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軍
原發(fā)性高血壓并糖耐量減低的情況在臨床并不少見,高血壓患者伴發(fā)糖代謝異常后,患者出現(xiàn)心血管相關(guān)并發(fā)癥的危險性明顯增加[1]。糖耐量減低屬于糖尿病的前期癥狀,患者餐后高血糖及高血壓共同作用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損傷、動脈彈性降低,因此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對患者血糖進行干預對減少后期并發(fā)癥及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2]。本文筆者選擇近期收治的高血壓并糖耐量減低患者,采用福辛普利治療,觀察其對血糖血壓控制效果,并以脈搏傳導速度評價治療前后動脈彈性的變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48例,其中患者高血壓診斷符合2009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3],糖耐量減低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中糖耐量減低的標準,空腹血糖(FPG)<7.0 mmol/L,7.8 mmol/L≤2 h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11.1 mmol/L。全部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42~68歲,平均(55.2±11.7)歲,高血壓Ⅰ級37例,Ⅱ級11例。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者、合并嚴重心律失常者、合并其他心腦血管病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或外周血管疾病者,近期使用降糖或降壓藥物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明確診斷后,給予福辛普利口服治療,5 mg/次,1次/d,每天早晨6:00~8:00口服。用藥治療前兩周內(nèi),每周1次進行門診檢查,并測量血壓水平,血壓控制目標為SBP<140 mm Hg,DBP<90 mm Hg,根據(jù)患者具體血壓改變情況調(diào)整藥物劑量,每2周隨訪1次,血壓達標后可改為每4周隨訪1次,隨訪期間出現(xiàn)血壓不達標者,用藥劑量增加至10 mg。全部患者連續(xù)用藥6個月后檢測血壓、血糖、胰島素及血管功能改善情況。治療期間隨訪監(jiān)測患者肝腎功能及電解質(zhì)變化情況,并不給予其他降壓藥物聯(lián)合應(yīng)用,治療期間因為藥物不良反應(yīng)或其他原因自主停藥者排除本次研究。
患者治療前后均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采用氧化酶法測定患者空血糖(FPG),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內(nèi)皮素(ET),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患者空腹胰島素(FINS),以HOMA-IR穩(wěn)態(tài)模型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FINS×FPG/22.5),采用動脈硬化檢測儀測定左右兩側(cè)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記錄患者治療前及某次隨訪時測定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水平。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血糖、血壓水平的變化 治療后患者SBP、DBP、2 h PG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患者FPG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血糖、血壓水平的變化(±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血糖、血壓水平的變化(±s)
治療前 154.6±14.7 92.8±8.5 5.3±1.3 9.7±1.1治療后 125.3±11.5 80.3±7.6 4.9±0.8 6.2±0.7 t值 6.029 4.795 0.097 4.0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療前后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管變化 治療后患者FINS、HOMA-IR、ET、baPWV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管變化(±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血管變化(±s)
治療前 9.1±1.6 2.4±0.6 116.9±15.7 17.4±1.6治療后 7.0±1.5 1.2±0.5 70.2±11.5 13.3±1.2 t值 4.587 3.495 12.156 6.782 P值 <0.05 <0.05 <0.05 <0.05
高血壓并糖耐量減低臨床比較常見,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伴糖代謝異常后,患者出現(xiàn)心血管并發(fā)癥危險性增加2~3倍[1]。并且糖耐量減低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出現(xiàn)明顯增高,高血糖及高血壓共同作用可導致血管內(nèi)皮損傷、動脈彈性降低,導致各種遠期血管并發(fā)癥,因此臨床選擇控制血壓藥物時,同時兼顧能夠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血管功能狀態(tài)的藥物對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作用[4]。
福辛普利是一種新型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能夠使血管緊張素Ⅱ含量減少,血管擴張,從而起到明確的降壓作用,對輕、中、重度高血壓均有效[5]。福辛普利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的直接抑制作用較弱,口服后吸收緩慢,持續(xù)時間長,但能夠迅速轉(zhuǎn)變?yōu)榛钚愿鼜姷亩岽x產(chǎn)物福辛普利拉,其代謝產(chǎn)物可以通過次磷酸基團和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活性部位中鋅離子結(jié)合,抑制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活性[6]。研究顯示福辛普利用藥后可以通過其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的抑制作用有效減少血管緊張素Ⅱ含量,降低醛固酮的分泌水平,減輕水鈉潴留;此外還可以減少兒茶酚胺類物質(zhì)釋放,降低交感神經(jīng)張力;抑制激肽酶Ⅱ活性,從而增強緩激肽的舒張血管作用[7-8]。臨床實踐顯示福辛普利代謝產(chǎn)物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的抑制作用較強,且作用持續(xù)時間長,一次口服福辛普利后可使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活性被抑制24 h以上,并且代謝產(chǎn)物可同時從腎臟和肝腸排泄,不易蓄積[9];在福辛普利應(yīng)用后,血漿腎素和血管緊張素Ⅰ濃度增加,血管緊張素Ⅱ和醛固酮濃度下降[10]。本文結(jié)果顯示,治療6個月后患者血壓明顯降低,說明其降壓效果確切。并且類似研究也顯示與其他降壓藥物相比,福辛普利具有相同或更強的降壓作用。
脈搏波傳導速度是臨床常用評價動脈血管功能的指標,具有檢測簡單有效、非侵入性、可重復檢測都優(yōu)點,研究顯示脈搏波傳導速度能夠有效反應(yīng)動脈血管彈性,傳播速度越快表明動脈彈性越差,硬度越高,傳播速度降低表明動脈硬度降低,血管順應(yīng)性較好[11-12]。Kim等[13]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除了能夠降低患者血壓水平外,還能夠降低患者脈搏傳導速度,降低動脈硬度,增加血管彈性及順應(yīng)性,并且這種作用獨立于降壓作用之外。本文患者治療后ET、baPWV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說明血管硬度降低,功能改善,與文獻報道相符。但是臨床關(guān)于福辛普利改善血管功能的具體機制尚未明確,有研究認為這與福辛普利抑制血管壁血管緊張素Ⅱ受體AT的合成,從而減若致動脈粥樣硬化物質(zhì)對血管的損傷,增強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有關(guān)[13];也有學者認為福辛普利能夠間接增加血管內(nèi)皮細胞NO合成及前列腺素的分泌,導致內(nèi)皮素分泌減少,血管舒張功能改善[14]。文獻[15]報道顯示福辛普利可通過擴張微血管使胰島素的主要靶器官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胰島素介導的骨骼肌葡萄糖攝取和利用增加,從而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此外有報道認為福辛普利能夠有效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和激肽酶活性,增加血液中緩激肽水平,增強葡萄糖氧化作用,減少肝臟葡萄糖產(chǎn)生,同時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進而緩解胰島素抵抗作用[16]。本文患者采用福辛普利治療半年后,餐后血糖、FINS、HOMA-IR均明顯降低,證實其在改善胰島素抵抗方面有顯著效果,與文獻報道相符,至于其具體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福辛普利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糖耐量減低患者效果良好,可在降低血壓的同時,減輕胰島素抵抗,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及大動脈彈性及順應(yīng)性,值得應(yīng)用。
[1]郝冬琴,韓文杰,劉恒亮.福辛普利對原發(fā)性高血壓并糖耐量減低患者脈搏波速度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1,51(36):47-49.
[2]章建梁,秦永文,鄭興,等.長期服用福辛普利對高血壓患者肥胖度和胰島素敏感性及代謝的影響[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04,20(6):339-342.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編委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9年基層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29.
[4]張海生,張東旭,那開憲.福辛普利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46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2,4(4):305-306.
[5]章建梁,秦永文,鄭興,等.長期合用福辛普利和吲哚帕胺對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抵抗及糖耐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4,3(6):361-365.
[6]竇崇艷.福辛普利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高血壓伴胰島素抵抗的效果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451-452.
[7]曲玲,劉瑛玉,張聯(lián)芹,等.福辛普利聯(lián)合硝苯地平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效果及對腎功能的影響研究[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2,15(8):974-976.
[8]楊玲,師彥虎.福辛普利聯(lián)合氫氯噻嗪治療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8):1063-1064.
[9]錢秋芳,袁方.纈沙坦與福辛普利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尿微量蛋白排泄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0,25(2):154-156.
[10]劉明,章建梁,卞金陵.福辛普利和復方降壓片對高血壓患者膠原代謝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0,14(3):326-328.
[11]陳建華.福辛普利聯(lián)合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北京醫(yī)學,2013,35(8):732-733.
[12]謝偉,王明建,劉俊明,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脈搏波傳導速度與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的相關(guān)性[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3,27(5):531-532.
[13]Kim K H,Jeong M H,Cho S H,et al.Clinical effect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arterial stiffness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J].J Korean Med Sci,2009,24(2):223-231.
[14]Furuta M,Tsunoda K,Arita M,el al.Endothelium dependent vasodilation in 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J].Binsho Byori,2003,51(11):1111-1115.
[15]項靖楠,楊立勇.ACEI類藥物在防治糖耐量減退中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8,14(9):1374-1376.
[16]鄧彥峰,范慶利.福辛普利對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7,36(6):7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