掌占笆謾C,部分開放網絡等措施看,年輕領導人展示了迎合新時代需求的形象。”⑤“2014年加快金正恩偶像化”,The Daily NK,http://www.dailynk.com/chinese/read.php?cataId=nk00300&num=13231.(上網時間:2014年1月22日)互聯(lián)網發(fā)展對朝鮮當局并非可有可無,相反,其與朝鮮最高領導人的執(zhí)政績效、社會形象息息相關。與其他領域相比,信息科技和通訊工具發(fā)展進步(如“阿里郎”手機的推出,“三池淵”平板電腦的發(fā)售⑥The Chosun Ilbo,“N.Korean Tablet PC‘Impressive’”,http://english.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3/10/24/2013102401 610.html.(上網時間:2014 年1 月24 日))更容易吸引眼球,網絡政治傳播產生的宣傳效果更突出。信息技術發(fā)展和運用的任何可圈點之處,都已經成為朝鮮當局和最高領導人獲得合法性和政治權威的來源。
第二,通過信息科技推進朝鮮經濟社會發(fā)展。事實上,朝鮮發(fā)展信息科技的經濟生產用途要遠遠大于其溝通聯(lián)絡功能。金正恩執(zhí)政之后,力求快速將朝鮮的勞動密集型經濟升級為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擺脫經濟發(fā)展困境。他在2014年新年賀詞中著重強調,“科研部門要解決在發(fā)展國家經濟、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需要解決的長遠問題和當前面臨的科技問題,突破尖端,開辟知識經濟建設的捷徑”。⑦“金正恩發(fā)表2014年新年賀詞”,朝鮮中央通訊社,http://www.kcna.kp/kcna.user.special.getArticlePage.kcmsf.(上網時間:2014年1月18日)事實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朝鮮把發(fā)展信息科技作為經濟復蘇的關鍵舉措,一方面通過近年互聯(lián)網教育和投資,培養(yǎng)出一支出色的信息科技人才隊伍,能夠承接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公司的信息科技外包項目,進行硬件服務和軟件開發(fā),獲取外匯收入,并促進信息技術開發(fā),推進技術創(chuàng)新;⑧Paul Tjia,“North Korea:An Up-and-Coming IT-Outsourcing Destination”,October 26,2011,http://38north.org/2011/10/ptjia102611/.(上網時間:2014年1月25日)另一方面,努力建設“光明網”豐富的數據庫,在國內各個部門之間分享和擴散科技信息,并通過發(fā)展計算機數控技術(CNC),提高產品標準化水平和國內生產能力,尤其是能源生產能力,為工業(yè)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必要保障。①Richard Stone,“Pyongyang University and NK:Just Do IT!”November 1,2010,http://38north.org/2010/11/pyongyang- university-and-nk-just-do-it/.(上網時間:2014年1月26日)按照金正恩的指示,2014年工廠要積極推進現(xiàn)代化、CNC化,提高原料和材料的國產化比重,實現(xiàn)生產正?;?。②“金正恩發(fā)表2014年新年賀詞”,朝鮮中央通訊社,http://www.kcna.kp/kcna.user.special.getArticlePage.kcmsf.(上網時間:2014年1月18日)
第三,維持政權穩(wěn)定、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是朝鮮當局制定互聯(lián)網發(fā)展政策的重要考慮因素。發(fā)展互聯(lián)網并非朝鮮當局的政策首選,一旦危及朝鮮政權穩(wěn)定,任何政策選擇都將在政權安全的壓力下被排在次要位置。目前,朝鮮民間網絡發(fā)展狀況是:內聯(lián)網大范圍普及,手機、電腦等通訊媒介迅速發(fā)展,國際互聯(lián)網連接卻極為有限,受到嚴格管控。這種狀態(tài)主要源于朝鮮內部政權穩(wěn)定因素和外部意識形態(tài)壓力。就朝鮮內部而言,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蘇東劇變和蘇聯(lián)解體,朝鮮進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困難時期,國際制裁、能源緊缺、糧食歉收、生活困苦,“苦難行軍”實際上長期持續(xù)。朝鮮核試驗、導彈試射、“天安艦事件”、“延坪島事件”等引發(fā)的國際關注,不僅沒有打開外交困局、獲得更多國際援助,反而起到負面效果,使朝鮮受到更嚴厲的國際制裁和外交孤立。尤其是從金日成到金正日、金正日到金正恩的兩次代際政權交接引發(fā)的政局不穩(wěn),迫使朝鮮官方采取密不透風的社會控制措施,與國際社會隔離、防止西方滲透顛覆、維持政權穩(wěn)定成為首要任務。在這一背景下,朝鮮當局不得不采用“強控”手段進行政治統(tǒng)治和國家治理,并使之成為常態(tài)。這恰恰與互聯(lián)網社會要求的開放性、滲透性和透明度格格不入。西方學者推斷,一旦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由于信息的跨國自由流動,朝鮮民眾通過國際國內比較,難免會感受到社會現(xiàn)實和政治宣傳之間的巨大反差,這將影響朝鮮政權的合法性,極有可能引發(fā)來自內部的政局動蕩。③Andrei Lankov,“Changing North Korea:An Information Campaign Can Beat the Regime”,F(xiàn)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 2009,Vol.88,Issue 6,p.102.因此,盡管朝鮮幾任領導人認識到互聯(lián)網對推動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發(fā)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在發(fā)展民間互聯(lián)網的實踐上依然猶豫不決、決策反復。就朝鮮外部而言,西方國家在冷戰(zhàn)思維的驅使之下,一方面極力通過國際輿論“妖魔化”朝鮮,另一方面試圖利用互聯(lián)網對朝鮮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西方學者認為,朝鮮對國際壓力是“免疫”的,只有互聯(lián)網可以發(fā)揮微妙的作用,所以西方國家不能放棄這種努力。④Andrei Lankov,“Changing North Korea:An Information Campaign Can Beat the Regime”,F(xiàn)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 2009,Vol.88,Issue 6,p.96.美國強調,“網絡自由”事關人權,朝鮮政府應當尊重和容忍自由表達、自由集會、批評政府的網絡功能。⑤“Eric Schmidt and the North Korean Internet Dilemma”,North Korea Tech, http://www.northkoreatech.org/2013/04/23/eric -schmidt-and-the-north-korean-internet-dilemma/.(上網時間:2014年1月20日)谷歌公司董事長施密特在2013年初也呼吁朝鮮政府讓普通民眾上網。他指出,朝鮮是數字革命中的“黑洞”,“現(xiàn)在是一個關鍵時期,朝鮮政府應當作出抉擇,是要以開放的姿態(tài)進行網絡普及,還是繼續(xù)維持落后的現(xiàn)狀”。⑥Eric Schmidt and Jared Cohen,“The Dark Side of the Digital Revolution”,TheWall Street Journal,April 19,2013.由于朝鮮互聯(lián)網的低普及率和嚴格管控令西方國家的網絡外交無計可施、成效不大,因而西方國家在對朝鮮進行嚴厲經濟技術封鎖的同時,卻要求朝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開放國際互聯(lián)網。由此觀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壓力是朝鮮采取小心謹慎的互聯(lián)網政策的重要外部原因和考慮因素。
第四,通過實施網絡戰(zhàn)提升朝鮮話語權和利益博弈能力。在國際互聯(lián)網無政府狀態(tài)下,網絡越發(fā)達的國家,反而越脆弱;優(yōu)勢有多大,劣勢就有多大;網絡覆蓋的范圍有多廣,被攻擊的范圍就會有多廣。⑦[美]理查德·A.克拉克、羅伯特·K.科奈克著,劉曉雪等譯:《網電空間戰(zhàn)》,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第3頁。這是典型的網絡社會“兩面性”。事實證明,一些國家國民經濟、基礎設施和軍事機關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國家往往成為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對象。朝鮮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低網絡覆蓋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社會現(xiàn)代化,卻同時避免了過于依賴網絡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表現(xiàn)在國防安全上,朝鮮相對于發(fā)達國家的“數字落差”和“不對稱劣勢”反而轉化為“不對稱優(yōu)勢”,即其他國家很難利用國際互聯(lián)網系統(tǒng)對朝鮮發(fā)動攻擊,影響朝鮮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生產,但是朝鮮卻能通過發(fā)展網絡戰(zhàn)部隊,有效滲透其他國家發(fā)達成熟、無處不在的互聯(lián)網系統(tǒng),產生巨大的政治和軍事效果。因此,朝鮮一方面在國際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應用上極為謹小慎微,另一方面卻不遺余力地大力發(fā)展軍事網絡戰(zhàn)能力。雖然有效評估朝鮮互聯(lián)網軍事能力比較困難,但是可以對朝鮮的動機做出如下基本推斷:其一,網絡戰(zhàn)成本低廉,影響巨大。與核武器研發(fā)、導彈試射等軍事項目相比,網絡部隊的建設和使用成本更加低廉,對朝鮮目前的經濟狀況而言也更易于承受。同時,對美日韓的網絡進攻從民用設施到軍事設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具有跨國屬性、整體影響和震懾效果。其二,朝鮮可以利用網絡戰(zhàn)的“不對稱性”獲得戰(zhàn)略平衡。①Mark Clayton,“In Cyberarms Race,North Korea Emerging as a Power,nota Pushover”,Christian ScienceMonitor,October19,2013.大力發(fā)展網絡戰(zhàn)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朝鮮在軍事力量上與美日韓的差距,提升朝鮮的獲勝幾率,這在未來的沖突中至關重要。其三,網絡戰(zhàn)具有隱匿性特點。一旦朝鮮借用其他國家服務器發(fā)動網絡攻勢,盡管受到懷疑和關注,也很難收集到確鑿證據,從而可以免受國際制裁和譴責。②James A.Lewis,“Speak Loudly and Carry a Small Stick:The North Korean CyberMenace”,September7,2010,http://38north.org/2010/09/speak-loudly-and-carry-a-small-stick-the-northkorean-cyber-menace/.(上網時間:2014年1月26日)其四,朝鮮善于利用互聯(lián)網吸引眼球,一方面譴責“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滲透顛覆和韓國、日本的“幫兇行徑”,塑造自身的“受害者”形象,謀求國際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制造地區(qū)緊張局勢,最大限度獲得利益博弈的籌碼,爭取美日韓的讓步和妥協(xié)。其近期的主要做法是,或在《勞動新聞》和朝鮮中央通訊社網站上連篇累牘發(fā)布新聞,尤其通過新聞標題包裝,猛烈批評美日韓對朝政策;或在優(yōu)兔上發(fā)布關于朝鮮即將對美日韓發(fā)動打擊的宣言等視頻內容。朝鮮利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戰(zhàn)手法已經產生了不小的國際影響。皮尤中心調查顯示,36%的美國人比較關注朝鮮相關信息,朝鮮通過網絡釋放的信息成為影響美國民眾的重要國際信息來源。③Chico Harlan,“As Propaganda Videos go Viral,N.Korea Becomes aWeb Hit”,TheWashington Post,April12,2013.
對于朝鮮來說,如果開放互聯(lián)網,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可能會由于信息流動影響體制存續(xù);如果繼續(xù)封閉互聯(lián)網則不利于經濟發(fā)展、國際合作和國家聲譽,最終無助于保持政權穩(wěn)定。這被稱為典型的朝鮮“網絡發(fā)展困境”。
一旦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滲透力量將逐漸穿透主權邊界和朝鮮政權設置的“信息壁壘”,網絡信息傳播與朝鮮當局意識形態(tài)之間的巨大張力和沖突無法避免,保持意識形態(tài)的純潔性、統(tǒng)一性、感召力的難度和成本都在增加,對政權的說服能力構成挑戰(zhàn)。④Nina Hachigian,“The Internet and Power in One- Party East Asian States”,TheWashington Quarterly,Summer 2002,p.42.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互聯(lián)網極有可能成為朝鮮政局的“新變量”,發(fā)揮微妙卻顯著的作用。從朝鮮實際情況看,一方面,朝鮮當局依然奉行強有力的新聞信息管控政策,密切監(jiān)控互聯(lián)網發(fā)展,將國際互聯(lián)網使用局限在非常小的范圍內;另一方面,在經濟利益和好奇心理的驅使下,為數不少的朝鮮民眾正在試圖突破政府對信息渠道的嚴格管控,接觸韓國電影及流行音樂,以及其他國家的電臺與電視節(jié)目。手機、電腦、MP3播放器及U盤已開始通過走私等非法途徑進入朝鮮。⑤Suzanne Choney,“North Korea’s Internet?What Internet?For most,Online Access doesn’t Exist”,NBC News,March 29,2013,http://www.nbcnews.com/technology/north - koreas- internet- whatinternet-most-online-access-doesnt-exist-1C9143426.(上網時間:2014年1月20日)可以預見,在世界信息化浪潮和民眾信息利益訴求影響下,“信息孤島”局面難以長期維持,這考驗著朝鮮當局的適應性和調試力。長遠來看,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的普及有利于朝鮮實現(xiàn)經濟社會現(xiàn)代化、增強國防軍事能力、樹立開放的國際形象。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朝鮮政權穩(wěn)定并不必然是“零和博弈”局面,而是有多種路徑和現(xiàn)實可能。⑥Yoo Hyang Kim,“North?Korea’s?Cyberpath”,Asian Perspective,2004,Vol.28,Issue 3,p.192.朝鮮當局在可預見的將來會繼續(xù)采用實用主義和工具主義策略,建立“蚊子網絡”⑦Cheng Chen,Kyungmin Ko,Ji- Yong Lee,“North Korea’s Internet Strategy and its Political Implications”,Pacific Review,December 2010,Vol.23,Issue 5,p.660.,即在享受互聯(lián)網帶來的經濟發(fā)展好處的同時,盡可能屏蔽和過濾消極政治影響,防止外部信息、文化滲入現(xiàn)存體系內部,維持政權穩(wěn)定。
歸根結底,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速度、規(guī)模和水平毫無疑問取決于當局對國際、國內形勢的基本判斷和掌控能力。①Yoo Hyang Kim,“North Korea’s Cyberpath”,Asian Perspective,2004,Vol.28,Issue 3,p.205.無論如何,互聯(lián)網發(fā)展應該服務于增進而不是威脅動搖朝鮮政權的核心利益。2003年,朝鮮已經試開通國際移動通信業(yè)務,但是到2004年龍川郡爆炸案危及金正日人身安全后,朝鮮當即關閉國內無線通信網,禁止本國民眾使用手機,并嚴禁外國游客攜帶手機入境。2007年,朝韓關系緩和,在兩國首腦會晤期間,金正日向盧武鉉表示,“只在開城工業(yè)園聯(lián)網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朝鮮的其他地區(qū)也進行聯(lián)網的話,那就會有許多問題。如果問題能得到解決的話,那么沒有理由不開放互聯(lián)網?!边@里所指的“問題”,主要是涉及朝鮮當局視為核心利益的國家安全和政權穩(wěn)定問題。2007年李明博上臺不久,朝韓關系逆轉,南北方之間經貿聯(lián)系和信息合作幾乎全部中斷,朝鮮政權嚴密控制互聯(lián)網發(fā)展。2009年,朝鮮的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之后,遭到更加嚴厲的國際譴責和制裁,朝鮮生存的外部環(huán)境惡化,國際互聯(lián)網連接幾乎完全中斷。金正恩執(zhí)政之后,2013年在國際社會的呼吁下向外國游客開放3G網絡,之后不久又立即禁止,同時嚴格檢查中朝邊境地區(qū)居民的互聯(lián)網使用。②The Chosun Ilbo,“N.Korea Cuts 3G Mobile Web Access for Foreign Visitors”,http://english.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3/03/29/2013032900427.html.(上網時間:2014 年1 月24 日)在2011年金正日逝世、金正恩接班之際和2013年處決張成澤的敏感時間點上,朝鮮互聯(lián)網都做出了重要反應:或是切斷一切外部聯(lián)絡,或是加強信息過濾和篩選,朝鮮中央通訊社和勞動新聞網頁上有數以千計的信息被刪改。③Tania Branigan,“North Korea Erases Online Archives”,The Guardian,December 17,2013.因此,可以做如下推論:一旦朝鮮國內政局穩(wěn)定,與美日韓等國關系緩和,朝鮮當局就會更加從容和自信,也會增加開放國際互聯(lián)網的信心和勇氣,朝鮮的互聯(lián)網發(fā)展進程將由此加快。相反,一旦朝鮮國內政局不穩(wěn),與美日韓等國關系緊張,朝鮮當局就會更加謹慎和敏感,因而將加強對信息網絡的控制,甚至不惜切斷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最大限度降低外部風險??傊?,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脆弱性和搖擺不定,實際上根源于朝鮮局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另外,資金和技術壁壘始終是朝鮮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客觀制約。即使朝鮮當局擺脫決策困擾,形成大力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共識,要想取得通信技術的長足進步和資金保障,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美國和韓國因素。④Heejin Lee,Seungkwon Jang,Kyungmin Ko,“‘.kp’Korea,Democratic People’sRepublic of”,DigitalReview of Asia Pacific2009 -2010,p.232.為了避免朝鮮將高新科技用于軍事用途,1996年美國主導的《瓦森納協(xié)定》明確規(guī)定禁止向朝鮮出口包括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產品在內的軍民兩用科技產品。同時,由于朝鮮依然被美國列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因而難以獲得西方國家更多的國際投資,而這是發(fā)展先進信息產業(yè)所必需的資金條件。韓國曾經打算在開城工業(yè)區(qū)設立若干信息科技公司,雇傭朝鮮信息軟件人才,一方面注入資金,開展商業(yè)合作,提升韓國和朝鮮的信息科技競爭力,另一方面幫助朝鮮培養(yǎng)和儲備信息科技人才。但是,隨著2007年李明博執(zhí)政和朝韓關系倒退,這類信息軟件公司始終未能取得成效。
在這樣的情勢下,即便朝鮮在不久的將來全面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短期內所產生的政治影響也可能十分有限,并不會出現(xiàn)如西方國家所熱切期待的“民主浪潮”和“體制變革”。其一,由于朝鮮資金和技術較為匱乏,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電力供應面臨嚴峻問題,要想支撐互聯(lián)網大規(guī)模運行和維護,尚有不少障礙。其二,個人電腦作為奢侈品僅僅為朝鮮少數人群擁有,互聯(lián)網的普及率和滲透性難以快速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網民人數占人口比例不大,影響力十分有限。朝城市化進程不足,僅有平壤、咸亨、清津、南浦等四個城市人口超過50萬,⑤“The World Factbook”,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Last updated on January 7,2014,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kn.html.(上網時間:2014年1月26日)民眾消費能力有限。高昂的手機費用在150至700美元之間,也影響了手機等通訊工具進一步普及。⑥Yonho Kim,“A Closer Look at the‘Explosion of Cell Phone Subscribers’in North Korea”,November 26,2013,http://38north.org/2013/11/ykim112613/.(上網時間:2014年1月26日)其三,朝鮮當局在技術層面已做好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的準備,會在最大程度上過濾和阻止不利于朝鮮政權穩(wěn)定的負面信息傳播。綜合判斷,短期內不應過分夸大國際互聯(lián)網對朝鮮政局的政治影響。
然而,朝鮮格外重視網絡的軍事功能,依然存在發(fā)動網絡攻勢的現(xiàn)實可能性,甚至成為影響東北亞局勢的重要變量。如前所述,雖然缺乏十分清晰明確的證據表明朝鮮蓄意發(fā)動網絡攻勢,但是朝鮮大力發(fā)展網絡軍事力量的意圖比較明顯,即把網絡軍事手段作為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之外的第三種威懾工具,吸引國際社會關注,獲得政治經濟利益的“要價空間”。同時,網絡具有其他兩者所不具備的行動便利、成本優(yōu)勢和隱蔽條件。因此,朝鮮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利益博弈和增加籌碼的沖動持續(xù)存在,與美日韓的網絡沖突今后也許在所難免。但是近幾年的事實則表明,朝鮮當局這類利益博弈和冒險行為并不總能成功,反而有損國際聲望,阻礙朝鮮國家正?;湍媳标P系緩和進程,帶來巨大的政治和軍事風險,后果十分難料。①Leonid Petrov,“Cyber Attacks May Spark New War in Korea”,July9,2012,http://38north.org/2012/07/lpetrov070912/.(上網時間:2014年1月25日)為了應對復雜局面,2013年10月舉行的首爾互聯(lián)網大會通過了確立網絡空間規(guī)范的《首爾原則》?!妒谞栐瓌t》在國際安全領域規(guī)定,各國應大力促使包括聯(lián)合國憲章在內的國際法適用到網絡空間。如果一個國家在網絡空間做出錯誤行為,就必須承擔國際責任。②“首爾互聯(lián)網會議閉幕通過首爾原則”,韓國聯(lián)合通訊社,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newpgm/9908000000.html?cid=ACK20131018003000881.(上網時間:2014年1月26日)同時,參加“六方會談”的五個成員國代表(朝鮮除外)在首爾互聯(lián)網大會期間另舉行會議,就網絡安全等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為貫徹落實“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提供幫助。③“六方會談五國代表本周共聚首爾擬議網絡安全問題”,韓國聯(lián)合通訊社,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newpgm/990800000 0.html?cid=ACK20131015000200881.(上網時間:2014年 1月 26日)由此可見,網絡沖突已經成為影響朝鮮半島局勢的重要問題,并引起各方重視。在國際社會關注和國際規(guī)制完善的情況下,朝鮮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利益博弈的行動空間將被逐漸壓縮,所承受的外部壓力和行動成本也將日益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