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杰
摘 要: 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滲透,課堂中的朗讀、品讀、得分能力的轉化、作文的仿寫提升都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學習能力 知識學習 得分轉化 模仿
當一學期的教學進入一個平穩(wěn)過渡期,初中語文學習規(guī)律開始在學生的大腦當中形成比較直觀的印象,而對于很多知識來講,就是反復學習,反復訓練。
在這一過程中,我堅持以積累為基礎,每個早讀讓學生上臺講精選古詩詞,既鍛煉部分學生的能力,又讓大多數學生完成每天的積累工作,可謂一舉兩得。同時,堅持課前古詩詞的背誦練習,達到日積月累、耳濡目染的功效,背詩詞好像唱流行歌曲,總在嘴邊就容易記住。
在課堂教學方面,我會用很長的時間,反復訓練學生的朗讀、品讀能力。特別是課本第四、五、六單元的課文,有很多獨具美感的段落或整篇的課文,每次課都精選一些,首先讓學生練習朗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從朗讀中體會文字的美,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從而喜歡語文這一門學科。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品讀,實現從感性向理性過渡。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既能很好地朗讀好的文字,又能品評它的好壞,甚至從中得到靈感,寫出類似的文字,為寫作打好基礎。本學期時間比較長,只把目光盯在那一點課本知識上,無味的同時也不利于語文知識的學習。通過朗讀、品讀的長期訓練,學生既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技能,又使知識得到擴展。教學生主動讀、品一些課外讀物,而不是機械的、象征性地接觸那些故事性的課外讀物。抓住了這些基本的要素,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回到本質上。所謂“書聲瑯瑯”,就是對這種教學方式的描述。
既然確定了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如何讀,讀哪些內容,讀到什么程度,都需要一個比較固定的模式。固定模式的不足之處是有些死板,優(yōu)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技巧,這種固定模式可以多設幾個,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文字,采取不同的方法,這樣學生得到的就會很多。
除了以上內容外,我還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語文課堂的知識學習
叔本華說:“只有不清晰的思想,才會用晦澀難明的文字來表達?!敝逃龑W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蹦芊裾嬲o學生傳授知識,是檢驗一堂課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
我認為,傳授知識在語文課堂上應該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因為在正常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差,要培養(yǎng)他們課外堅持自學的習慣不容易,尤其是語文學科中的口頭預習、復習這樣的“軟”任務,是極易被他們忽視的。因此,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堂自然成為他們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滲透對教學內容理解的教學目的、明確的教師課堂語言,則是他們定向思維的主要導向,由此便使教師的課堂語言具有高度的知識性和大容量性,即要在每一個40分鐘下來都使學生汲取到不同程度的“養(yǎng)分”,日積月累,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不斷充實,進而引起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還需要對專業(yè)知識進行不斷深入的鉆研,力爭吃透教材,深入淺出地傳授給每一個學生每一個知識點。
隨著現代學生知識面的加寬,以及學科內容的相互滲透,課堂內容往往會引起他們對跨學科或課外知識的聯想,并在課堂上對教師進行質疑。這個時候,教師的知識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智慧光環(huán)”,認真而準確地應付類似的每一個問題,這樣不僅會樹立形象,而且讓學生覺得上這節(jié)課的同時可以學到課外知識,提高興趣。
二、知識到得分的轉化
針對這個問題,我采取了兩個措施:一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和機會教學生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這篇課文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課后為什么要出一道這樣的題?老師為什么要布置這樣一項作業(yè)?……學生只要時刻問為什么,就能很好地理解任何一個問題存在的意圖和價值,運用知識自然得心應手。這就是把知識把玩于股掌之中,而不是讓知識牽著鼻子走。這一點可以用年齡的增長加以驗證。許多在當年怎么也想不通的問題,三十幾歲后卻覺得根本不值一提,這個道理如果讓現在的學生理解透徹,面對任何知識就會不再畏懼。
第二個措施就是充分利用校本作業(yè)和學生手中的練習冊進行做題訓練。盡管語文可以不像數學那樣做很多題,但畢竟沒有實戰(zhàn)演練的情況下上了考場,也不會有明確的方向。本學期的后幾周,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督促學生把手頭的學習資料做完,并且有計劃地講解期中部分題目,達到反饋和提高的目的。初步計劃:大致統(tǒng)計學生手中的資料總類,按不同資料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力求行之有效。
三、模仿后的寫作
寫作訓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接下來的幾周里,爭取每周寫一篇作文。寫作之前首先展示足夠的同題優(yōu)秀作文,讓學生首先確立寫作方向,在模仿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特色。范文提前準備并做成課件,文章內容根據具體情況用不同顏色突出,同時,后面的點評要到位,讓學生知道,好的作文是如何寫出來的。另外,學生交作文要及時,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寫出規(guī)定的內容。一方面為考場寫作練兵,另一方面便于老師及時批改。批改好的作文最好及時點評,讓學生得到有效反饋。一般情況下,安排在周三寫作文,周五點評。一周共四次課,周一周二兩次課訓練朗讀、品讀,周三寫作或考試,周五作文點評,每周總結。作文統(tǒng)計要及時,讓一些有僥幸心理的學生受到監(jiān)督。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語文這一學科,學好這一學科。這就要求語文老師的基本功要扎實,還要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初中語文教學始終。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