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惟杉
截至北京時間10月10日,除2014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尚未頒獎外,其它獎項均已名花有主。
其中,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 (John OKeefe),以及挪威科學家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愛德華·莫澤(Edvard I. Moser)夫婦,以表彰三人對于人腦中“定位系統(tǒng)”的突破性研究。
物理學獎則被頒發(fā)給了在發(fā)明藍色發(fā)光二極管(LED)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三名科學家,分別是日本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 )以及任教于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
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威廉·默爾納(William E. Moerner)和羅馬尼亞裔德國科學家史蒂芬·赫爾(Stefan W. Hell)共同分享了今年的化學獎。
文學獎頒獎前頗受關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落選,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分別是印度兒童人權活動家薩蒂亞爾希及在巴基斯坦呼吁女性受教育權利而被塔利班組織槍擊的馬拉拉·尤薩夫扎伊。
而此前入選具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的4名華裔科學家中,均與今年的諾獎無緣。
預測落空?
華裔科學家今年無緣諾獎
在每年諾獎頒獎季到來之前,有關各獎項歸屬的預測往往會成為熱門話題,而各種推測通常會以引文桂冠獎、沃爾夫獎以及拉斯克醫(yī)學獎等各領域的權威獎項作為參考依據(jù),這些獎項也被冠以“諾獎風向標”之稱。
9月下旬,湯森路透集團將今年的引文桂冠獎頒發(fā)給來自9個國家的27名科學家,生物學家錢澤南,物理學家張首晟、楊培東,以及化學家鄧青云等4名華裔科學家位列其中,這也是自該獎2002年設立以來首次有華裔科學家入選。
引文桂冠獎根據(jù)研究者作品每年被引用的數(shù)據(jù)評選得出。自2002年湯森路透集團設立該獎項以來,總共頒發(fā)了235個“引文桂冠獎”,這些獲獎者中有36人后來獲得諾貝爾獎。其中9人當年獲獎,16人在兩年內(nèi)獲獎。在2013年,湯森路透集團曾成功預測除文學獎與和平獎外其他4個獎項11名獲獎者中的8位,而在2002年,引文桂冠獎曾授予了今年的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
此前湯森路透集團首席分析師大衛(wèi)·潘道貝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今年獲得引文桂冠獎的4名華裔科學家的科研水準均已達到“諾貝爾獎級別”。面對其中3人已確定“落選”今年諾獎的情況,他表示這3名科學家在未來依然有很大的機會斬獲諾獎,同時他預言在2020年前,中國將獲得一個或是多個諾貝爾獎,而這個數(shù)字會在本世紀20年代增多。
其實,這已不是第一次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在獲得“諾獎風向標”的青睞后無緣諾獎。2011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抗擊瘧疾青蒿素而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研究獎,但仍與之后頒發(fā)的諾獎無緣。
藍色發(fā)光二極管曾涉11億經(jīng)濟糾紛
藍光二極管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白光LED成為可能。因為白光LED需要紅、綠盒藍光的配合才可以,紅光和綠光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唯獨藍光二極管的技術遲遲沒有突破。
藍光二極管的難度在于制造出必需的“P型摻雜層”。發(fā)光二極管本質(zhì)是擁有不同層次的半導體材料,其可以被想象為一節(jié)電池,在半導體材料的兩端分別分布有電子空穴與電子,類似電池的正負兩極。電子空穴所聚集的一端便是P型摻雜層。無法創(chuàng)造出P型摻雜層如同電池無法只有正極或者負極一樣。
中村修二的貢獻在于用簡單和低成本的辦法制造出有效的“P型摻雜層”。
當時,中村修二供職于日本德島縣阿南市的日亞化學工業(yè)公司,作為一家地方化學工業(yè)廠商,該公司于1993年年底成功批量生產(chǎn)出了亮度達到1cd(發(fā)光強度,國際單位是candela,簡寫為cd)的藍光二極管,藍光二極管也因此成為日亞的標簽。
日本公司長久以來奉行的文化是員工要無條件地為公司奉獻一切,因此很多供職于企業(yè)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并沒有與他們的公司簽訂關于如何分配其發(fā)明所產(chǎn)生的利潤的協(xié)定。在此背景之下,中村修二的突破性發(fā)明只為他從日亞化學工業(yè)公司那里獲得了2萬日元(約合1100元人民幣)的獎勵。
2001年,已經(jīng)前往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任教的中村修二將日亞公司告上法庭,希望在2萬日元之外獲得發(fā)明的部分專利權。2004年,日本法院一審判處日亞補償中村修二200億日元(約合11億元人民幣),日亞提出上訴,而在2005年1月宣布的二審判決中,補償?shù)臄?shù)額降低到了8億日元(約合4480萬元人民幣)。據(jù)當時媒體報道,中村修二表示自己是以極不情愿的態(tài)度接受這筆補償?shù)摹?/p>
在當時,那是日本公司有史以來因為一件發(fā)明而對員工做出的數(shù)額最大的補償。但是一審法院曾做出評估,中村修二的發(fā)明價值約合600億日元。
2014年諾獎得主中的師徒與夫妻
在2014年諾貝爾獎已經(jīng)公布的兩項獎項的6位獲獎者中,除去赤崎勇曾在天野浩于名古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擔任其導師以外,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約翰·奧基夫也與莫澤夫婦有著師生關系。
莫澤夫婦也正是在2005年延續(xù)了奧基夫于上個世紀60年代晚期的研究,奧基夫通過老鼠的實驗證實了海馬體內(nèi)部分特殊的細胞承擔著繪制周圍環(huán)境的任務,莫澤夫婦則在2005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海馬區(qū)相連接的內(nèi)嗅皮層中有著更加復雜的定位細胞,即“網(wǎng)格細胞”,這些細胞與奧基夫在海馬體中發(fā)現(xiàn)的細胞共同作用,形成了大腦中“內(nèi)置的GPS”,此項研究的一個直接結(jié)果被認為有助于人類破解阿茲海默癥對患者記憶的影響機制。
奧基夫在接受諾貝爾獎官方網(wǎng)站采訪時表示,自己在1996年初次見到莫澤夫婦時就感到他們有在未來成為學術明星的潛質(zhì)?!拔液芨吲d他們能夠來到我的實驗室,并花時間學習我們的技術,我想他們當年的所學已經(jīng)得到了很好的應用?!?/p>
相應的,愛德華·莫澤在接受采訪時則表示,1996年在奧基夫?qū)嶒炇胰齻€月的時間,他體驗到了他此生最為充實的一段學習時光,他甚至在奧基夫的辦公室里有一張書桌,并與其共用一間實驗室,他表示:“他(奧基夫)是非常棒的導師,我們能夠分享這個獎項真是太棒了?!?/p>
莫澤夫婦也成為歷史上第五對共同獲得諾貝爾獎的夫妻,而最早的一對則追溯至1903年獲獎的居里夫婦。
梅-布里特·莫澤表示,最大的遺憾莫過于在聽到獲獎消息時丈夫正在飛往慕尼黑的飛機上,而自己無法與之分享喜悅,她提到夫妻雙方共同從事科學事業(yè)的好處便是不用四處奔走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展開討論,而是每天都可以召開早餐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