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摘 要: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將已有的語言知識和外界的語言材料相結合,構建學習者本身的知識體系。多媒體課堂的普遍應用,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外語教學。本文旨在通過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探討,分析在其指導下的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特點。
關鍵詞: 建構主義 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 教學特點
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是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這個大的學科里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現(xiàn)代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它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借助計算機學習語言,通過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計算機輔助的有機結合,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于多媒體技術不斷進步,建構主義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得到進一步融合。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是當代認知心理學的重要理論,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該理論認為語言的學習和構建是語言知識和語言外部環(huán)境交互作用的結果。語言知識體系形成需要學習者將外界的信息吸收并內化成個人知識。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德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構主義教學論。他認為語言學習一方面要學會利用語言材料表達思想,另一方面要從話語中學習新材料,建構個體知識結構。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研究始于美國,現(xiàn)在已逐步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外語教學的重要手段,表現(xiàn)在有些學校以多媒體教室代替原有的語音室。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語言學習模式。因此,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習者構建語言學習體系。
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特點
1.情境引導
在外語習得中,學習者總是將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學習相結合。有意識的習得主要是教師通過教學材料的講解和分析,再輔之相關的配套練習,通過一些機械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語言規(guī)則。這是傳統(tǒng)外語教學課堂活動的基本步驟。但是外語學習既要有有意識的操練,又要有無意識的情景引導幫助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因此在課堂的外語學習中,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將信息以圖片、動畫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身的眼、耳等感官,把外界信息傳遞到大腦,經過分析、綜合,獲取知識。多種感官刺激很容易引發(fā)學習者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想象力,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反饋。計算機直觀、形象的特點可引導學生逐步進入情境,增強教學效果。多媒體和計算機可以在外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語言情境練習各種語言項目,獲得并鞏固語言知識。
2.交互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真正有效的學習應產生于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以及學習者與教學內容及教學媒體的交互作用中。在這些交互作用中,學習者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對于學習內容的理解起著關鍵性作用。在多媒體及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相互交流、討論,學習者之間互相幫助,共同探討問題。通過這樣的交互學習,可以共同享有整個資源。如在英語詞匯的學習中,為了方便教學,可建立詞匯教學資源數(shù)據(jù)庫。建立的過程可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可將學生分組,每組分配不同任務,教師適當給予指導。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并整理,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獲得對知識的正確理解。多媒體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交互學習,促進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語言環(huán)境中。
3.語言應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強調發(fā)揮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在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環(huán)境下,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工具,讓學生與其他語言學習者進行廣泛交流。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教師在課前設定好主題,通過提出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進一步討論,表達自己的思想,交換觀點。這種新的溝通方式能給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有利于外語學習順利開展。在這種交流方式下,學生可以很快得到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的反饋和指導,及時糾正語言錯誤,規(guī)范語言表達。語言的即時應用必將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能動性和積極性。
三、結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揭示了外語學習的本質特征,認為語言知識的建構與學習過程及其環(huán)境密切相關。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通過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理想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在多媒體計算機課堂上,學習者可以通過適當?shù)那榫耙龑崿F(xiàn)交互學習,通過網絡技術實現(xiàn)語言的即時運用,提高語言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UP,1985.
[2]范琳,張啟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
[3]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話教育研究,1999(3).
[4]王德春.語言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