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艷 劉冬巖
插圖是一種用圖形語言進行信息傳達的藝術形式,是為文字做的附圖,主要用于對文字進行更形象的解釋和說明?!?〕港臺教科書非常重視插圖的教育價值,大膽創(chuàng)新的插圖設計風格格外引人注目。本文以臺灣康軒文教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國語》和香港啟思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天地》中的小學低年級插圖作為研究對象。因其名稱不一,為方便闡述,以下統(tǒng)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科書”。
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識字不多且掌握也不扎實,在閱讀理解文章方面尚存在一定障礙。當無法理解枯燥乏味的抽象文字時兒童很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結,從而降低閱讀興趣。教科書插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視覺形象,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和明確的目的性等特點,盡可能地傳達文本信息,有助于兒童理解抽象文字。同時,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借助插圖理解了文字所要表達的意思時,將提升學習的自信心,有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測驗研究表明:插圖對學習困難兒童在提高學習效率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
美國哈佛商學院相關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每天通過五種感官接收外部信息,其中,視覺接收率高達83%。認知心理學和現(xiàn)代教學論的研究亦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視覺年齡,第一信號系統(tǒng)活動占優(yōu)勢,主要通過視覺認知和記憶來掌握所學知識。插圖作為大腦和第一信號系統(tǒng)連接的中介,以其生動、形象、活潑的特點促進視覺思維發(fā)展,方便記憶,有助于兒童提高記憶力。
文字表征提供了規(guī)范性的敘述,視覺表征提供了直覺性的形象,也就構建了心理的表征,用來解決問題。〔2〕人腦通過對事物進行加工創(chuàng)造來解決問題。插圖較文字具有更強的表現(xiàn)力,直觀明了的插圖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容易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積極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探索插圖所表達的含義,從而解決對抽象文字的困惑。該過程有利于兒童進一步發(fā)揮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增強創(chuàng)造力。
美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著重培養(yǎng)兒童認識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插圖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一幅優(yōu)秀的插圖不僅是藝術家智慧的結晶,還飽含著他們創(chuàng)作的情感靈魂,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以啟發(fā)心智,啟迪健康的審美意識為主要目的,使學生在獲取文字信息時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地熏陶,提高審美力。
1.選用同齡段兒童的畫作,引起學習者的共鳴
蒙臺梭利曾多次在其演講中指出兒童是小小的“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兒童就其天性來講,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薄?〕他們充滿好奇心,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探索精神,通過豐富的想象力探索并創(chuàng)作出多視角、多維度、多層次、多內(nèi)涵的畫作。兒童的繪畫簡單質(zhì)樸、夸張怪異,但是卻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展示了繪畫的返璞歸真。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采用了同齡段兒童的畫作,該部分畫作有助于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易引起使用者的共鳴。同齡段兒童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認知能力相近,兒童繪畫作品應用于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一上第二冊《倒茶》(圖1)和二上第一冊《鯊魚,鯊魚! 》(圖2)的插圖分別是徐安行和梁子珀小朋友的畫作。梵高說:“真正的畫家是受心靈指導的,他們的心靈,他們的頭腦,并不是畫筆的奴隸,而是畫筆聽從心靈和頭腦的指揮。”〔4〕兒童受自我中心主義心理的影響,只關注他們所在意的事物,簡單的一筆一劃間卻勾勒出孩子們眼中豐富精彩的世界。
2.注重結構布局,富有邏輯性
部分文章描述的人物繁多,關系復雜,兒童從字面上較難理清彼此的關系。插圖作為一種形象具體的表達形式,在指向性很強的文章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通過精心的結構布局勾勒設計出清晰明了的邏輯關系,使事件具體、連貫地呈現(xiàn)出來。優(yōu)質(zhì)插圖中每個畫面、每個角色都會說話,圖與圖之間呈現(xiàn)獨特的、富含邏輯的敘事關系,兒童可通過直覺直接進入插圖的世界。
二上第一冊《我怕怕……》(圖3)的插圖通過環(huán)狀的結構設計,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老鼠怕花貓,花貓怕大狗,大狗怕我,我怕老鼠。”的情境,實現(xiàn)了用簡單的圖式把文章內(nèi)容清楚明了地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從較強的故事性中抓住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
圖1 《倒茶》(香港)
圖2 《鯊魚,鯊魚! 》(香港)
圖3 《我怕怕……》(香港)
圖4 《樂樂做家務》(香港)
3.畫風簡約,注重反映事件本身
兒童的世界不虛偽不究竟,不自欺不欺人,他們總是無成見地觀看每件事物,喜歡通過最樸實、最簡單的描繪體現(xiàn)最核心、最有表現(xiàn)力的畫面。香港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總體來說以簡約畫風為主,重在反映事件本身。簡約畫風的插圖有助于兒童集中注意力盡快抓住文章的重點。
二上第一冊《樂樂做家務》(圖4)的插圖中并沒有過分渲染外部環(huán)境,而是通過簡單、清晰、準確地描繪深刻地反映文章主題,呈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簡約的勾勒中不失突出重點,使兒童一目了然地抓住文章重點。
4.插圖故意留白,注重兒童的參與性
“兒童作為生命發(fā)生體,天生就攜帶著一種先天性的‘自然結構’和圖式,這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些審美心理原感?!薄?〕課程專家開發(fā)的教科書插圖具有普適性,兒童應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生活經(jīng)驗成為插圖二次開發(fā)的參與者。教科書插圖故意設計了留白處,兒童結合自身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獨特的想法填補空白,表達自我情感。插圖故意留白,要求兒童自主創(chuàng)作,有助于調(diào)動兒童的參與性,提高兒童的主動性。
二上第一冊《鯊魚,鯊魚! 》預習部分(圖5)故意留白,問小朋友害怕什么人?害怕什么事?先用文字或圖畫記下,然后和大家說說。插圖故意留白給予了兒童展示自我的機會,他們可用線條和色彩表達自己的情感。
1.注重插圖意境,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圖5 《鯊魚,鯊魚! 》預習部分(香港)
“模糊性”插圖重意境,一般通過描繪較大的場面,使兒童用寬闊的視野觀察世界。大場面所營造的多視角、多解讀氛圍有助于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調(diào)動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通過描繪較抽象的氛圍來表現(xiàn)虛擬意境;通過從形式特征中找到觸發(fā)情感的可能性;通過描繪插圖背景或某一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選擇恰當?shù)睦L畫類型和色彩搭配來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臺灣的插圖重神、重意境,營造出濃郁的浪漫色彩,在唯美的意境中給讀者留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二年級上冊《開學日》(圖6)插圖中,學生打開課本時,在那充滿詩情的意境中,有雨后的彩虹、連綿的山脈、浩瀚的大海等,美麗的畫面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
2.插圖代替文字置于文中,圖文相得益彰
中央美術學院尤勁東教授說:“與文字無關,直接用視覺形象來傳達思想含義,這一類插圖具有如同語言一樣的功能,它們超越文字,代替文字,獨具造型的魅力。”〔6〕當插圖與文字實現(xiàn)相互轉(zhuǎn)化時,體現(xiàn)了圖文的一致性與融合性。一年級上冊“我會念--分水果”(圖7)模塊中,將水果圖像代替名稱置于文中,圖文相得益彰,有助于兒童同時記憶事物的名稱和外形,對事物形成正確認識。
圖6 《開學日》(臺灣)
圖7 《分水果》(臺灣)
3.色彩鮮艷明快,以綠色為主富有美感
實驗心理學研究表明,7到15歲的孩子(不論男女),喜愛的色彩是綠色和紅色。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色彩鮮艷明快且對比鮮明,極具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感染力。插圖以紅、綠、藍、橙(尤其是綠色)等高純度和高明度色彩為主(圖8《找一找》),通過色彩關系的相互作用使插圖顏色更具表現(xiàn)力,適應兒童的視覺生理,并強烈地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jīng),從而達到賞心悅目的效果。
4.插圖應用于漢子識記中,使學生理解記憶
帕維奧(Paivio)認為,字詞是單一編碼,而圖片具有雙重編碼,因而圖片更容易記憶也具有優(yōu)勢效應。〔7〕用插圖代替漢子的偏旁,生動形象且方便學生記憶。臺灣小學語文教科書充分利用繪畫對識記漢字的作用,如圖9中,“跳”和“跑”都是足字旁,用腳的插圖代替足字旁應用于漢字識記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圖8 《找一找》(臺灣)
圖9 《比一比》(臺灣)
優(yōu)質(zhì)插圖在豐富教科書內(nèi)涵、增強學生理解、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對港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科書插圖進行研究,總結歸納出兩地插圖具有以下共性:
在兒童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應該相互尊重、和諧共處,這體現(xiàn)了兒童“泛靈化”的思維特點。插圖設計者能夠站在兒童的角度觀察世界、思考問題,采用擬人手法的設計造型,使兒童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對其進行理解。栩栩如生的形象拉近了兒童與插圖的距離,增強了學習的情趣性。
香港一上第二冊《鞋子和孩子》(圖10)和臺灣一年級下冊《新的計劃》(圖11)的插圖分別采用擬人手法的設計造型,蘊含生命力的形象使插圖更具表現(xiàn)力,易使兒童置身于情境中。
圖10 《鞋子和孩子》(香港)
圖11 《新的計劃》(臺灣)
圖12 《冒號和引號》(香港)
圖13 《小雨滴》(臺灣)
兒童心智尚未成熟,但對具有明顯特征的東西非常敏感,通過突出特征來記憶事物。因此,兒童更喜歡形象具體、稚拙可愛、特征突出,甚至無厘頭的夸張多變的插圖。這種表現(xiàn)形式不僅形象特征突出,而且具有濃厚的藝術感染力,符合兒童心智發(fā)展特征,易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一上第二冊《冒號和引號》(圖12)用夸張簡潔的表現(xiàn)形式賦予事物形象而具體特征,抓住本質(zhì)的無厘頭描繪給兒童留下深刻印象。臺灣一年級下冊《小雨滴》(圖13),小雨滴那張大嘴巴,“驚呆”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稚拙可愛,流露出對高山的新奇之情。
兒童對細節(jié)較敏感,并能敏銳地捕捉到。插圖中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行為動態(tài)、表情特征等,從刻畫的細節(jié)中了解角色鮮明的個性特征,從放大的微表情中洞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兒童在欣賞中把握角色的主要特點。人物形象描繪的傳神到位將大大提升圖文的整體性,有助于理解文章。一幅好的插圖不僅能夠發(fā)展和豐富人的個性,而且還能夠調(diào)動和開發(fā)人的想象力,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香港二上第一冊《拔苗助長》(圖14),從那笑瞇瞇的眼睛,樂呵呵的嘴巴就看得出農(nóng)夫拔苗時的開心。臺灣二年級上冊《文字的開始》(圖15),祖先面對繩子上大大小小好多結時,從目瞪口呆、抓頭撓耳的微表情中,便可洞察出他們難以言表的心理活動。
攝影作品具有典型的時代性和有效性,它作為插圖的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xiàn)在:真實、高效兩方面。照片記錄了真實的人物和場景,有助于兒童對客觀事物形成正確認識。同時對各種特殊需要可通過高科技術手段加以處理,使相片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提高作品的藝術性和審美性。
香港一上第二冊《動物孤兒院》(圖16)和臺灣二年級上冊《卑男族男孩的年祭》(圖17)都選用照片作為插圖,客觀真實地反映了事物(事件)本身。真實情景再現(xiàn),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文章地理解和把握。
圖14 《拔苗助長》(香港)
圖15 《文字的開始》(臺灣)
日本學者藤江充認為:兒童繪畫發(fā)展并不單純表現(xiàn)為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發(fā)展?!?〕即表明兒童在同一階段具有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因此,教科書應提供類型多樣的插圖,以滿足兒童的不同需求??v觀港臺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有漫畫、卡通畫、工筆畫、水彩畫、寫實繪畫等多種類型。其中,以漫畫和卡通畫為主。通過夸張、諷刺、比喻、聯(lián)想等漫畫形式展現(xiàn)故事,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卡通畫的形式表現(xiàn)人物形象,幽默可愛,特征突出。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在表現(xiàn)形式、插圖類型、色彩使用等方面都有質(zhì)的提升,但仍有部分插圖在選材、設計、編排等方面存在不足,大陸教科書插圖設計仍需進行大膽有益地嘗試。
圖16 《動物孤兒院》(香港)
圖17 《卑男族男孩的年祭》(臺灣)
“文化環(huán)境因素往往決定兒童繪畫能力的發(fā)展,社會文化資源和日常生活影響兒童繪畫的知識認知和表現(xiàn)形式?!薄?〕“現(xiàn)代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則立足于兒童的社會文化屬性,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文化符號認知理解和體驗問題情有獨鐘。”〔10〕成人應借鑒兒童文化、研究兒童文化、了解兒童文化、走進兒童的世界,為兒童營造健康、積極、高尚的插圖文化氛圍,給予兒童寬容自主的繪畫心理空間,使兒童在充滿生長力的插圖文化氛圍中表達內(nèi)心最淳樸、最直接的想法。學校應給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家長應帶孩子多接受藝術的熏陶,不斷豐富、發(fā)展兒童的審美意象。
目前,教科書插圖主要由專業(yè)人員自行編排設計,通過成人的思維描繪兒童的世界。為提高插圖質(zhì)量,插圖設計者需具有廣博的知識,對兒童心理學有所了解,帶著一顆童心去創(chuàng)作插圖。同時,相關機構要嚴格考核插圖設計者的資格認定,確保其質(zhì)量與素養(yǎng)。為提高教科書插圖的實用性,應擴大插圖來源,廣泛吸收兒童的畫作,實現(xiàn)插圖創(chuàng)作多樣化。魯迅說:“兒童是幻想家,他可以上天入地,而成人在幻想的天地中淺涉尚可,深潛一小會兒就不得不上岸了?!薄?1〕兒童通過繪畫不僅加深了對世界的了解,同時也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熱情、獲得成就感,采用兒童的畫作有助于反映兒童對文章最本質(zhì)的理解。
插圖是兒童認識世界最早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經(jīng)驗學習新事物是他們形成新認知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提高插圖質(zhì)量,設計符合兒童認知能力發(fā)展的插圖是非常必要的。插圖設計者應以兒童為主體,滿足兒童的興趣,關注圖的適合度、色彩應用與印刷、圖文編排等,使之更加貼近兒童的世界;插圖創(chuàng)作力求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并站在他們的角度觀察世界、思考問題、描繪事物;插圖題材應選自兒童身邊的事物,如:家庭生活、課外活動、學習情境等;密切插圖與文本的關聯(lián)性,提高插圖表現(xiàn)力,必要時在學習材料上添加特定的教學指導及活動設計;依據(jù)插圖效應來精心編選插圖,將增強文本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盎诱J知”的研究表明:越能導致情感投入的學習,建基于學習者的已有知識,認知的聯(lián)系就越強?!?2〕插圖的繪制需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出發(fā)點,以圖代文,簡單、生動、貼近生活的插圖定會受到兒童的青睞。
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形成的運動狀態(tài)。“通過活動與交流生成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新問題‘生長元’,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形成對‘生長元’多解的‘方案性資源’”〔13〕教師需認識插圖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插圖價值觀。在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生活,運用綜合知識,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科書插圖的“裝飾功能、解釋功能和促進功能”。〔14〕教師需具有一定的讀圖經(jīng)驗和審美能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了解插圖本質(zhì)。師生課后可進行合作探討,對插圖進行適當?shù)亩伍_發(fā)(如:對不完善的插圖進行必要的補充,重構新插圖等),做插圖二次開發(fā)的積極參與者,使其滿足教學需要,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1〕張弘,楊紅燕.插圖與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2〕Paivio A.Mental Representa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86.
〔3〕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唐其慈,等,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2.
〔4〕廖軍.視覺藝術思維〔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41.
〔5〕邊霞.論兒童藝術的發(fā)生〔J〕.學前教育研究,2002(5):8-10.
〔6〕尤勁東.當代插圖如是說〔J〕.美術研究,2004(2):68-72.
〔7〕Paivio A,Csapo K.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 in free recall:Imagery or dual coding ?〔J〕.Cognitive Psychology,1973(5):176-206.
〔8〕錢初熹.迎接視覺文化挑戰(zhàn)的美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32.
〔9〕錢初熹.視覺文化時代兒童美術心理及能力發(fā)展的變化〔J〕.中國美術教育,2005(2):2-5.
〔10〕張曉澗.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發(fā)展及其對兒童美術教育的〔J〕.學前教育研究,2011(4):21-26.
〔11〕魯迅.且介亭雜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36.
〔12〕〔14〕宋振韶.教科書插圖的認知心理學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6):22-26.
〔13〕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 〔J〕.教育研究,2002(10):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