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群 (中南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8)
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病以老年患者居多,并且在發(fā)病早期由于具有檢出率低的特點,往往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熥鳛槌中g治療外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在治療的同時,由于老年患者大多存在身體的各組織器官功能下降,加之明顯的毒副作用〔2〕,導致患者的耐受性極差,給患者的生命及健康造成巨大威脅。因此,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強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十分迫切。本文旨在觀察在化療同時補充氨基酸的方法干預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并分析對臨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經病理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齡58~82〔平均(65.62±4.73)〕歲。62 例鱗癌,37 例腺癌,9例其他類型。其中,Ⅲa 52例、Ⅲb 44例、Ⅳ12例。所有患者入組前未經放化療治療及手術治療,并經影像學檢查無顱內轉移,活動狀態(tài)Karnofsky評分(KPS)在70分之上。排除治療前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者及預計生存期限在3個月以內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臨床分期、病情嚴重程度、病理檢查分型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同樣的化療方案,在化療的第1~8天每晚20點靜脈滴注去甲長春新堿25 mg/m2。同時在化療每周期的前3 d靜脈滴注順鉑80 mg/m2。以前8 d為第1個周期,在開始治療28 d后8 d為第2個周期,第56天后8 d為第3個周期。在化療期間,對照組給予止吐、保護胃黏膜、利尿、水化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在化療的第1天~第8天每天20點給予500 ml 9-復合氨基酸(9-AA)靜脈滴注治療,分別評定兩組的生活質量。
1.3 療效評定指標 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生活制定的質量核心問卷QLQ-C30和肺癌特異量表QLQ-LCl3在每周期化療前及化療后20 d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QLQ-C30評定內容主要包括軀體、角色、情緒、認知和社會等5個功能量表,乏力、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量表3個,整體質量量表1個和呼吸困難、食欲降低等多個單項癥狀量表。功能量表和整體質量量表,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而癥狀量表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低。癥狀改善分為顯效、有效、無變化和加重4級,顯效:改善程度>20分;有效:改善程度10~20分;無變化:改善程度0~9分;加重:惡化程度>10分。QLQ-LCl3量表則是對肺癌的主要癥狀和化療的毒副反應等方面進行評定。內容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口舌及手足疼痛和脫發(fā)等13個項目,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軀體、角色、情緒、認知、社會等功能及癥狀等指標的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主要癥狀及毒副作用評分情況對比 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咳嗽等主要癥狀明顯改善,口舌疼痛、手足刺痛、脫發(fā)等化療產生的毒副作用明顯減輕(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主要癥狀及毒副作用評分情況對比(%,n=54)
肺癌作為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近年來呈不斷上升的趨勢。男性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3〕。非小細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據重要地位,并且以老年人多發(fā)。發(fā)病隱匿,早期檢出率低導致不少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被確診時已經處于肺癌晚期。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加之肺癌確診時多數已經是肺癌晚期〔4〕,病情重、生存率低、預后差導致大多數非小細胞肺癌并不能采取手術治療?;熥鳛橹饕闹委煼椒ㄒ呀洷粡V泛認可,但是,由于順鉑等化療藥物在對惡性腫瘤細胞控制的同時,也對人體的正常細胞產生較大的傷害,甚至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而不得不中止治療〔5,6〕?;颊叩臓I養(yǎng)狀況差,免疫功能低下,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及時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至關重要。
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內源性褪黑素的水平及其晝夜節(jié)律的變化與腫瘤的發(fā)生、生長、轉移、惡化等息息相關〔7〕。褪黑素主要經免疫細胞的受體介導,使免疫細胞被激活,從而分泌細胞因子,對腫瘤細胞進行攻擊而發(fā)揮體內、體外的抗腫瘤作用〔8〕。亦有學者認為褪黑素的抗腫瘤作用可能與其能夠使雌激素的作用通道被阻斷、調節(jié)細胞周期及生長因子的分泌和釋放,對鈣調素和微管蛋白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擾,使縫隙連接增多等有關〔9,10〕。雖然其作用機制非常復雜,尚不完全明確,但褪黑素作為生理性的腫瘤抑制劑已經被廣泛認可。而色氨酸作為褪黑素的合成底物,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逐漸衰退,加之肺癌的腫瘤細胞的長期侵襲,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免疫功能降低,使得氨基酸的代謝障礙,對褪黑素的合成造成一定的影響。補充含有色氨酸的復方氨基酸,能夠有效提高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機體內的褪黑素水平,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與順鉑等化療藥物協同,共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改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本研究證實,在化療同時補充氨基酸對于提高患者化療后的生活質量療效確切。主要考慮是由于9-AA為組氨酸、賴氨酸醋酸鹽、苯丙氨酸、L-色氨酸、L-半胱氨酸鹽酸鹽等9種氨基酸的復方制劑,不僅能夠通過降低癌癥的初始形成,使腫瘤細胞對宿主的影響降低從而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而且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順鉑等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化療后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限所導致。
1 陳志剛,盧宏達.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1):322-4.
2 陳 卓,于衛(wèi)江.注射用黃芪多糖對非小細胞肺癌放療的作用及對機體免疫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6):309-13.
3 劉淑真,于國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CYFRA21-l及CEA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9;16(19):1507-9.
4 李 琳,王 暉,杜 俊,等.雌激素受體α和β在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表達及其與臨床病理關系〔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3;32(3):271-4.
5 Harada T,Oizumi S,Ito K,et al.A phase Ⅱ study of amrubicin as a third-line or fourth-line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Hokkaido Lung Cancer Clinical Study Group Trial(HOT)0901〔J〕.Oncologist,2013;18(4):439-45.
6 Chen G,Feng J,Zhou C,et al.Quality of life(QoL)analyses from OPTIMAL(CTONG-0802),a phase Ⅲ,randomised,open-label study of firstline erlotinib versu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J〕.Ann Oncol,2013;24(6):1615-22.
7 羅 均,勞 明.褪黑素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研究新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9;15(11):1629-31.
8 殷 實,胡世蓮,沈 干,等.氨基酸腸外營養(yǎng)支持對肺癌化療患者血清褪黑素和色氨酸水平的影響〔J〕.中華腫瘤雜志,2006;28(11):840-3.
9 姜春玲,楊拔賢,趙 東,等.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損傷及褪黑素的保護作用〔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40(3):285-91.
10 Carus A,Gurney H,Gebski V,et al.Impact of baseline and nadir neutrophil index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patients:assessment of chemotherapy for resolution of unfavourable neutrophilia〔J〕.J Transl Med,2013;1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