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順強
摘 要: 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當初中生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追求和探索。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初中生學習的興趣,使初中生的學習更積極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成為廣大初中歷史教師不懈追求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作者結合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學實踐,闡述了如何激發(fā)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 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教學實效
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當初中生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地追求和探索。初中生對歷史有無興趣,既是反映學習效果優(yōu)劣的重要標志,又是衡量教學實效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初中生學習的興趣,使初中生學習更積極主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是廣大初中歷史教師不懈追求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下面我結合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就如何激發(fā)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巧設開頭,激發(fā)興趣
初中歷史教學能否有一個好的開頭,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如果一上課就照本宣科,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甚至變成催眠曲,因此我們必須巧妙設置課堂導入。要盡量一開始就激趣導入,把學生深深吸引住。要達到這樣的導入效果,就必須立足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科學有效地設計好每一堂課的課堂導語,力求新穎、創(chuàng)新,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例如我講《歷史告訴我們什么》時,通過對歷史教材認真分析和結合初中生的自身特點后認為:首先要告訴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講本課時,我就這樣設計開頭:“同學們,大家一定聽說過許多歷史故事吧,看誰能講出秦始皇、諸葛亮、魏忠賢、董存瑞分別是什么時期的人物?他們又是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的提出,立刻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我叫了四個學生回答問題,但回答得不準確。這時,我先介紹以上人物的歷史年代,在學生聚精會神地聽時,寫出了課題《歷史告訴我們什么》,并導入新課:“歷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名垂青史,像諸葛亮,像英雄董存瑞,受到了人們世世代代的崇敬;有的臭名昭著,像奸臣魏忠賢,漢奸汪精衛(wèi),受到人們的唾棄?!蓖瑫r我指導學生看人物的相關插圖,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材插圖,引發(fā)興趣
新版初中歷史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插圖多,直觀性強。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關插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記憶力,提高教學實效。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受課時限制,我們不可能對插圖面面俱到,只能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有選擇的講解。但是有些和教材內容聯系密切的插圖如果沒有向學生仔細講解,就會使他們似懂非懂和一知半解。經過有效講解,既能引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又能使他們進一步鞏固課堂新知。例如講《戰(zhàn)國七雄》中的“商鞅舌戰(zhàn)圖”時,因為“商鞅變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講好“商鞅舌戰(zhàn)圖”這幅插圖,既能夠使學生了解商鞅作為改革家的氣魄和才華,又能夠讓學生懂得商鞅變法的不易和當時改革的環(huán)境,進而提高學生對商鞅變法認識和掌握水平,使學生了解這次變法對秦國經濟、政治、軍事的重大影響,并使秦國逐漸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在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看電視劇《大秦帝國》中商鞅舌戰(zhàn)甘龍的視頻,同時向他們講解這一片段。通過多媒體的有效應用,學生全被精彩的情節(jié)吸引住了,大大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三、巧設疑問,以疑激趣
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質疑、釋疑的過程。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疑問,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和探究欲,先使他們質疑,然后激勵他們釋疑,探究正確答案,當他們釋疑后就會產生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如講《昌盛的秦漢文化》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我國發(fā)明的造紙術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我巧設問題,先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在日常生活紙的作用重要嗎?誰能夠說出哪個國家發(fā)明了紙?”當學生回答中國和西漢前期后,我提出第三個問題:“西漢以前人們用什么作書寫材料?”有學生回答“龜甲、羊皮、竹片或布”后,這時我又追問一句:“這些材料用來書寫有哪些不足?”學生聽后,紛紛開始議論,都感到紙的發(fā)明太重要。這樣層層深入的設疑解難,把學生引向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的境地,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求趣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立足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加強情感教育。我們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把他們引入教學內容所描述的課堂情境之中,使他們在感情上受啟迪,進而達到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目的,并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對具體情節(jié)進行生動描述,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又有身臨其境之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求知和求學的欲望應該體現為初中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fā),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只有初中生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追求和探索。因此,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產生的興趣,是他們學習歷史的重要原動力,是反映他們學習效果的重要標志,更是衡量教學實效的重要因素。