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建
話語語用,是指人們在交談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有效地遞交話題權且遵守一些原則,就會使交談能夠更好地進行;反之,在交談的過程中,人們會產生理解性的歧義而出現(xiàn)交流的障礙。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地利用話語語用策略,傳達給學生足量的信息,學生就會知道應當如何學習,否則就可能會出現(xiàn)理解性的歧義,使課堂教學評價產生相反的效果。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課堂評價話語語用的策略。
一、注意課堂評價的關聯(lián)性
有些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評價的時候,只注意給出結論,卻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習成果與結論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導致學生即使得到了課堂評價,也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努力,使課堂評價的效果大打折扣。
比如一名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春雨》這首詩的時候,要求一名學生站起來朗讀。這名學生讀完后,教師給學生評價:“讀得很好!請坐下?!比缓罄^續(xù)引導學生學習別的語文知識。因為這名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學生根本不明白為什么教師說自己讀得好或者讀得不好,也沒有注意到學生沒有找到學習成果和教師評價之間的關聯(lián),所以教師的這個課堂評價對學生來說毫無意義。而如果教師告訴這名學生,他的吐字很清晰、其重音和朗讀節(jié)奏都把握得不錯,能夠表達出詩歌中描述的感情等,學生就能認識到自己好在哪里,并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xù)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小學語文教師在給予學生課堂評價的時候,要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使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
二、注意課堂評價的邏輯性
有些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評價的時候,注意到了評價的關聯(lián)性,卻沒有注意到評價的邏輯性,導致學生以“想當然”的態(tài)度隨意理解教師的課堂評價,使課堂評價出現(xiàn)歧義。
比如一名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大禹治水》一課時,點名讓一位學生回答:“‘禹字怎么念?”這名學生回答道:“念‘yǔ”。教師評價說:“回答得非常正確!你真聰明!”這名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在這個問題中,這名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問題和他很聰明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這位學生之所以能夠認識這么生僻的漢字,可能與他平時積累了很多語文知識有關,也可能與他在課前充分的預習準備有關,卻和他是不是聰明無關,而其他同學卻可能因為老師的這個評價而認為自己不聰明,產生負面情緒。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注意評價的邏輯性,要讓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自己哪些行為是對的,以后應當怎樣做。以這個教師的評價為例,教師如果說:“非常棒,連這么生僻的字都能準確讀出來,一定是做好了充分的預習!”其他學生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都會理解到教師是在鼓勵大家做好課前預習。
教師在給學生課堂評價的時候,不光要注意表達的內容,而且要注意到表達的邏輯性,用清晰的邏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三、注意課堂評價的互動性
有些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評價的時候,只顧自己給學生評論,卻不給學生評價的機會,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學習語文的目的只是為了達到語文教師的要求,挫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揠苗助長》一課時,要求一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個寓言故事,學生講述完這個故事以后,教師如果只顧自己給學生評價,其他學生就得不到思考的機會,他們不會真正理解這個學生的描述為什么好,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而如果教師換一種方式,讓其他的學生給這個學生提意見,其他的學生就會得到更多思考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所謂交談,即兩個人共同針對一個話題進行探討,教師使用話題語用策略給學生評價的時候,要注意到話語的交替性和語用的實用性,語文教師要用引導學生溝通的方式使課堂教學評價達到最大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阜寧師范附屬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