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聰
摘要:可視化教學是近年來為教育界所提倡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知識可視化被靈活應用于識字閱讀和作文等教學活動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提升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從教師自身能力水平和學校教書育人理念等方面入手解決可視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知識可視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382-02
知識可視化指借助圖形、圖像手段將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化,這種模式既可以傳達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習者對已有知識進行記憶、重構與應用。可見,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一、知識可視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首先可將大段大段的字詞句篇等語料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可視化的情境中迅速領會、應用各類語言知識點。其次可將遠離現(xiàn)代的歷史情境完整再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語料背景有了視聽層面的深刻領會。再次可改變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角度,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對所學知識內容形成嚴謹而全面的思維習慣,綜合提高學科認知水平[1]。
雖然目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仍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為主,但隨著可視化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展開應用,師生普遍感受到了這一新穎教學方法帶來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目前知識可視化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視化教學主要是運用概念圖、思維導圖等可視化形式應用于情境識字、看圖說話、想象閱讀、寫作訓練等教學活動中。
1、情境識字是利用知識可視化工具為生冷僻字設定特定的情景,引導學生根據(jù)情景理解記憶字詞含義。具體來講,教師首先圍繞待講解生字收集各類圖片、FLASH動畫、描述性語言和渲染性詞匯等相關資料,再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將這些圖文信息按知識導入邏輯順序組織起來,形成關于待講解生字的多媒體語境。在這樣的語境下,學生就可以更加直觀深刻地理解這一生字的涵義、寫法、組詞造句及語篇應用等知識[2]。
2、看圖說話主要用于說明文和記敘文的課堂講解。在上課前,教師需收集整理與課文相關的圖片和其他視覺素材,并利用可視化工具進行整理。若是講解說明文就整理為分組圖片,便于學生理解說明順序與邏輯關系;若是講解記敘文就整理成文脈結構圖,便于學生體驗課本情境、復述課文。教師給學生展示可視化文件的同時,還要根據(jù)教學重難點設定問題,啟發(fā)學生參照可視化文件內容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擴大自己的視角,最后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語言回答問題。由此可實現(xiàn)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發(fā)言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水平。
3、想象閱讀主要用于抒情唯美意境濃厚的語段語料教學。教師應善于識別并利用這類語段,利用可視化工具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深入體驗玩味這些文字背后的意境畫面。在這一過程中只強調學生能否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努力體驗、融會、感受文本所刻畫的意境意象,而不針對體驗所達到的層次做指標類限定。想象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最感性、最具素質教育意味的部分。
4、寫作訓練意在引導學生完善作文中的布局謀篇。具體說就是啟發(fā)并協(xié)助學生利用圖片、形象、符號等最簡單直觀的方式將自己的構思過程物化外顯出來,讓無形的思維變得有形可觀、有據(jù)可查,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作文思維上存在的敏感區(qū)與盲區(qū),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豐富擴張,最大限度地在構思上實現(xiàn)盡善盡美。
三、小學語文實現(xiàn)可視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饋信息,可視化教學目前存在以下問題有待改進。
首先受傳統(tǒng)教學思維方法影響,教師對課本語料相關的圖像信息挖掘層次較淺,所搜集整理的圖片資料與語料所涵蓋的人文價值通常是貌合神離,無法對語料的深層次內容進行可視化展示,屬于用高科技手段做淺層次表達,時間久了會讓學生對這種單調的圖文模式感到乏味,可視化文件最終被集體無視化[3]。
其次部分教師雖然對語料分析得很透徹,對圖文資料也搜集得很深入,但對可視化工具的操作使用卻不夠專業(yè),對于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相對陌生,語料信息和圖文資料無法完美結合,制作出來的可視化文件達不到預期效果。
最后部分學校教學理念更傾向于應試教育,各科均向成績分數(shù)看齊,很少關注可視化教學的應用普及,在技術硬件等可視化設施建設上投入更是有限,或者購置來的可視化設備也是應付上級檢查工作擺擺樣子,很少在課堂中實際應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可能分數(shù)很高、成績很高,但和經可視化教學理念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相比,其思維模式相對狹窄固化,無法達到其應該或有條件達到的認知層,從長遠發(fā)展角度看不利于人才成長。
四、提升小學語文可視化教學水平的途徑
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更多創(chuàng)新型人才,我們應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學生智育發(fā)展敏感期,提高可視化教學水平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推廣應用,啟發(fā)學生嚴謹、全面、發(fā)散的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此,我們應努力提升可視化教學水平。
首先,小學語文課本內容多為記敘文和說明文,教師應從自身出發(fā)對記敘文和說明文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可視化解讀,努力挖掘語料信息中蘊含的可視化元素,建立可視化教學資料庫,不斷積累更多圖文多媒體素材,讓元素表達與課本內涵達成一致。
其次,教師應通過觀看專業(yè)講座、參加培訓班等渠道方式,強化對可視化軟件及多媒體設備的操作水平,從內容結構、版面設計、講解演示等層面綜合提高可視化文件的專業(yè)性與觀賞性,提高學生對可視化教學的關注度。
最后,學校應結合國家教育部門頒布的有關人才培養(yǎng)的相關政策精神,高度重視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普及實施知識可視化教學理念,從科研經費、師資力量和硬件設備等方面加大對知識可視化教學的投入力度,為孩子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結論:小學生普遍有好奇心,想象豐富,對形象元素的感受能力較強,但小學語文教學多屬于基于語言講解對文字資料展開剖析,影響了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了其對語料知識的理解應用水平。為此,語文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從可視化教學的高度解讀文本內容,重建知識體系,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段維清.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的知識可視化策略[J]. 中國電化教育,2011,11:105-109.
[2] 孫興華.知識可視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 華夏教師,2014,09:43.
[3] 祁福榮.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可視化的應用分析[J]. 科技視界,2014,2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