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春
學生在目標性、針對性的要求和目標下,能夠更加有的放矢地深入學習,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師生互動,能夠更加深刻地開展探析活動.任務型教學策略作為激發(fā)學生學習情感,推動師生互動的有效教學策略手段,已成為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方式.教育學認為,任務型教學法是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要求,以學習任務的形式布置并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等學習方式,從而將學生認知能力潛能充分發(fā)揮,自主探究欲望充分調動,讓學生主體“帶著”任務、帶著“目的”進行實踐,進行感知,實現(xiàn)在“探”中學,在“用”中學的教學方法.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新課改下的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要為學生建立嶄新的課堂知識體系,將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滲透于整個教學活動每一環(huán)節(jié)和每一教學策略之中,以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深入推進任務型教學活動進程,促進教學相長.可見,任務型教學策略的開展,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索.本人結合近幾年來,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的實踐體會,就此項教學策略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的實施方略進行簡要論述.
一、圍繞教學目標要求,設置學習任務要求
目標要求,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宗旨”,是學生開展學習探知活動的“要義”.教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師生互動,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xiàn)和達到教學目標要求.任務性教學策略的首要前提就是讓學生帶著針對性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其本質也就是帶著教學目標要求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因此,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任務型教學策略實施時,要將“任務”的布置作為首要前提,結合教材內容、教學要求、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等內容,設置具有針對性、概括性的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在鮮明目標和具體任務中,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探知活動.
如在“圓的方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結合教學重難點等內容,向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分別是:“掌握圓的標準方程,能熟練寫出圓的圓心坐標和半徑 ”、“掌握圓的一般方程,了解結構特征,熟練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之間的互化”、“了解參數(shù)方程的概念,理解圓的參數(shù)方程,能夠應用圓的參數(shù)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問題”.學生在教師布置的學習要求中,對本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所要解決的實際難題以及所要養(yǎng)成的學習素養(yǎng)等方面有了清楚的了解和掌握,也為師生有效互動,深入開展學習活動預設了活動“軌跡”和前進探知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學習目標要求“任務”的設置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要難易適中,不能過低或過高,防止“兩級分化”.
二、緊扣課堂教學本質,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有效互動、深入合作的重要載體之一.教育實踐學認為,課堂教學作為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陣地,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良好的學習技能和學習品質.任務型教學策略實施的根本目的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能力培養(yǎng)目標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任務型教學策略實施過程中,要始終把學習技能和學習素養(yǎng)等要求作為第一要義,將能力培養(yǎng)要求滲透在學習任務內容中,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分析新知內容和問題案例活動,通過“動手探”、“腦筋思”的實踐活動,有效達到學習任務目標要求,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問題:線段AB的中點是M,|AB|=6,|PA|+|PB|=8,則|PM|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各是多少?
教師結合學習目標要求,將培養(yǎng)學生探究分析解題能力的要求滲透在探析問題教學活動之中,組織開展探究實踐活動,學生探析問題條件認為,該問題是“橢圓的幾何性質”方面知識點運用的案例.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解題要求開展小組探析討論活動,學生小組討論后指出,解答該問題是應該利用橢圓的幾何性質解決最值問題.教師進行指導點撥,明確該問題解答的策略.學生解題過程略.
在上述解題過程中,教師抓住課堂教學的能力培養(yǎng)教學要義,將學習能力培養(yǎng)貫穿到問題案例講解活動中,通過學生探究分析、小組合作探析、個體解答問題等活動,鍛煉和培養(yǎng)了高中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目標中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提出的“任務”要求.
三、凸顯主體學習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活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參照物”,也是教學活動策略的實施“對象”.學生個體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同時,個體之間的差距不能完全消除,只能逐步縮減.這就決定了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學習任務的設置上,要抓住學生個體學習的差異特性,不能“大而全”地設置同一個標準,同一種要求,而應該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學習實際,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開展分層教學活動,將中下等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重點”,設置基礎性、拓展性的問題案例,引導和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在有效完成各自學習任務基礎上,實現(xiàn)“人人獲得發(fā)展和進步”的新課改整體教學要求.高中數(shù)學教師要關注的是高中生在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要滲透因材施教理念,注重分層實施,整體推進.
四、發(fā)揮反思辨析功效,運用多樣辨析手段
學習任務要求完成的好壞,不僅需要教師的有效評判,更需要學生自身的深刻反思.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檢驗教學任務和學習目標過程中,一方面要發(fā)揮自身教學指導功效,對學生完成學習目標要求的活動效果及表現(xiàn)進行深刻的指導和點撥.另一方面學生不能只“聽取”教師的意見,還要進行“自我評析”活動,深刻思考分析學生自己在完成任務目標要求中的表現(xiàn)和不足之處,提出整改措施,樹立良好習慣.在具體反思辨析活動中,教師應組織開展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多樣辨析評判方式,保證辨析反思的深刻性和全面性,為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和要求打下堅實的方法和素養(yǎng)基礎.如在問題案例評講環(huán)節(jié),教師結合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要求,采用生生評析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該問題的解題過程,要求學生研析解題過程,并反思該解題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缺點”,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辨析討論活動.學生在合作辨析過程中,不僅對他人的解析過程以及學習成效進行有效辨析,同時,還“由人及己”進行深入的反思和剖析,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以上,是本人對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任務型教學策略運用的點滴體會,如有不妥望予指正.希望更多的高中數(shù)學教師能夠按照新課改要求,將任務型教學策略進行深入探析和研究,為提升有效教學效能提供科學指導.2014年11月1日理科考試研究·綜合版理科考試研究·綜合版2014年11月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