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年
摘 要: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有多種教學方式,與常規(guī)的教師作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不同,新的教學探索更多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但是,新的探索也帶來一些教學困惑,本文呈現(xiàn)的是不同教學情境下的多種觀點與反思。
關鍵詞:高中美術鑒賞 教學策略 教學反思
“美術鑒賞”是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中的必修課程,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在教學中,很多老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進行了多方探索。與常規(guī)的教師作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不同,新的探索更多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變換角色,讓學生嘗試做“小老師”充當講解員;有的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將戲劇、表演的元素融入美術鑒賞課;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網(wǎng)絡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更加綜合化,使教學充滿趣味性……這些教學策略有哪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
一、學生做“小老師”
有人曾說,教學質量要上去,教師就要下去。其實,這句話也適用于美術鑒賞課的教學,那就是在美術鑒賞課堂上讓學生做“小老師”的教學策略。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例子就是深圳中學的美術鑒賞課教學模式。好幾年前,這個學校的美術老師就嘗試讓學生做“小老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感受很深,課程上完后,他們寫下了很多體會:“同學們自由組合,分成許多教學小組,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仔細而深入的備課活動。在這個備課活動中,同學們相互配合,共同討論。深入地研究藝術作品,好像是一個個美學博士似的。遇到不懂的問題,同學們就會去請教老師,或者上網(wǎng)以及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同學們將資料進行整理,寫出教案做出課件,備課工作就完成大半了?!薄奥犠约和瑢W講課,熱情就是不一樣。大家聽講比原來更加認真,課堂氣氛更加熱烈了。主講同學和助理、組織教學的同學相互配合,使課堂生動有序地進行下去。每當主講同學講到出彩之處,教室里便會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聽自己同學講課,大家都覺得很親切、很自然、很好理解……”
1. 探討的問題
運用“小老師”教學策略時,學生或小組只學習各自的專題,是否會影響他們對整體知識的獲得?學生做“小老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小老師”的講解并不比老師好,但是為什么總能贏得掌聲?
2. 觀點與討論
不可否認,每個小組會對自己的專題研究得更深入一些。但是,由于每個同學或者每個小組都經(jīng)過大量的課前準備,因此,他們在課堂上能傳遞大量的內容,這樣也能使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他們能獲得大量的知識和意想不到的收獲,而且,通過在講臺上的講課,還鍛煉了他們的綜合能力。實踐證明,讓學生做“小老師”的辦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效果。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對一個內容進行學習和理解,這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思路。還可以采取其它的學習方式,例如把學習內容分成若干部分,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但不是讓學生去上課,而是讓各小組進行交流和展示學習成果。這樣也能達到互相提高、共同促進的目的。
自主學習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教師指導下的一種具有明確學習任務的學習策略。同時,美術鑒賞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
美術鑒賞課程應該考慮更全面的教學目標,不僅是知識與技能,還包括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是指學生在這種課堂上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力的獲得,特別是研究性學習能力。學生通過做小老師,能親身體驗到一個教學過程,他們獲得的知識是難以忘記的,有的學生會說,在研究性學習中獲得的知識比三年學得還多??梢?,研究性學習可以促進教學質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做“小老師”是一種能量的釋放,能得到一種認同感和成就感。也許學生在課堂上的講解并不算好,但是因為是同齡人在講課,所以能獲得一種特別的感受。
二、課堂劇
這里所說的“課堂劇”,是指在教學中,選擇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人物形象鮮明突出的教學內容或片斷,由學生自編(改編)、自導、自演的短話劇。例如,在《皇權的象征——故宮建筑群》課程的教學方式中,一位老師為了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課前先安排好不同小組進行搜集資料,制作課件。老師上課時只作簡短的開題,接著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從課程教學來看,這個課堂劇是以“表演→分析皇宮建筑藝術→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程序進行。不過,其中出現(xiàn)了一個提問環(huán)節(jié),令人記憶猶新——學生意外地提問了老師,使得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在課堂快結束的時候,老師再次出現(xiàn)在講臺,簡要概括了該節(jié)課的主體內容。
1. 探討的問題
有人認為課堂劇主要是學生表演,那么,如何看到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課堂劇可以看作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形式嗎?
2. 觀點與討論
課堂劇是對傳統(tǒng)教師講授式美術鑒賞課型的突破,在這種課型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加強了,課堂氛圍活躍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課中雖然運用了較多的表演方式對課題進行分析,但有別于初中、小學課堂的游戲活動,這種游戲是帶著某一個歷史故事來開展的。
角色扮演能極大地增強課堂氣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角色扮演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帶來全面的鍛煉。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能力,開發(fā)了多元智能,如語言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每節(jié)課的課件制作、表演、提問題不要只集中在一個小組里進行,如果表演能分小組進行就好了,再說各小組間的互動太少,造成了其他小組處于被動狀態(tài),從其他小組回答提問的效果可以看出,他們掌握的知識點并不夠,因為表演環(huán)節(jié)過多,影響了對鑒賞本體更深入的分析。學生并不是陶醉在掌握知識,而是陶醉在表演所帶來的快樂之中。對于高中美術鑒賞課來說,這是不夠的。
采用課堂劇的形式,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和系統(tǒng)安排,并且還要注意課程完整性。在課前,老師應該對學生的選題、劇本、角色扮演、課件制作等方面進行指導,在課堂進行時應該有一些評價環(huán)節(jié),如在分析作品時,可叫其他小組進行查漏補缺,在表演之后,可安排其他小組為表演同學的表演才藝打分,特別是在課程快結束的時候,教師應該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做一個全面的總結。
三、網(wǎng)絡教學
網(wǎng)絡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網(wǎng)絡也逐漸成為美術鑒賞課的重要教學輔助手段,在一節(jié)小學的美術欣賞課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演示了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民居圖片的環(huán)節(jié),在互動教學中產(chǎn)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高中階段,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上好美術鑒賞課呢?
1. 觀點與討論
網(wǎng)絡的自主性很大,內容十分復雜,學生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容易被精彩紛呈的內容所干擾而分散學習精力,這就要靠教師很好的加以引導和監(jiān)督。學生從小接受的是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以聽教師的講解為主,因此,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在課堂上上網(wǎng)查資料,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時間?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的問題。
網(wǎng)絡環(huán)境更有助于打破美術教學單一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課堂學習、網(wǎng)上交流、協(xié)作學習并存的模式。在教學中,有的教師使用“網(wǎng)絡五段式”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種模式的五個步驟是:設疑→搜索→討論→引導→應用。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美術鑒賞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再起主宰作用,但這不是取消教師的作用,實際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結語
以上對幾種美術鑒賞教學情景進行了討論,從這些討論中我們是否對美術鑒賞課的問題得到一些深入的認識?當然,美術課堂情境千變萬化,試圖給一個標準的教學答案是不實際的。在課堂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教學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我們不要單純地看教學方法的問題,因為,單純地從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膚淺的,真正對教學起到指導作用的首先是課程理論,例如課程價值、課程目標等,這些才是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起點。
責任編輯 魏文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