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
(北京林業(yè)大學體育教學部,北京 100083)
現(xiàn)行高校體育課程經(jīng)歷了由舊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到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轉變[1],體育課程的指導思想,經(jīng)歷了由單純追求身體健康到注重身心健康的變化?!敖】档谝?,終身體育”的新型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提出,對高校課堂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乒乓球是我國高校體育中設置的一門重要課程,深受學生喜愛。但是,隨著高校不斷擴招、選課人數(shù)不斷增加而課時量卻逐步減少以及場地條件的限制等原因,影響了高?!捌古仪颉闭n程的教學質量。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運動量、提高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練習的興趣以增加課外活動的參與性,成為高?!捌古仪颉闭n程教學改革與研究的重要任務。
北京林業(yè)大學開設的“乒乓球”課程分為乒乓球I,乒乓球II,乒乓球III等3個層次,課程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的。每學期“乒乓球”課程的選課人數(shù)約為600人,男、女生人數(shù)約各占一半。每班人數(shù)約為30人,通常均為男生班或女生班。其中大一年級的學生上、下學期學習乒乓球I和乒乓球II的內容,大二到大四年級的學生可自由選擇乒乓球I、II、III的內容。大一年級已經(jīng)選修過“乒乓球”課程的學生不可以重復選擇。
基于對北京林業(yè)大學多年乒乓球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以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和訪談為基本方法,考察了我國普通高校乒乓球教學的情況,分析了目前高?!捌古仪颉闭n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剖析了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對未來乒乓球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探索,為北京林業(yè)大學體育課程中乒乓球教學的改革提供思路。
乒乓球教學的問題主要存在于講授、練習和考核3個環(huán)節(jié)中。在講授環(huán)節(jié),由于授課教師水平的層次不同、教學經(jīng)驗有限和準備不足等原因,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的講授不能清晰地傳達相關的信息,主要表現(xiàn)在對教學目標和內容講授不清晰,對技術動作的要點講授不清晰,不能明確指出或總結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對技術動作錯誤或不足的原因分析不夠清晰明了。
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主要的問題是練習方法枯燥。目前課堂練習的方法主要是教師與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單球相互對打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初學者來說,因其水平較差,失誤率較高,約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撿球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練習的積極性。目前對高校乒乓球練習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主要表現(xiàn)在多球教學[2-3]、合作學習[4]、多媒體教學[5-6]、比賽法[7]等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上。上述教學方法的實驗表明,新的教學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新的教學方法在實施的步驟和方法、需要注意的問題等層面的分析和闡述尚顯不足,同時由于各高校的乒乓球場地條件、器械條件、教師積極性和水平等限制因素,使得很多新的方法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在考核環(huán)節(jié)存在著評價方式單一的問題。目前的測試方式是以單球陪練的方法考察學生對所學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通常分達標和技評兩項指標。這是一種結果型的測試方式,也就是通過學期末的一次考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一方式的弊端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學生技術動作掌握情況的結果型測試,難免受到測試時學生緊張的情緒,發(fā)球落點不準、旋轉不夠而影響教師回球質量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準確判斷學生對某些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二是結果型測試無法將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訓練的積極程度、進步程度等納入考核范圍,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進步,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管在各高校體育課考核指標中都有“平時成績”這一項,約占學生總成績的10%,但教師對這一成績的考核主要依據(jù)學生出勤情況,而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作用并沒有明顯的體現(xiàn)。
1.乒乓球運動的復雜性與課程學時數(shù)較少的矛盾
按照教育部2002年發(fā)布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要求,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應整合“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等5個領域的目標,各高校對乒乓球技術動作的要求調整為“掌握乒乓球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動作及實際運用能力,能夠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雖然新《綱要》在“技術性”標準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實際上,學生如果不能在自身技術的不斷提高中享受到乒乓球運動的樂趣,也很難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將其作為個人愛好的一部分,也就無法達到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目的。因此,對乒乓球基本技術的掌握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實際運用是乒乓球教學的關鍵所在。
乒乓球技術動作的掌握并非易事。因為乒乓球是一項技巧性運動,技術動作較為復雜,對學生的協(xié)調性、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較高。在有限的學時數(shù)中,學生要對乒乓球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動作全面掌握是有很高難度的。以北京林業(yè)大學為例,學生每周只有一堂體育課,約100min。即便一學期的體育課時間都用于乒乓球技術的練習(實際還有身體素質練習和理論課等內容),也不過只有17個小時。在這些時間內掌握乒乓球基本的技術動作是極其困難的。另外,由于高校的不斷擴招,“乒乓球”課程的選課人數(shù)不斷增多,教師能夠一對一地指導學生練習的時間十分有限。
2.重科研而輕教學,重教改實驗而輕全面推廣
目前各高校對科研的重視帶來了體育教學中的一些新氣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驗成果大量涌現(xiàn),這無疑是一種好的現(xiàn)象。筆者利用“中國知網(wǎng)”對近10年來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實驗研究方面的論文進行了檢索,結果顯示,自2005年以來,論文數(shù)量有明顯上升,見圖1。這一方面表明,政策環(huán)境對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如何加快高校乒乓球教學改革進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存在著大量需求。
圖1 2001—2011年以“高校乒乓球”為主題的論文數(shù)量
然而,對于研究成果的應用和推廣卻因為各種原因得不到落實。據(jù)筆者對北京高?!捌古仪颉闭n程教學情況的不完全統(tǒng)計,在開展“乒乓球”課程的65所院校中,普及了多球教學法、分層次教學法、比賽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其中一項的院校僅占10%。這種重教改、輕推廣的做法,無疑將教改實驗推向了流于形式的尷尬境地。
3.實施多種教學方法對場地、設備、人力的需求與高校教學條件有限的矛盾
乒乓球運動在我國已有比較好的基礎,專業(yè)乒乓球運動隊系統(tǒng)化的訓練和多種訓練方法的運用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實踐證明,我國專業(yè)乒乓球運動隊的訓練方法在科學性、適用性等方面都已得到充分驗證。因此,高校乒乓球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的多種嘗試也給乒乓球教學帶來了許多新的選擇。
然而,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需要相應的條件。例如筆者在北京林業(yè)大學乒乓球教學中試用了多球教學法,運用這一方法首先是每個教學班都要有幾百個乒乓球,才能滿足教學需要,而對于音樂或多媒體配合的多球教學法,則需要其他相應的設備和場地。根據(jù)筆者的調研,北京多數(shù)開展“乒乓球”課程的高校僅停留于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對場地、設備的更新遠遠跟不上教學改革的需要。
雖然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某一技術動作的基本信息,但由于乒乓球技術的復雜性,對認知水平、動作協(xié)調性和肌肉水平等同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對乒乓球教師的講解方法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進行多樣化的嘗試,如可以運用體態(tài)語言,通過動作、表情與學生溝通和交流來傳達技術動作的信息;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演示和展示技術動作;通過問答的形式來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自己來回顧、歸納或探求乒乓球基本技術和基本理論知識等。在講授的內容方面,除了應清晰地講解技術動作的要領外,還應強化對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強化對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指導。
練習方法的豐富化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度,新方法的引入往往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筆者在北京林業(yè)大學“乒乓球”課程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球教學的方式,輪流給學生喂多球以提高學生的擊打量。這一方法的運用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面貌,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大幅增加了學生的運動量。但這一方法的實施仍然存在問題,一是由于學生人數(shù)較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分配給每一學生的時間極為有限;二是由于學生都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乒乓球訓練,運動表象尚不清晰,在多球練習中多余動作多、錯誤動作多,動作協(xié)調性和連貫性差,失誤率高。因此,在學期課程之初筆者又嘗試指導學生掌握喂多球技術,之后進行分組練習,使學生之間可以進行多球練習。據(jù)統(tǒng)計,這種方法在一堂課時間內,可以將學生的擊打量提高到單球練習時的300%。雖然這一方法的應用依然受到學生喂多球技術水平的限制,但在擊打量、學生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度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顯著效果。
因此,如何繼續(xù)豐富“乒乓球”課程的練習方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較高強度的訓練,是乒乓球教師應該不斷探索的問題。
考核評價是學校體育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起著反饋、調控與鑒定的重要作用[8]。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乒乓球課程的教學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標,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取得應用的效果,也決定了學生能否在課程結束之后保持積極練習的熱情和能力。
對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應該趨于過程化。過程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各種形式的考核,以考核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饋,以過程化的考核來促進教師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安排的調整,也通過過程化的考核來體現(xiàn)學生的努力程度、學習態(tài)度、進步幅度等不斷變化的要素。
因此,考核評價過程化要求建立起一整套評價體系,這個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時間層面,過程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應在每學期的課程開始前、進行中、結束后都進行考核評價;二是指標層面,不僅要包括傳統(tǒng)的對于學生技術動作掌握情況的評價指標,還應包括能夠反映學生進步幅度、努力程度的指標;三是反饋層面,評價結果不僅用于教師對學生技術動作掌握情況的反饋,同時也要讓學生自身得到有效的反饋,以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評價方式層面,應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價,也可以適當加入學生的自我評價。
課內課外一體化就是在堅持常規(guī)體育課的基礎上,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體育活動[9],起到課內課外體育鍛煉相互促進的作用。從乒乓球項目本身具有的復雜性、靈活性、趣味性等特點來看,練習時間的長短和擊打量的多少對能否掌握這項運動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僅憑體育課上的練習時間是遠遠達不到目的的。因此,利用課外鍛煉,一方面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乒乓球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利用好大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必將成為未來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之一。
課內外一體化的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教師授課時的積極引導和明確的要求。例如,筆者在北京林業(yè)大學乒乓球教學中,在課堂上布置某一技術動作的練習,并在下課前告訴學生下一節(jié)體育課將進行這一技術動作的比賽,并且讓學生了解,通過一定量的課外練習就會提高自己在下節(jié)課的比賽成績。實踐證明,這一方式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外練習的積極性。同時,要建立起科學的課外體育鍛煉的評價機制。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計時法”作為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考核方式,即學生在課余時間劃卡進出運動場地,只要鍛煉總時間達到要求即計為合格。這一評價方式顯然存在很多弊端,所以如何科學評價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問題急待解決。
課內課外一體化的實施,是解決“乒乓球”課程教學中諸多矛盾的有效途徑??梢岳谜n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中擊打量較少的不足;利用課外體育鍛煉實現(xiàn)學生對場地的錯峰利用,緩解高校場地、設施等條件的不足;也可以利用課內課外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訓練效果的相互影響來逐步推廣教改實驗中取得的經(jīng)驗。
[1]崔先友.高?!捌古仪颉边x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研究[J].科技風,2012(11):217.
[2]汪百祥.多球練習法在高?!捌古仪颉边x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增刊1):358-359.
[3]屈芳.多球訓練法在普通高校乒乓球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2):46-48.
[4]張雪蓮,施大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捌古仪颉边x項課中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8):64-67.
[5]張宇峰.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普通高?!捌古仪颉睂_x課教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60-61.
[6]胡建秋.多媒體組合教學在高?!捌古仪蚣夹g”課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9(10):172-174.
[7]張小龍,李鳳華.高?!捌古仪颉睂嵺`課引入比賽激勵機制教學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1):93-95.
[8]陳天霞,余魯軍,佘鑰,等.高校體育教學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3):98-101..
[9]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