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紅+王朋賓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的課程增加了,知識范圍擴大了,學習任務加重了。很多同學學習起來非常吃力,經常處于一種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tài)。學習本身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guī)律。按照正確的方法學習,學習效率就高,就會學得輕松,思維會變得靈活流暢,能夠很好地駕御知識,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所在。”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币虼?,加強對高中生學習方法的實用性研究和對他們的學習指導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1、制定計劃。恩格斯說:“沒有計劃的學習,簡直是荒唐?!倍嗄甑慕虒W實踐發(fā)現,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重要的一點差異就是有無計劃性。優(yōu)秀學生有比較明確具體的學習計劃,而后進學生大多是學到哪算到哪,或老師指到哪就學到哪,甚至是指到哪里也學不到哪里。二十多年來,我堅持強調計劃的重要性,引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我把計劃分為兩大類:一按時間分,有長期計劃、中期計劃、近期計劃和日計劃(包括休息日計劃);二按學科分,有各科計劃、單科計劃,章節(jié)計劃。當然這兩大類不是截然分開的,更多的時候,它們是互相交叉的。
我要求學生一旦制定好了計劃,一般情況下要嚴格執(zhí)行計劃,非常特殊的情況除外。執(zhí)行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懶惰行為,激發(fā)人的斗志,開發(fā)人的潛能。
2、認真預習。預習,即課前自學。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一般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準備的過程。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說,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課前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以前,先自學下一節(jié)課要講的新內容;(2)階段預習。指預習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范圍往往是一章或幾章,需要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才能進行;(3)學期預習。指開學前在假期里,把新學期的教材先自學一遍。這三種預習,一個比一個要粗略。
預習的最大益處是有助于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具體說來有有以下幾點好處:(1)預習可以提前掃除知識障礙。預習時,必然會有部分內容弄不懂。不懂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沒有掌握好有關的舊知識,也可以說沒有掌握好新課的預備知識。預習可以發(fā)現知識上的漏洞,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攔路虎”。這樣,在學習和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2)預習可以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一般說來,預習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都理解透,總會有一些不懂的問題,盼著上課時解決。這樣聽講方向明確,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講效果好。比那些老師講什么聽什么,主觀上沒有思想準備、沒有重點、沒有具體目標的學生,要主動得多。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已經理解的部分時,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或同學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教師或同學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還有哪些理解不透的地方,取人之長,補己之短。(3)預習可以提高筆記水平。由于預習時看過課本,所以老師講的內容及教師板書,書上有沒有,心里很清楚。凡是書上有的,上課可以不記或少記,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課后記。上課時,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復提醒的關鍵問題。這樣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4)預習能增強記憶效果。由于預習時已通覽了內容,經過了獨立思考,有了初步的印象,再加上課上老師的講解、分析和自己的進一步學習,理解更深刻了,理解了的知識是容易記住的。并且預習加強了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也有助于記憶。
3、專心課堂。上課,是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高中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在課堂上,各科知識的獲取以及智力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上課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 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學生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huán)。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最主要就差在沒有專心上課上。
(1)重視聽講。充分認識到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上課時表現得最充分,時而指引方向,時而啟發(fā)誘導,時而鼓勁加油,時而扶持幫助,教者始終處在學生的前列,為學生引路導航、指點迷津。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fā)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xù)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tǒng)性、靈活性,都比課后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不僅如此,教師還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不斷調整教學的進度和方式。千方百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梢哉f,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走的是一條學習的捷徑。
(2)“小先生”學習法。即利用各學科的學習尖子生。如果教師講解后仍有困難,可以到學科的學習“尖子生”那里進行及時而具體的幫助。這不僅可以應對“大班額”制約下因材施教原則的落實,還可以大大提高集體對個人的積極影響,大面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合作學習法。這是一種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班集體之間、小組之間、個體之間,個體與小集體之間多種形式相互影響的學習形式。不過,這種方法要求教師改變課堂教學觀念,壓縮講授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當堂合作。
(4)自主學習法。教師堅守新課程教學理念,不講授具體內容,讓學生自主探究,布置彈性的學習任務,提出建議的學習方法,給出具體的學習指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難度不大的章節(jié),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 。
(5)定位學習法。將課堂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階段;二是學生當堂考試階段。學生在指定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后,就可以得到當場的檢測與評價。
(6)例習學習法。教師在課堂設計時為書本上或為自己想用的例題,尋找或設計一道相類似的題目——例習題,學生當堂動筆完成例習題。這種方法雖有模仿之嫌,但立竿見影,不失為一種切實有效的課堂學習法。
(7)問題學習法。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提出適合的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通過課前預習、課內討論,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學生不僅要能夠針對教材內容提出問題,還要提出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問題,提出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這種方法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endprint
(8)感悟學習法。上完一堂課,完成一道習題,做完一套試卷,學生就要進行感悟性的總結,分析得失之處。這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的好方法。
4、及時總結。上完一節(jié)課,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總結,進行積極的回憶和必要的重新學習。要回味一下,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哪些掌握了,哪些還比較模糊。這樣,記憶得到了強化,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想辦法補救。
夸美紐斯曾形象的比喻,不進行總結就猶如把水潑到一個篩子里一樣。心理學上有一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它告訴我們,人的遺忘進程是不均衡的,剛開始遺忘得較多、較快,以后遺忘得較少??茖W家們指出,在學習記憶9小時內,趁大腦中還有記憶痕跡時,重復練習,雖然只花10分鐘的時間,卻比5天以后用1小時復習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在學習時要注意復習的時間安排,即要在遺忘尚未產生之前,通過復習來避免遺忘。
二、努力提升學習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達到這種境界的同學,學習興趣對學習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對學習的如饑似渴,常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們的學習不需要別人的逼迫,自覺的態(tài)度常使他們能取得好的成績,而好的成績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更濃的興趣,形成學習中的良性循環(huán)。
作為學生應當明確,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學會學習,這也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21世紀的文盲將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中應追求更高的學習境界,使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在輕輕松松中學好各門功課。過去我們一提起學習就講“頭懸梁、錐刺股”, “刻苦、刻苦、再刻苦”。學習好像是一門苦差事,這樣低層次的學習境界,長此以往,就會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從而滋生了厭學的情緒。
從好學到會學,這是學習的行為境界。下面談一談學習的品質境界。
1、不唯“師”。很多同學上課時認真聽講,把老師的板書一字不差地抄錄下來,課后進行消化吸收,但卻很少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講什么是什么,教什么學什么,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知識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能創(chuàng)新的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彼?,我們主張學生要多與老師交流,當對老師講的內容有疑問或有不同看法時,要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敢于向老師質疑,甚至與老師爭論,在爭論中我們失去的只是錯誤,而得到的除了正確的認識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發(fā)展,還有勇氣和信心的提高,最終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必然。
2、不唯“一”。對于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對于一道題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可以從不同學科角度去分析解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樣化的世界,我們學習的目的決不是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必須具備這種不唯“一”的意識和品質,盡可能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養(yǎng)成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的習慣,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變通性。
3、不唯書。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在學生的學習中,教科書是學習的重要材料,要學好課本基礎知識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里應當明確兩個問題:一、科學總是發(fā)展著的知識體系,我們所學的知識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無缺陷的。這就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在思考的基礎上敢于懷疑,大膽探索,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總是多次反復才能完成的。也許我們的懷疑是錯誤的,也許我們提出的觀點和見解是不正確的,但正是從這種錯誤與正確的交鋒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一味死記硬背,即便把課本背熟了,也難以靈活運用。所以,我們提倡不唯書,并不是否定書,而是為了培養(yǎng)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
(作者單位:江西九江市廬山區(qū)第一中學;江西九江市彭澤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