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的領導干部要適應工作的要求,就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在黨校開設文學欣賞課程是提高領導干部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黨校文學欣賞課程必須注重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使廣大的領導干部能夠在品讀文學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yǎng)和領導水平。
關鍵詞:領導干部;文學修養(yǎng);文學欣賞課程
領導干部人文素養(yǎng)是衡量其執(zhí)政能力、領導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指標,加強文學修養(yǎng)有助于提升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和藝術,尤其有助于提升領導干部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黨校作為領導干部培訓學習的基地,必須重視在課程教學方面,引導領導干部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當前,黨校的課程多數(shù)偏重于政治、經(jīng)濟及管理類的理論教育,而輕文史類的課程,文史、藝術、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相關課程很少,應適當增加人文課程。所以,在黨校的教學設計中,應該重視文學欣賞課程的開設,以黨校文學欣賞課為平臺,來提升領導干部文學修養(yǎng),滿足領導干部全面學習和提升自己的需要。
黨校的教學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是具有較高素質(zhì)和理解能力的各級領導干部,他們的專業(yè)背景與工作領域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黨校文學課程不同一般高校的語文教學,如何設計好黨校的文學課,使之成為培養(yǎng)領導干部文學閱讀習慣的課堂,就成為黨校教學中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根據(jù)本人在文學欣賞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思考,認為上好黨校文學課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消除偏見,引發(fā)重視
根據(jù)筆者對黨校某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57名學員的問卷調(diào)查得知,業(yè)余時間讀書的領導干部中,經(jīng)常性選擇欣賞文學作品的不足10%,偶爾看看文學作品的也不過18%。可見,領導干部的文學書籍閱讀量很少。究其原因,領導干部往往認為學理論、政治、經(jīng)濟、法律等,才是有助于自己提升的學科,文學是無關緊要業(yè)余愛好,與工作生活無關。因此,黨校文學課開設的首要目的就是幫助領導干部消除思想上的偏見,逐步培育他們的喜愛文學之心。讓他們明確一個意識,就是文學不應該只是領導干部可有可無的喜好,而應該是領導干部豐富內(nèi)涵,提高綜合素養(yǎng)的必修課。
(二)精選內(nèi)容,激發(fā)興趣
由于黨校學員結構復雜,多為來自不同部門,出自不同專業(yè)的領導干部,有文化部門的專業(yè)人士,也有企業(yè)的技術精英,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喜好程度差異頗大。因此,在文學欣賞課堂的內(nèi)容選擇上,必須精選閱讀范圍,激發(fā)出欣賞的興趣。首先,領導干部品讀文學必須遵循少而精原則,以經(jīng)典閱讀為主。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汗牛充棟,良莠不齊。領導干部時間精力有限,應結合工作崗位和偏好,選擇相關的名篇進行品讀。其次,必須遵循以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篇目為主的選擇原則。防止一些深奧、抽象的文學篇目導致領導干部失去閱讀的興趣。
(三)講究方法,啟發(fā)思考
對于大多數(shù)都是非中文相關專業(yè)出身的領導干部而言,黨校文學課更要講究方法,要上好一節(jié)文學欣賞課,必須引導學員從三個方面入手:
1.明確閱讀角度,尋求審美體驗
有些人閱讀的角度是偏頗的,是帶著功利的目的,比如高中生,為了應付高考而閱讀。領導干部應是抱著審美的心態(tài)閱讀,以感知文學形象、體驗作品情感、品味作品妙處,從而獲得特殊的精神愉悅和情感熏陶為目標,而不要把文學與現(xiàn)實相混淆,苛求文學的嚴密性科學性,這才是閱讀文學的正確角度。比如,在小說欣賞中,應著重注意啟發(fā)學員品味鮮明的人物個性,深厚的社會背景及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給人的無限想象和暗示。欣賞散文時則讓學員著眼散文的意境美、感情美和形式美,領略人物的不同人生,撲捉其中的情思和哲理。
2.品讀語言,感悟言外之意
文學欣賞的第一步是要通曉文字,理解字、詞、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第二步的辯味,即對語言傳達出來的特殊意味、情趣進行感知、品味。比如我們中國文人筆下的月亮代表相思,蓮花又代表高潔,“新綠”蘊含希望、“落葉”則暗示寂寥,這都是語言的韻味所在。
在對詩歌和散文的語言欣賞中,還要特別重視鼓勵學員大聲朗讀。朗讀時,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加上或悲憤或激昂的情感起伏迂回,能夠在課堂上形成鏗鏘有力,婉轉(zhuǎn)悠揚的音樂之美,達到扣擊靈魂,撥動心弦的效果,增強學員對文學作品的美感體驗。
例如,在品讀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時,讓學員大聲朗誦: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通過朗讀,學員更加能夠深切體會詩句中的這種世外桃源般的環(huán)境美,能夠使學員在腦中驅(qū)遣想象,浮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一幅幅靈動的圖畫,而產(chǎn)生一種深思神往。
3.體驗情感,獲得情感上的熏陶
文學欣賞是一個語言品讀的過程,更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課堂上要引導學員們“動情”,將真實的情感投入到文學作品之中,感同身受地細致體味作品中的情感。比如欣賞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環(huán)節(jié)還要引導學員在課堂上充分互動,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母愛體驗,從而才能更深刻去浸染、震撼乃至鑄就自己的心靈。
總之,黨校文學欣賞課程作為提高領導干部文學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應予重視。
參考文獻:
[1] 周金聲,彭書雄.人文學科與人文素質(zhì)[N].光明日報,2004-08 -03
[2] 李錫炎. 現(xiàn)代領導人文素養(yǎng)詩鑒:詩聯(lián)人才學初探[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3-12-1.
[3]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1
作者簡介:廖彩吉(1985—),女,瑤族, 講師, 現(xiàn)就職于中共柳州市委黨校,山東大學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文學,教育教學,領導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